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欲製造出整個交響樂團的聲響時,他的兩手和手指都只在琴鍵上平靜地移動著,從不敲打;所有的時刻都是柔潤與豐沃佔著優勢,他一定擁有了不得的肌肉力量,讓他能夠隨著意願掌握一切。」Johannes Magendanz如此寫道。
幾年前在台南奇美樂器博物館得到出乎意料的驚喜,在一堆無人注意的鋼琴捲軸(piano roll)中,「看見了」李斯特的學生萊森瑙爾(Alfred Reisenauer)彈奏的舒曼《狂歡節》,然而,這些被遺忘、永遠「躺在」知音者聽覺外的樂音,似乎就像萊森瑙爾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一樣,永遠無法重現!
其實在一八九〇年間,萊森瑙爾曾經被當年許多樂評家公認爲當時彈奏最像李斯特的一位鋼琴家,而李斯特自己也認同此看法,據說李斯特曾經說過:「萊森瑙爾與我的彈奏風格非常接近,而且不是出自模仿!」
曾經聽過萊森瑙爾彈奏的萊比錫音樂院學生Clarence Adler曾描述道:「如此地豐郁,這樣的品質!讓我想到了黃金!」而另一位李斯特徒孫Johannes Magendanz也對萊森瑙爾的彈奏如此寫道:「他一動也不動,不管是在彈奏最弱的“pp”時,或是最強的“ff”,甚至當他欲製造出整個交響樂團的聲響時,他的兩手和手指都只在琴鍵上平靜地移動,從不敲打;所有的時刻都是柔潤與豐沃佔著優勢,他一定擁有了不得的肌肉力量,讓他能夠隨著意願掌握一切。」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曉得萊森瑙爾的彈奏風格是渾厚而且浪漫,他的學生Sergei Bortkievicz也曾說過,萊森瑙爾是位天生的鋼琴天才,毫無任何技巧上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上,他從未提到過任何技巧上的解決方式。
彈、彈、彈!
萊森瑙爾自己也在一篇訪談中說:「從小,我就一直被一種自己永遠無法解釋的奇特魔力吸引至鋼琴。我感覺我必需彈、彈、彈……!它甚至成爲我的第二天性。我彈那麼多,那麼久,鋼琴早已成爲了我的一部分。然而,我卻永遠無法釋懷與此樂器恆久抗爭的感覺,甚至以我的技巧資源都無法讓我在鋼琴上表達出我在音樂中所聽見的全部美感!我彈奏,因爲我無法不彈,而且也沒有其他樂器能更近似地模仿出我所感覺到音樂中的旋律與和聲,我所到之處,人們都告訴我說:『啊!他是一位大師!』,多麼荒唐!我,大師?!爲什麼,「它」(指向鋼琴)才是大師,我只是個奴隸!」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到萊森瑙爾與鋼琴的關係與特殊的直覺。這位一八六三年出生在德屬克尼希堡(Konigsberg,現屬俄國)的音樂天才,自幼隨母親學琴,雙親很早就發現這位天才兒童不凡的音樂天賦,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帶他到李斯特那裡去,李斯特馬上認出了小萊森瑙爾與生倶來的自然音樂天賦,「並且,熱烈地勸我的母親繼續教我彈琴。同時,李斯特也說:『我自己小時候,就被視爲天才兒童。因爲我父母的無知,在我準備好之前,就讓我公開演奏暴露在公衆前被批評,而承擔著公開演奏無可避免的後果。這對我(李斯特)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傷害,讓你的小孩免去如此的命運吧!我自己的經驗是重大的傷害,在你兒子成爲一位成熟藝術家之前,千萬不要讓他公開演奏。』」萊森瑙爾敘述著,李斯特第一次聽他彈琴後,對他母親所說的一番話。
聽了李斯特的話,萊森瑙爾的母親把他送到另一位「好老師」Louis Koher那裡學琴。萊森瑙爾認爲Louis Kohler是天生的教學藝術家,爲他打造了良好的音樂基礎。
一八七四年,當萊森瑙爾快十二歲時,李斯特接受了這位擁有罕見天賦的天才兒童,讓他到威瑪去,隨他習琴,李斯特非常喜愛這位學生。而萊森瑙爾也與其他李斯特學生一樣,不只彈琴,同時也作曲。李斯特全心看護著這位音樂天才的成長,到一八七九年,萊森瑙爾才公開演奏,而一八八一年在羅馬首演。之後,有一段時間,還在萊比錫攻讀法律。
雪茄與酒
萊森瑙爾對李斯特的崇拜與尊敬是無法形容的,他曾說:「我認爲李斯特,是我所見過最偉大的人。我從未見過任何有著如此智慧、領悟力與天分的人,我曾經見過許多、許多大人物,包括統治者、法官、作家、教師、商人、科學家、戰士……等等,然而,他們都不及李斯特,李斯特的個性只能用一個字"colossal"(巨大)來形容。李斯特對他正幫助的年輕藝術家,在工作時所散發出的那種寬懷大量的個人力量是無法形容的。他工作時,充滿了最高度的電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萊森瑙爾對大師的全盤遵從。然而,李斯特個人的魔力,與生活型態所導致的後果,卻遭到許多人質疑。也許,李斯特在年輕學生間所引燃的「似同僚關係」,過於強烈,讓這些年輕的學生們,誤以爲要走進大師的生活圈、社交圈,就必須模仿大師的一切生活習慣與姿態。當時,李斯特在威瑪「宮庭花園」(Hofgartnerei)房子裡,上大師課時,在鋼琴旁一定可以看見兩件東西:一是李斯特最愛喝的白蘭地酒,另外則是一盞燃燒著、爲了能隨時點燃雪茄的臘燭!萊森瑙爾因此染上了酗酒的惡習。他體型非常肥胖,坐上鋼琴椅,就像座巨石,連李斯特都小心翼翼地對待,以免傷害他的心理!據說他在一九〇〇年開始定居萊比錫,在音樂院教學時,每教一個學生,就能喝下一瓶香檳酒,而他教了許多、許多的學生。
萊森瑙爾擅長的曲目是浪漫時期的龐大樂曲,他曾經說過,他有個「野心」,希望能夠依年代,照順序開一系列的音樂會彈出音樂中所有偉大的經典作品,就像用從未有人做過的方式來環繞世界。
他似乎是個「浪漫主義者」的化身,他對陌生國度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一直不停地旅行演奏,他曾經是第一位到西伯利亞、波斯、小亞細亞與中國旅行巡迴演奏的鋼琴家,然而,一九〇七年,在俄國Lebau城一場精采的獨奏會後,萊森瑙爾卻在旅館中,被發現因酒精中毒而死。
在他短短的四十四年生命中,一共演出了二千多場音樂會,極可惜的是,他並未能留下任何現場錄音,只有一些捲軸記載了他的彈奏,而其中,也只有一首貝多芬的綺想輪旋曲《對一個失落銅板的憤怒》作品一二九被轉錄出版過。
所幸,他的作品(歌曲集等)存留於世!
然而,一九五五年版的《葛羅夫》音樂辭典,卻連他的名字都未曾提及。
參考書目:
Cooke,James Trancis. Great Pianists on Piano Playing originally published: Philadelphia:T.Presser,1917.
Schonberg,Harold C. The Great Pianists, Simon & Schuster, NewYork.
Walter,Alan. Franz Liszt Volume III, Aefred D. Knopf.
文字|葉綠娜 鋼琴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