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法合作的《梨園幽夢》將巴洛克歌劇、中國傳統戲劇菁華熔於一爐。(台北藝術推廣協會 提供)
台北 藝術節/台北

在台北,聽見全世界

2000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

延續著去年的「肢體」,今年仍以「單一焦點、跨界聯演」爲規劃重點,陳琪放棄傳統型藝術節慣以戲劇、音樂、舞蹈的分類選擇,而以單一的表演藝術「元素」來切割主題,今年以「聲音」(voice and sound)來做橫面切割顯然是一種去蕪存菁的「新趨勢」。

延續著去年的「肢體」,今年仍以「單一焦點、跨界聯演」爲規劃重點,陳琪放棄傳統型藝術節慣以戲劇、音樂、舞蹈的分類選擇,而以單一的表演藝術「元素」來切割主題,今年以「聲音」(voice and sound)來做橫面切割顯然是一種去蕪存菁的「新趨勢」。

2000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

世界級大師演出系列

節目名稱(演出者)

地  點

時  間

英國現代音樂大師

麥克尼曼

台北國父紀念館

5月6、7日 19:30

英國幻想劇場

驚異大奇航

台北國父紀念館

5月10、11、12日 19:30

新竹市立演奏廳

5月13日 19:30

漢唐樂府

巴黎小艇歌劇院

梨園幽夢

台北國父紀念館

5月25、26日 19:30

新竹市立演奏廳

5月19、20日 19:30

韓國歌舞料理王

台北國父紀念館

6月9、10、11日19:30

6月11日 14:30

月亮的女兒-

娜塔莉夏高

顛覆女高音

台北國家音樂廳

6月14日 19:30

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

6月10日 19:30

新竹市立演奏廳

6月11日 19:30

世界音樂系列

節目名稱(演出者)

演出時間

西班牙Antonio Placer/希臘Savina Yannatou & Primavera En Salonico

5/28

比利時Iep Fouriers/匈牙利Dresch Quartet

5/29

澳洲Colin Offord/台灣交工樂隊(客家)

5/30

比利時Trip Viool/塞爾維亞Mallou

5/31

台灣迴谷與達克達(阿美族)/法國Catherine Delasalle Band

6/01

聯合即興演出Jam

6/02

註:

1.上述演出時地均為台北國父紀念館 19:30

2.匈牙利傑斯四重奏新竹演出場次5/25(週四)晚上7:30新竹市立演奏廳

     

藝術面對面/書展

 

節目名稱

日  期

地  點

講 座

麥克尼曼的跨界音樂創作

5/7(週日)下午2:30

New York New York展覽購物中心七樓C Room

研習坊

蓋文羅勃森的表演技巧

5/11(週四)下午2:00

5/12(週五)下午2:00

5/14(週日)下午2:00

國家音樂廳舞蹈排練室

講 座

梨園幽夢的跨國合作

5/21(週四)下午2:30

漢唐樂府藝文中心

研討會

世界音樂研討會

5/31(週三)下午2:30

New York New York展覽購物中心七樓D Room

書 展

英國戲劇專書大展

5/8(週一)至5/14(週日)

New York New York展覽購物中心六樓現代藝術館

洽詢電話:23925322台北藝術推廣協會

由於市府易主及理念的差距,原本照例於五月風光上場的台北藝術節,今年臨時改弦易轍,挪到秋天舉行,而這個向來以陳琪爲主力的策畫團隊,也正式揮別市府,以「台北藝術推廣協會」爲名,集結民間資源及前兩屆累積而成的行銷通路,這是「2000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的緣起。

無獨有偶的,即將上場的國際城市藝術節,與今年秋天的台北藝術節皆選擇以「聲音」爲主題。只是甫開張的文化局端出的是「台灣百年歌謠」回顧,而陳琪則強調與世界同步,要讓台灣「聽見世界的聲音」。

去蕪存菁的「聲音」

延續著去年的「肢體」,今年仍以「單一焦點、跨界聯演」爲規劃重點,放棄傳統型藝術節慣以戲劇、音樂、舞蹈的分類選擇,而以單一的表演藝術「元素」來切割主題,希望提供一個比較「新鮮」的視野。顯然,傳統的節目類型畫分已不能滿足新時代「跨界」的需求,而「總匯」型的藝術節思考,也無法組合觀衆個別的脾好,陳琪肯定去年「肢體」、今年「聲音」(voice and sound)的橫面切割法是一種去蕪存菁的「新趨勢」。

今年的藝術節由於少了政府單位的奧援,節目呈現「小而美」的狀態。尤其在過去兩屆頗受好評的城市焦點及藝術推廣等免費活動,也紛紛叫停。然而在「聽見世界的聲音」的基調上,主辦單位仍然用心地規畫出四個系列活動。

結合影音演出的麥克尼曼

「世界級大師級系列」旨於強調「聲音」跨界與個別表演團隊的風格呈現。而近年來在主流樂界之外撑起半邊天的「世界音樂」,也首度大規模地進駐藝術節(參見本期第71頁「散步到世界叢林」)。其他兩個系列則分別爲配合即將訪台的藝術家「面對面」活動,及與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合辦的英國戲劇專書大展。

