:::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National Anth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從音樂會的角度來看,一個音樂會從聽眾開始進場、演奏會開始、到終場結束,無論在音樂、氣氛方面都有其連慣性。而且無論是演奏家或演奏團體,在曲目的設計上都曾經過一番考慮。也就是說,每一場「認眞的」音樂會,在曲目上都有獨具的特點。因此音樂會開始出現的第一個樂聲,就揭開了這場音樂會的序幕。而「國歌」在音樂會前的出現,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場音樂會的「序樂」!有時候是搭調的,但是,與絕大多數的音樂會卻是不搭調的。

從音樂會的角度來看,一個音樂會從聽眾開始進場、演奏會開始、到終場結束,無論在音樂、氣氛方面都有其連慣性。而且無論是演奏家或演奏團體,在曲目的設計上都曾經過一番考慮。也就是說,每一場「認眞的」音樂會,在曲目上都有獨具的特點。因此音樂會開始出現的第一個樂聲,就揭開了這場音樂會的序幕。而「國歌」在音樂會前的出現,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場音樂會的「序樂」!有時候是搭調的,但是,與絕大多數的音樂會卻是不搭調的。

每次到「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在節目開始前,總會播放一段錄音,提醒聽眾在音樂會中不可以私自錄音、不可以拍照,同樣的一段話再以英文重複一遍,接著就是「“……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National Anth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於是會眾紛紛起立,中華民國「國歌」就跟著響起!這已經成爲「國家音樂廳」自成立以來的一個「傳統」,在全世界各地的音樂廳中,也只有台灣的「國家音樂廳」才有的「傳統」!這個「傳統」實際上從開廳以來就受到不少質疑、建議與批評。幾乎每一位來自國外的音樂家或音樂團體都曾針對這個「傳統」問過〝Why〞!

從音樂會的角度來看,一個音樂會從聽眾開始進場、演奏會開始、到終場結束,無論在音樂、氣氛方面都有其連慣性。而且無論是演奏家或演奏團體,在曲目的設計上都曾經過一番考慮。也就是說,每一場「認眞的」音樂會,在曲目上都有獨具的特點。因此音樂會開始出現的第一個樂聲,就揭開了這場音樂會的序幕。而「國歌」在音樂會前的出現,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場音樂會的「序樂」!有時候是搭調的,但是,與絕大多數的音樂會卻是不搭調的。

唱國歌的「時辰」

五月二十八號晚上,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七點三十分時,就有部分團員在舞台上暖身;七點四十五分,全體團員在舞台上就定位,樂團首席出席,觀眾開始給於掌聲,樂團首席行禮後,立即轉身開始領導樂團各部調音就緒,指揮Wolfgang Sawallisch先生從容進場,全體觀眾報以熱烈掌聲,Sawallisch先生簡單的答禮後,轉身開始揮動指揮棒,沒想到竟然是「中華民國國歌」!隨著音樂起立後,才發現那段例行公式的錄音居然沒有播放!「中華民國國歌」演奏完了後,接著是「美國國歌」。兩首國歌的演奏,明確地指示出「費城交響樂團」來台灣演奏除了音樂以外的另一個任務。然而一切是那麼的自然。多少年來第一次在「國家音樂廳」感覺到「中華民國國歌」竟是那麼地莊嚴、肅穆、平和、美麗又感人!緊接下來的「舒曼第二號交響曲」也顯得「理所當然」,沒有銜接不上或突兀的氣氛。

音樂會後,「費城交響樂團」所演奏的「中華民國國歌」,仍然在耳邊盤旋。不禁自問,爲什麼我們自己的樂隊、自己的合唱團奏、唱不出這種「莊嚴、肅穆、平和、美麗又感人」的「國歌」?「莊嚴、肅穆、平和、美麗又感人」的「中華民國國歌」卻是由外國的樂團表現了出來?

從音樂本身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國歌」已經被我們自己糟蹋的毫無「尊嚴」可言。「國歌」所代表的應該是一個國家的精神象徵,國人願意唱「國歌」也代表著人們對國家的認同,這種認同應該是自發性的。演唱「國歌」也應該有它適當的時間、地點與場合。然而,我們的「國歌」卻被「推銷」的毫無格調可言。舉例來說:您見過有哪一個國家的「國歌」曾經必須在電影院每一場電影之前播放?不管這部電影是經典名著或是三級大爛片,甚至是X級片,一律都得先起立向國家「致敬」嗎?而隨著國歌的播放卻配上一些不知所云的畫面,像什麼「兒童篇」、「綜合篇」、「民主篇」……等等,每篇的音樂演奏、演唱不僅編曲不同,奏、唱的水準也不同!

當我們的一些官員沾沾自喜,認爲所作所爲是對「國歌」的一大突破時,卻不知道我們的「國歌」已經淪爲替政府宣傳的「配樂」。在毫無選擇,只求應在各種場合到處播放的結果,已經使得「國歌」成爲與「陳腔濫調」同義。人們對「國歌」的意義與精神也逐漸失去了認知與認同。「國家音樂廳」歷年來不動如山的在音樂會(不管是什麼音樂會)之前播放「國歌」的「傳統」,也讓經常出入音樂廳的觀眾對「國歌」產生了「麻木不仁」的感受。常常使人在音樂會正式開始時,才突然感到剛才的「國歌」,聲音怎麼那麼地不協調、那麼的粗製濫造、又是那麼地俗氣。

放下包袱,邁向國際

五月二十九號晚上,帶著上高一的大女兒再次去「國家音樂廳」聽「費城交響樂團」的第二套曲目。路上還跟女兒說到「費城交響樂團」演奏「中華民國國歌」的情況。七點二十分就到了大廳,與五月二十八號晚上一樣已經有部分團員在舞台上暖身;七點四十五分,全體團員已準時在舞台上就定位,樂團首席出場,觀眾開始給於掌聲,好像一切如昨……就在樂團首席轉身開始指示各部調音之時,那段「播音」居然就在這時候出現了!一下子場面開始混亂起來,觀眾急忙地站立起來,椅子翻轉的聲音此起彼落,而台上那位樂團首席一時之間也錯愕在場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播音終於到了那一段淸晰有力的「“……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National Anth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然而仍然令人揑一把冷汗,惟恐那首以國樂器加上不知是什麼人唱的「國歌」錄音會隨著出現!……顯然,這一段播音騷擾了首席與團員的情緒,當聽眾仍然站立時,樂團首席匆促地指示各部調音,指揮Sawallisch先生也匆忙地跳上指揮台……「中華民國國歌」響起了,可是卻失去了前一天晚上的「莊嚴、肅穆、平和、美麗」!

我們的「國家音樂廳」呀!什麼時候才能放下那個「傳統」包袱,而成爲眞正的國際性的「音樂廳」!

 

文字|張己任 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