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晶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雙人舞的身體宇宙
轉換重心遊戲分合 身體飆奇境
提到雙人舞,大家頭一個想到的畫面是什麼呢?是古典芭蕾《天鵝湖》裡天鵝與王子的款款深情,還是國標探戈舞的男女對峙?從芭蕾、現代舞到國標舞,雙人舞都是最令人矚目的演出形式,不只是技術的炫技展示,也是演出情緒的多層陳述,而隨著舞種與時代演進,搭檔模式「男女」、「男男」到「女女」,雙人舞無不展現出燦爛多彩的風情魅力。
-
舞蹈
延續經典 挑戰經典
大觀舞集的《柯》劇故事版本是參照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和澳洲芭蕾舞團的《柯》劇故事情節重新編創而成,創作者在第三幕中加入與前兩幕情節不相干的超現實〈時光精靈〉舞段,意圖延續浪漫芭蕾時期一貫以精靈般的詩境舞風,表達「現實」與「超現實」兩種精神層面。
-
專輯(一)
舞台上的耀眼太陽
從法王路易十四時代開始,男性在舞壇上位居主導,到了浪漫芭蕾時期,男舞者淪為陪襯的「台柱」角色,直到佛金與尼金斯基出現,男性才得以恢復原有的地位和應得的尊重。
-
舞蹈
拼組行雲流水,多焦鋪陳意境
《騷紅》結合肢體與非肢體、語言與非語言以及影像技術的運用,在移動的舞姿與情緒中植入空間、面向以及速度、力量的探索,表面上展現專業級水準演出,內裡深層顯露出舞團勇於實驗與強調創意的雙重意涵。
-
舞蹈
舞作格局大氣,演劇略見過火
《茶花女》的製作稱得上嚴謹用心、格局也寬廣大氣,卻並非完美無暇。簡單來說,既然《茶花女》是一齣舞劇,免不了有些戲劇情節的處理,但這部分的修飾與整合卻顯得薄弱,部分舞者的表現顯得誇張浮躁,即便是站在外圍烘托陪襯的「邊緣舞者」也一樣演得過火,分散了主體的舞蹈張力。
-
舞蹈
芭蕾舞四季,風景有錯落
《四季》中,林向秀編的〈春〉、〈夏〉屢屢以「卡農」形式回應協奏曲的律動曲韻,雖然群舞層層疊疊的流動模式營造出陣陣微風撫過大地之感;但舞作畫面結構稍嫌重複鬆散,無法貼切傳遞「音樂、舞蹈、大自然」三者間的對話情境;陳武康編的〈秋〉、〈冬〉,在編排上除了有表象的肢體構圖與層次變化之外,更在深層暗含情緒波動,輕叩觀眾視線焦點與心靈思潮。
-
舞蹈
戲舞並重,取材多元
《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演出雖然並非完美無瑕,但整場製作尚稱用心。若以舞蹈編排而言,楊銘隆引借多樣素材,廣度可以,但在動作發展的縱向深度卻嫌不足。製作群意欲彰顯什麼表演意涵、傳遞什麼樣的創作思維,似乎並不是那麼清晰可辨。
-
舞蹈
迷亂難辨的記憶拼貼
稍嫌過多的「人性化」及「獨具特質」的片段記憶風景,造成動作、言語、歌謠、棉花糖、影像等符號形體經常出現在時間與空間交接的空白處,模糊了真實與幻象的界線,以致「失憶邊境」的意涵與動機不夠明朗清楚,迷亂了邏輯思考與想像空間。
-
舞蹈
融匯多元,芭蕾展新意
台北芭蕾舞團以芭蕾為主軸,納入不同屬性的編創者為「芭蕾另一章」開啟一扇不同傳統風貌的芭蕾演出。對於這些各有專精的舞蹈工作者而言,是一次異質的撞擊,不僅為自己增添創作經驗,同時也展現舞團拓展多元走向的意圖。但是如何在添加各式物象或手法的同時,避免喧賓奪主,模糊芭蕾界線,對編舞者而言是項挑戰。
-
舞蹈
霧裡看飛天
《飛天》維持太古踏舞團一貫注重視覺美感營造的作風, 然而部分舞段架構無法從舞蹈主題或節目單中得到邏輯性的答案,讓觀衆有如霧裡看花。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不只是感性,更要經營
「高感性檔案」捨棄舞台佈景裝置與視覺影片,回歸動作主體的經營,提供觀衆不同的舞蹈視野。不過觀察組合語言舞團今年的演出,反映了台灣舞團的幾個現象
-
台前幕後
芭蕾殿堂的工程師
雖然整個大環境不利芭蕾舞團的運作,但抱持著一份延續芭蕾的使命感,不管教育推廣、還是創作展演,七年來,台北芭蕾舞團馬不停蹄地努力著,要為台灣打造一座芭蕾的希望之殿。
-
舞蹈
潛藏於近距離的心靈縮影
舞者的肢體表現最傑出亮眼;音樂也為舞蹈營造出不同的氣氛。但是道具、舞蹈表現形式與、意象符號的反覆使用,與舞台設計的單一化,在視覺感官上則稍顯單調簡樸。
-
焦點
一樹舞春風
舞團的精神指標巴瑞辛尼可夫,將古典芭蕾舞風注入現代舞作中,豐富了原本鄙棄芭蕾舞表演形式與風格的現代舞;亦跨越了舞蹈界限與年齡領域,為成熟的中、壯年舞者找尋新的表演舞台,形成獨樹一格的白橡樹舞蹈風貌。
-
舞蹈
那是她的太陽
試圖融入不同舞蹈形式、結合跨領域的企圖,値得鼓掌叫好。但是當觀者無法領略舞作内在精神與文字說明的關聯性時,是否舞蹈的解讀就全憑編舞者主觀認定?
-
舞蹈
多風格的「異質」民族舞蹈
《異》是個大格局的作品,編創者,各具巧思,這種多風格的「異質」民族舞蹈,正好符合新世紀多元化的「異質聯想」面對著前十年的榮耀成績,創新與轉化新肢體語言,需要第二個十年去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