今年藝術節首先登場的「大師系列」,由以電影《鋼琴師與她的情人》聲名大譟的配樂大師麥克尼曼和專屬樂團Michael Nyman Band打頭陣,將帶來二套截然不同的節目。這位當代低限主義(minimalism)大師除了帶來他長期經營電影領域,所創作的配樂經典(如《魔法師的寶典》、《廚師、大盜和他的情人》、《鋼琴師與她的情人》),亦將結合多媒體影像,呈現聲音跨界靜態影像的「影音對話」(請參見本期第66頁「鋼琴師與她的作曲家」。)爲此,麥克尼曼特地找來以硏究前蘇聯時代圖片檔案著稱的攝影歷史學家David King,共同創作名爲The Commissar Vanishes的多媒體作品。David King將以相當犀利的角度來刻畫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操縱攝影科技及湮滅歷史的影像紀錄,並配合Michael Nyman Band的現場演奏,預料這又是一場「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屬於後現代影/音交流、探討攝影的複製/創造、眞實/虛擬詭辯的聲光聚會。

同樣來自英國的「幻想劇場」,將帶來典型英式幽默的科幻喜劇《驚異大奇航》Fantastical Voyage。這個劇碼沒有繁複的舞台佈景,純然以兩位英國演員靈活的肢體語言和聲音表演爲賣點,分飾各種卡通人物、甚至扮演整座叢林、潛水艇等。是這次藝術節裡少數老少咸宜,適合「全家總動員」的節目。

中式「梨園」、法式「幽夢」

本屆藝術節所標榜的「國際城市」交流及「跨界」溝通,最明顯的例子要算是漢唐樂府與巴黎小艇歌劇院所合作的《梨園幽夢》。由陳美娥所創辦的漢唐樂府一直致力於南管及「梨園戲」的保存與創新,希望能夠將內斂沉穩的南管樂與梨園歌舞結合。這次與法國小艇歌劇院一起醞釀發想,將巴洛克歌劇及我國漢唐古樂、梨園歌舞、宋明戲曲等中西方傳統戲劇菁華熔於一爐。這部新作其實是以明代嘉靖年間所出版的《荔鏡記》(陳三五娘)爲文本,描述法國千金悠然神往的中國之夢。同時爲克服中法演出程式上的迥異,編劇者以戲中戲的方式,技巧性地讓兩種文明傳統在同一個時間點上並陳與對話。該劇於今年三月作法國巡迴時受到學術與文化界熱烈的討論,這次全套節目移回台北演出,料想會引來戲曲(劇)及歌劇界人士熱烈的交流與回響。

而在去年愛丁堡藝術節出盡風頭的亞洲團體「韓國歌舞料理王」(Cookin´),也將帶來廚房裡的鍋碗瓢盆,創造出一個融合敲擊音樂、舞蹈、及韓國傳統藝術,並且色香味俱全的動感劇場。

Cookin´運用傳統巫樂的韻律,將廚房裡的各種道具(包括刀、砧板等廚具)的聲響發揮到極致,因此在舞台上可以看見緊湊的烹調作業,配合各種聲音、節奏的組合,將韓式文化「料理」成一道道趣味橫生的視聽覺大餐。

誰說歌劇冷門?

「顚覆女高音──娜塔莉夏高(Natalie Cho-quette)」是這次藝術節唯一以西方嚴肅歌劇爲主要內容的節目。在吹襲向來以「正統」自居的古典音樂界的跨界風潮中,娜塔莉夏高算是來勢洶洶。

這位來自加拿大的女高音出身外交官家庭,熟諳多國語言的她,挑戰各門各派的歌劇經典,實力自然不容小覷,但是結合誇張卻精準的扮相與舞台表演,恐怕才是這次演出的最大賣點。

夏高將以「誰說歌劇冷門?」(Who ever Said Opera Was Boring)爲號召,演唱包括《卡門》、《茶花女》、《蝴蝶夫人》等十三首歌劇選曲,並讓每首歌曲都有個別的劇情與服裝呈現,夏高將帶領觀衆進入十三位歌劇女主角各種愛與憤怒的風情。

世界音樂Jam!Jam!Jam!

本屆的另一個重頭戲是從五月二十八日開始,於國父紀念館聯「唱」六天的「世界音樂系列」。這次集合了西班牙、希臘、比利時、法國、澳洲、匈牙利、賽爾維亞及台灣阿美與客家族群共十支團隊,有個別場次展現不同國族地域的音樂面貌,也有透過聯演即興(Jam)的方式,在世界音樂的範疇中相互探索觀摩。另外,主辦單位還將邀請來台藝人參與「世界音樂硏討會」,國內音樂工作者將有機會與國外團體進行面對面交流與經驗分享。

在歐洲向來以戲劇產品爲輸出大宗的英國,亦熱烈加入本屆城市交流的列車。由當地文化協會倫敦總部提供超過百種戲劇專書;包括表演、導演、舞台服裝設計、敎育劇場等相關書籍,將來台舉辦書展,提供台灣有志學習戲劇理論及實務人士,一窺戲劇王國寶藏的機會。

台北向來自我標榜爲國際性都會,這幾年來在民間及政府單位的「文化」挹注下,也稍稍舒展了城市的活力。「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以城市爲名所標示的都會性格顯然與其它藝術節慶做了內涵上區隔。強調「聲音跨界」與全新節目,然而,從節目規畫與邀來的表演團隊也看見了兼顧市場與大衆品味的旺盛企圖。第一次在台北「聽見世界的聲音」,我們認眞期待,觀衆能眞正走到劇場,聽見爲自己喝采的聲音。

(本刊編輯 黃俊銘)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