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SO的「浪漫雙傑」是林望傑與陳慕融的年度攜手大戲。(白水 攝)
音樂 演出評論/音樂

冷漠澆熄冰原之火

評陳慕融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筆者對陳慕融一直保持夢幻的完美印象,然而當天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技術、詮釋、台風各方面無一及格,甚至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輕忽態度,讓有心觀衆無法接受;以陳慕融這樣等級的獨奏家來說,也有負夏漢(Gil Shaham)當年所說「Robert Chen與我同等級」的美言。

筆者對陳慕融一直保持夢幻的完美印象,然而當天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技術、詮釋、台風各方面無一及格,甚至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輕忽態度,讓有心觀衆無法接受;以陳慕融這樣等級的獨奏家來說,也有負夏漢(Gil Shaham)當年所說「Robert Chen與我同等級」的美言。

浪漫雙傑──陳慕融與林望傑

12月10日

國家音樂廳

景氣會影響演奏者技藝嗎?我想不會。但是否會影響演出者士氣和情緒?也許有可能,否則爲什麼曾耿元、陳慕融兩位國際獎項得主、本土提琴界的超級戰將,都不約而同近期在舞台滑鐵盧呢?無論如何,兩場高度期待的演出,成績讓人失望錯愕,不能說不爲低迷的表演景氣再添冷霜了。

曾耿元是台灣罕見的超技派演奏家,不管協奏曲還是獨奏,總是拉得火花四射、咄咄逼人。然而十一月十一日的帕格尼尼《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從第一主題開始,技巧失手、音準失準就沒有停過。甚至到安可的改編舒伯特《魔王》,也拉得殘破搖擺,令人如坐針氈。然是,曾耿元仍維持一貫疾速凌厲風格,雖然瑕疵過多,至少給人準備欠周、勉力以赴的感覺;陳慕融的情況則尤有過之。

破碎的夢幻印象?

筆者對陳慕融一直保持夢幻的完美印象,一九九三年與陳慕融、陳秋盛、台北市交一同遠征莫斯科,陳慕融一手流利無瑕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場場令人驚豔,讓吾等隨行者覺得在俄羅斯面上有光,至今仍無法忘懷。然而當晚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技術、詮釋、台風各方面無一及格,甚至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輕忽態度,讓有心觀衆無法接受。

西貝流士協奏曲是許多愛樂者心目中的最愛,原因是在其冷冽的旋律和聲之下,積滿自由、激烈的情感。爲了讓獨奏有更多發揮空間,西貝流士安排了反傳統、超長段的獨白段,全曲可比作一首管弦樂伴奏的Cadenza(編按:裝飾奏),與貝多芬、布拉姆斯協奏曲那種框在格子裡演奏的感覺大大不同。歷來演奏名家詮釋這部作品,也以浪漫激情者居多,一邊馳騁於燦爛的花腔技巧,一邊也著力於經營奇巧的音色變化,各見勝場。

開場吟誦般的第一主題,陳慕融悠緩展開,另成一格,使人產生無邊曠野、獨登頂峰的孤高,不禁心生期待。但接下來的發展卻讓這股期待逐漸降溫,最後跌到谷底。持續而缺乏變化的慢速度,使原來塑造的氣氛鬆弛下來,不再神秘。進入加快的模進上行音型時,仍是既慢又平板,開始讓聽衆不明演奏者動機爲何(除了識譜練琴之外)。更令人詫異的是,即便在這種慢速之下,還是出現不容原諒的失手(非艱難段落),大跳音程顯得猶豫而失準,長段無伴奏部分冗長、緩慢,如同一部怯生生又頻頻出錯的練習曲。

兩敗俱傷的演出

第二樂章慢板雖沒有大錯,對喜愛西貝流士協奏曲的人而言,是段難以忍受的經驗。很難想像這麼一段情緒糾結、纏綿的樂章,可以被處理得如此平淡無奇。沒有強音、沒有弱音,沒有鬆緊、沒有對比。中段管弦樂總奏來得有點一頭熱,主題交回獨奏,一樣回到蒼白冷漠,做爲陪襯的樂團反而顯得無所適從。第三樂章已到了交差了事的拖戲,細聽陳慕融樂句細節,除了基本音高、強弱之外,毫無詮釋可言。中段三連音懶洋洋上下浮沈,把西貝流士的婉轉之美全破壞了。這樣的演奏雖勉強稱得上流暢,但以他這樣等級的獨奏家來說則完全無法接受,也有負夏漢(Gil Shaham)當年所說「Robert Chen與我同等級」的美言。

—場演奏的失敗,對演奏者和觀衆可謂兩敗俱傷。如果原因是出自演奏者的輕忽、馬虎,誤以爲聽衆可以輕易敷衍,那麼最終的傷害還是自己。對這樣的結果,筆者除了遺憾還是遺憾。常言雖道「勤能補拙」,但有才華的人若不勤,也有可能掉到拙的境地,豈可不愼?

 

文字|楊忠衡  音樂文字工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