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市文化基金會是獨立於市府機構的補助單位。圖為那個劇團聲音解放表演工作坊的呈現演出《城頂上的精靈》。(台南市文化基金會 提供)
現象視察 最PAR!/現象視察

首長有見識,文化展成績

新竹市與台南市的文化體制觀察

新竹市、台南市文化局是全國目前少數採取府内局架構的文化行政單位,分別以大型的 文化產業活動與古蹟和空間改造計畫,對外展現了地方文化產業特色和搶攻台灣文化角頭的企圖。到目前為止,新竹與台南當地文化界人士多對兩位局長──甚至市長──的文化政策持保留與觀察態度;但就過去經驗判斷,市長與局長之間的互動和共識,對新竹與台南的文化耕耘最有影響。

新竹市、台南市文化局是全國目前少數採取府内局架構的文化行政單位,分別以大型的 文化產業活動與古蹟和空間改造計畫,對外展現了地方文化產業特色和搶攻台灣文化角頭的企圖。到目前為止,新竹與台南當地文化界人士多對兩位局長──甚至市長──的文化政策持保留與觀察態度;但就過去經驗判斷,市長與局長之間的互動和共識,對新竹與台南的文化耕耘最有影響。

隨著中央政府連續施放幾次大型政策面的文化煙火──如三月廿日起於台北舉辦的全國文化會議所揭示的「二〇五〇願景台灣」計畫、政府痩身改造計畫中即將合併成立的「文化體育部」,以及行政院宣告的「挑戰二〇〇八六年國家建設計畫」而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究竟地方縣市的文化資源和行政單位在二次戰後台灣文化政策不斷轉型的邏輯下,是否已透過文建會成立以來幾次大型建設的耕耘與地方自治化的努力,齊備了規畫與獨立配合的能力?還是只能繼續在赤燄的日頭下,隨著地方政權的變動,找到「顧性命」的百寶方呢?

嶄露頭角的新竹市與台南市

自民國八十九年各縣市文化中心全面改制升格以來,台北市、新竹市、台南市與台中市文化局是全國目前少數採取府內局架構的文化行政單位。除了台中市文化局的文化政策藍圖還有待觀察外,台北市文化局坐擁的資源一向令其他縣市同儕欣羨不及;然而新竹市與台南市文化局分別以大型的文化產業活動如「竹塹玻璃藝術節」、「孔廟文化產業園區」,與古蹟和空間改造計畫如「新竹玻璃藝術館」、「影像博物館」和「安平國際藝術村」等,對外展現了地方文化產業特色和搶攻台灣文化角頭的企圖。

文化首長的思維風格

從年初上任迄今,新竹市文化局長林松與台南市文化局長林哲雄,分別受到新任市長林政則與許添財的機要任用,取代原任的璩美鳳(後有代理局長曾煥鵬)與蕭瓊瑞。前者擔任公職十九年半,公務資歷完整,曾任新竹文化中心主任、市府民政與教育局長各職而依循公務員任用體系,回到文化行政的工作崗位;後者出身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具有民間濃郁的藝文淵源,不僅當年創辦的新潮文庫影響學子教育,更催生台灣代表性作曲家蕭泰然的多項作品。到目前爲止,新竹與台南當地文化界人士多對兩位局長──甚至市長──的文化政策持保留與觀察態度;但就過去經驗判斷,市長與局長之間的互動和共識,對新竹與台南的文化耕耘最有影響。

衝著台南市長許添財一句「建設台南成爲文藝復興的城市」,林哲雄選擇實踐對土地的認同,短期內希望以有限的經費(因應前一年度編列的文化預算),耕耘深富基督教人文傳統的台南市,並延續出身美術界的前局長蕭瓊瑞所規劃的幾項閒置空間改造計畫,建立屬於台南自己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林哲雄過去曾有幾次成功的音樂策展經驗,因此,開拓台南市青年交響樂團的表演機會和利用台南豐富的人材管道舉辦國際音樂藝術節,也是林哲雄期許的文化藍圖之一。雖然台南市政府仍因過去施政錯誤背負著大筆債務,但從近兩任局長得以暢言文化藍圖的規畫與施政看來,林哲雄也同樣獲得市長的信任與授權,準備在有限的任期內一展拳腳。

