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慧芳在北京京劇院訪台演出大淸唱一場中擔任重要的壓軸演出。(林敬原 攝)
跨海演出 跨海演出

變旦變生變變變

李慧芳和她的京劇表演藝術

綜觀李慧芳的藝術生涯,活脫是一部現代京劇的演出史,與南北兩地大師級的人物皆有合作機緣,實際見證了京劇在全盛時期歷史的發展脈絡。

綜觀李慧芳的藝術生涯,活脫是一部現代京劇的演出史,與南北兩地大師級的人物皆有合作機緣,實際見證了京劇在全盛時期歷史的發展脈絡。

李慧芳何許人也?在這次北京京劇院來台演出《海瑞罷官》的宣傳熱潮中,大概只有七十六歲、身爲中國國寶級演員的她能夠從熱縫裡擠出點空氣,稍微轉移台北觀衆的焦點。

大家對待她又尊敬又陌生,前者是受到媒體大力推薦,搬演諸多好戲,她連一齣也不彩唱,卻能像押寶似的領銜大淸唱的壓軸;後者叫人感覺疑惑是,她到底學哪門哪派?貼演靑衣或老生的戲呢?

她早年入行,先攻老生,後學靑衣,縱橫劇壇已有六十個年頭,具有全方位演唱的才能,在《呂布與貂蟬》中,一趕二,前貂蟬,後呂布,響譽劇壇;八〇年代所錄製的《盜魂鈴》中,學演四大名旦,唯妙唯肖,特別是一人演三人的《二進宮》,涵蓋靑衣、老生、花臉三個行當,敎人印象深刻!

初闖大台北,欲扮女泰山

約定好去探望李慧芳,到了房門口赫然發現地下塞有紙條,卻原來去吊嗓子。後來和她聊起此事,是否擔心淸唱她被擺在壓軸所以才天天練功?她氣定神閑地說,倒不是擔心淸唱,而是吊嗓子一如她的生活作息,早就合而爲一。提及台北的印象,她忍俊不禁地笑,說來眞是來晚了!當時若我堅持來台北,可能後半生的經歷都要重寫了,原來早在一九四七年,台灣的影業公司,便邀請她挑大樑,來台演出影片《泰山》(當然是女的泰山),同時又有上海國泰電影公司邀約,出演古裝武打片《呂四娘》,雙方協調後,決定讓她先拍上海的電影,結果呂四娘戰勝女泰山,她又陸續拍了《黑河魂》等好幾部電影……幸而二十世紀結束前,終於一償五十二年前的宿願:出訪台北!

在這段期間,她一邊拍片一邊演戲,當時的演出狀況並不像眼前理想,幾乎沒有固定的劇團,都是臨時性組合,由一方經營者約定各方好角,根據各項優勢再決定戲碼,內行稱爲「搭班唱戲」,上海、浙江和武漢的城鎭,不知跑了多少碼頭,無怪乎此地老觀衆,曾經在武漢的劇場裡,看過她掛頭牌唱京戲。

四〇年代未,中國新政府進行了連篇累牘的戲曲改革,其中由地方政府所籌建的劇團,也列入工作項目,李慧芳先後參加了新成立的蘇州與南京劇團,她念念不忘地希望重回北京,因爲距離七七事變她倉皇離京,將近三十年了!

重回北京,參加梅劇團

一九五四年,她的願望實現了,加入了北京的中國京劇院。當時該院所排的《蝴蝶盃》、《武侯宴》、《木蘭從軍》等劇,完全是爲她量身編寫的新作,特別是《武侯宴》一劇,敷演無錢葬夫的苦命婦女,根據她的優勢旣有小嗓又有大嗓,讓她從靑衣跨度到老旦;此外還與葉盛蘭合演了傳統經典名劇,如:《白蛇傳》、《佘賽花》、《秦香蓮》、《呂布與貂嬋》。剛好「梅劇團」由民營轉換爲國營,趁著支援的機會,她從中京院三團調撥,開始和京劇大師梅蘭芳學習,一方面觀摩梅先生台上的風範,另一方面也就敎於梅先生以精進自己的表演,在雙管齊下的請益學習中,一掃年輕時學戲的酸楚和陰霾。說起學戲的苦,她嘆息道「時下小靑年哪裡想得到?」過去學戲除了科班及私人的手把徒弟之外,沒錢沒勢的窮孩子要想學戲,眞是難事!俗話說「敎會徒弟餓死師傅」,唯一辦法就是進戲園「偷戲」,也就是往台下一坐,邊看邊背;李慧芳解釋著,自己的文化水準不高,全憑一股意志力,死記硬背在腦子,背得爛熟後,找琴師講述唱腔,再回頭一遍遍地看戲,通過上台演出實踐經驗,邊演邊改。簡直是帶藝在身闖天下!她毫不避諱地說明,這種緊迫感完全來源於生活壓力。時代不同了,劇校孩子眞幸福,學習的動力也差多了!