儘管前市長蔡仁堅至今仍官司纏身、緋聞不斷,新竹市文化局如今引以爲傲的「三館一廳」(影像博物館、玻璃博物館、圖書館與演藝廳)即是在蔡仁堅任內大刀闊斧地一貫執行下完成。擔任文化中心工作九年的新竹市前文化局長、現任交大藝術中心主任的洪惠冠表示,蔡仁堅可以算是新竹市少見具有文化理念的主事者,卻因領導風格過強與政治意識過深、干預太多且無法授權,不但中斷了洪恵冠跟蔡仁堅的合作關係,也讓蔡仁堅賠上自己的政治生涯。歷經幾次周折,現任文化局長林松一再表示,絕對會延續過往舊建築物再利用的施政規畫;同時,他表示現任市長林政則相當關切新竹市的文化生態,除了增編教科文預算,繼續規劃空軍第十一村與鐵路藝術網絡的再造工作,還聘請藝文界人士爲顧問,增加專才參與當地文化建設的機會。

專業表演場地的功能與影響

正如劇場教育工作者何一梵所觀察的一樣,林松認爲新竹市擁有工業園區、工研院、食品工業研究所與六所大專院校等高學歷人材,不僅消費能力相當強,觀衆水準也很高;因此,近年來許多台北地區的表演節目都會直接「躍」入新竹市演藝廳,像英國BBC廣播交響樂團的票房就有八成以上。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長曾煥鵬強調,過去工程延宕十幾年的新竹演藝廳,已經逐漸擔起振興新竹地區表演藝術文化的責任,以上、下年度的時間計畫,呈現「風城演藝」舞蹈、音樂與戲劇的不同樣貌。

原本擔任地方文化藝術長期發展頭腦中樞的台南市文化中心,在改制成立市府內文化局後,卻仍維持原有的文化中心人員編制,將文化資產、古蹟維護與空間營造等職責歸屬文化局,改名爲「台南藝術中心」,成爲一個受文化局監督但不受其指揮的展演機構。主任溫彩棠表示,藝術中心音樂廳樂池正上方的升降反射板,能把表演樂團拉近觀衆席五米,堪稱擁有國內最好的音樂表演場所。此外,藝術中心還規劃每晚的星光音樂雅座,和週休二日的假日廣場展演,與文化局的分工,顯然強化了藝術中心的功能。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傅朝卿指出,藝術中心對台南市來說,就像台北的兩廳院一樣,與等同於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台南文化基金會,和相當於行政院文建會的台南市文化局,形成一個「文化鐵三角」。

鐵三角的文化行政結構?

只不過,光是理想的架構仍會有無法解決的理念差距和現實執行的問題。民國七十八年由中央、省和地方籌款於各縣市成立的文化基金會,主要用途在於地方政府的幕後資源,並由各縣市文化中心主任擔任執行秘書,縣市首長則爲基金會董事長。這以文化巧立名目的「白手套」機構,其預算一向難爲人知,曾任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傅朝卿則表示,其實大部分存放於地方文化基金會的資金都是地方首長的私房錢,基本上都由地方首長主導,不受官方操作;熟悉台灣文化行政歷史的洪惠冠更指出,台南文化基金會幾乎是台灣唯一的特例,不在市府的結構之內。但卻因這樣的獨立機制,台南文化基金會才能以獨立、公開的方式,將會內的補助資源,分散給有需求的表演單位與藝術家。