黃金大戲院,周信芳合作

北京京劇院訪台第一場的記者會,主辦單位邀來了孫元彬、曹俊麟兩位武生前輩,翔實地介紹李慧芳的演藝經歷,稱譽她的「六門抱」演技。關於這一點,她謙虛表示完全是謬讚,純粹只是「藝術誇張」,怎麼算抱四門(註)就夠受的了!從前的京劇是一項大衆娛樂,演員的競爭激烈,各派各行都得會,絕不能刻意歸屬於某種流派,知名演員如言慧珠,也並無例外,編演出《戲迷小姐》才藝大集合的新戲。光唱幾齣招牌戲,根本站不住脚步,跑碼頭的貼演劇目,幾乎是展示演員的文武崑亂不擋,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面對生活的毫無保障,誰敢掉以輕心,因而「全才型」的演員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

從老生改演靑衣,肇因於上海的益友座談會,貼演新編現代戲《信義村》,當時麒派創始人周信芳,去上海的蘭心戲院看了這場戲後,建議她:「何必非要演老頭子呢?妳演小故娘挺好的。」她自己也想還原女兒身,念頭一改,搖身一變成閨秀之氣的靑衣。爾後開始有機會參加周信芳的黃金戲院的演出,《欽徽二帝》出演李師師、《四進士》中的楊素貞、《斬經堂》的公主等,麒派的詮釋法,挑動起演人物的激情,她十分敬佩麒麟童,能夠在台上帶領對手的氣氛,每每有獨樹一幟的演藝天賦,也能貼演老生的唱工戲,如《四郞探母》一劇,唱至「站立宮門叫小番」,按往例定是翻嘎調上揚,麒派則唱到門字停頓,多加鑼鼓點子,叫小番三字改以慣有沙啞蒼勁之味唱出,觀衆也接納了屬於周信芳自成一格的唱法。

學戲難,演現代戲更難

綜觀李慧芳的藝術生涯,活脫是一部現代京劇的演出史,與南北兩地大師級的人物皆有合作機緣,實際見證了京劇在全盛時期歷史的發展脈絡。對自己風流雲散步的前半生,最難忘的是哪個時期呢?李慧芳的回答竟是一九六四年「京劇現代戲大匯演」,那是集結全國京劇菁英的盛會,台上到台下無一不是內行看內行,她欣逢盛事,出演《洪湖赤衛隊》中的頭號英雄人物韓英,該劇結合旦行的表現手法,再借用了老生唱腔,創造出新型的現代京劇的表演風格;講述現代戲的念白時,她僅僅用了「同志們」三字作示範,眼神氣韻絲毫不差,舉手投足之間盡是革命女英雄的勃勃英氣。排演現代京劇,看似容易,其實更要求具備傳統的基礎,不然排出的可能是現代話劇,因此如何借鑑生活的原型,經由藝術的加工,端看個人心領神會,藝術和科學之理皆然,來不得半點虛假,想要獨當一面成爲好角兒需要天賦配合,外加領悟力及勤學苦練,缺少一樣都難成氣候!

對京劇走到下一個世紀會產生何種變異,她沒有正面回應,只是強烈呼籲趕快多繼承些傳統藝術,否則經典文化消亡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註:

「四門抱」意謂,演員可演四種行當的角色,如李慧芳先學老生後唱靑衣,加上花旦、小生,共計四門。

 

文字|李翠芝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