由於對地方政府無法提出具體文化政策的期許落空,傅朝卿辭去了文化基金會的工作,當初的主事者甚至主張表示地方不能有文化政策,否則會綁死後繼者的規劃方向。同時,文化局舉辦文化活動與基金會籌募贊助時,分裂了彼此的資源,模糊了彼此對民間企業的訴求,使得傅朝卿對這樣不清楚的政策「遊戲規則」,感覺非常憂心。至於新竹市,林松當年即是負責籌設文化基金會的業務,他表示至今基金會還是有開放性的業務補助,不論針對外來團隊或市府團隊的表演,只要有申請,就會論案評估補助金額,只不過隨著銀行孳息的降低,補助費用沒有過去那麼充裕。

資源與建設地方自治化

儘管不若台北市附屬表演藝術團隊如北市國、北市交等專業經營的資源豐沛,分屬新竹市政府的十二個表演團隊,以及台南市文化局與藝術中心的三個附屬團隊,其實每年都有十萬至二十萬元左右的經費爲表演預算,並因應市府活動需要,義務參與文化推廣的活動。至於民間專業表演團體,除了倚賴文化局每年固定向文建會申請的地方團隊扶植計畫經費之外(補助也在二十萬元上下),由於地方整體文化補助機制的不明確,台南人劇團負責人許瑞芳無奈地表示只有「哪裡有錢就往哪裡去,不管什麼地方還是中央。」基於文建會七、八年前(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時期),曾連續幾年以兩百萬元左右的經費補助社區優良劇團,如台南的華燈劇團,因此溫彩棠表示過去負責承辦文建會的地方扶植團隊補助,主要以舞蹈團體爲重點業務。今年起,這項業務則由台南市文化局接手。

繼過去的玉米田與薰衣草社區劇團,新竹市文化局透過台中頑石劇團郎亞玲的協助,再度成立了新竹市唯一的現代戲劇團體──竹心劇團。連續兩、三年都獲得新竹市演藝廳「傑出演藝團隊徵選計畫」補助的新竹市國劇研究協會,團長陳許福則把資源分配不均的箭頭直接指向教育部的國光劇團;當年三軍劇校的團員如哈憶平(名角哈元章之女〉與杜匡季等,來到新竹開枝散葉,耕耘京劇表演藝術,如今國家把所有京劇資源都集中在一、兩個劇團,爲什麼吸引衆多外商投資的科學園區,不能成立一個專業的京劇表演團體呢?雖然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巳公開表示未來將要求中央明立統籌分配款的地方文化預算,以免地方文化建設捉襟見肘而難爲無米之炊;誠如曾煥鵬針對地方縣市資源匱乏提出的意見,過去一年來縣市政府大幅吸收了中央由文建會劃撥地方的統籌分配款,其實只有少部分比例回流文化局且應用於文化預算,

事實上,洪惠冠認爲過去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與「地方文藝季」等大型計畫,對台灣各縣市的文化生態有著相當正面的影響,不但挹注了有效且大筆的經費,促成了表演藝術場地的專業化管理,也間接訓練了地方文化主事者的行政規劃能力,催生了少數縣市的文化產業特質,如新竹的竹塹玻璃藝術節即是一例。在地方自治制度化之後,洪惠冠期待地方官能與新竹地方藝文工作者有更活絡的互動,而新竹民間應更強化批判的聲音,避免官僚保守的心態,以藝術家賢內助的態度來從事未來二十年的新竹文化行政。傅朝卿則建議台南文化局能以整體性規畫的方式來執行文化政策,而非用資源分配的思考邏輯一味地模仿其他縣市如台北的建設措施,像藝術村等等;他更盼望民間能聚集辯證討論的機會,匯整各藝文領域的人材,找出對地方文化特質的共識。

延伸閱讀:

本刊第一〇六期特別企畫「文化烽火,五地燃燒──『華人文化首都』攻防戰」,p.25〜49。

 

(本刊編輯 傅裕惠)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