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影像精選/當代傳奇劇場《慾望城國》(1996) (林鑠齊 攝)
十週年專題 十週年專題/2002演評面面觀/現況與問卷分析

期待利劍,期待戰場

台灣演出評論現況與問卷結果分析

台灣的表演藝術評論,這十年累積下來,是「向上提昇」還是「向下沉淪」?我們可以看到評論的媒體版面起起伏伏,評論人來來去去,到底創作者、評論者與媒體人,對現在的演出評論有什麼想法與期待?本刊特別設計相關問卷,希望經由問卷結果的分析,能對當前的評論現況,描繪一個大槪的輪廓。

台灣的表演藝術評論,這十年累積下來,是「向上提昇」還是「向下沉淪」?我們可以看到評論的媒體版面起起伏伏,評論人來來去去,到底創作者、評論者與媒體人,對現在的演出評論有什麼想法與期待?本刊特別設計相關問卷,希望經由問卷結果的分析,能對當前的評論現況,描繪一個大槪的輪廓。

在距上次本刊針對國內表演藝術評論於一九九八年六月所作的特別企畫,不過是過了個千禧年頭,短短兩、三年間,樂評界媒體龍頭《音樂時(年)代》雜誌停刊,由民間籌資首創舉辦網路票選表演藝術晶球獎的3P表演藝術網站結束營運,而一九九六年起由《民生報》記者紀慧玲主導的「民生劇評」,經轉爲「表演評論」運作至今,已不如以往每週一見報的刊登頻率。《中國時報》在連續改版之後,原來「寄生」於娛樂週報、嘗試大衆化的短篇演評,也在媒體政策的改變下與「宿主」一併夭折。文建會出資、學術交流基金會主導籌辦的文建會網路劇院網站,以及集結《聯合報》、《民生報》、《星報》等媒體報導而成立的聯合新聞網,分別以電子報形式免費發行,開拓行銷網路,報中則偶見幾篇零星發表的表演藝術評論。

有限的評論版面資源

根據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王亞玲所發表〈台灣報紙表演藝術評論之研究──以《民生報》爲例〉論文中所示(註1),從一九九六年至二〇〇〇年年底,即使佔《民生報》「表演評論」版面最多的戲劇評論,其每年觀察的現代戲劇總演出次數,也不過佔當年台灣演出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點七五,其他領域的比例也不過在百分之一(音樂類)和百分之二左右(戲曲類與舞蹈類)。一九九八年本刊特別企畫針對台灣表演藝術評論概況所作的分析統計也顯示(註2),台灣一年表演藝術演出超過千場以上,然而二百卅六篇的「演出評論」僅佔演出的五分之一。除了媒體刊登評論版面、篇數偏低之外,還有重北輕南、寫手斷層與各類評論比重不一的現象。

既是評論次數與演出次數不成比例,這幾年來創作團體對表演藝術評論(以下簡稱演評)的關注也不如以往激切(註3),不僅話題少了,連前述幾個主要評論刊登媒體也退出戰局,是否刊登演評的媒體版面已大幅度「淪陷」?

評論媒體新陳代謝

今年年初,新光集團台新商業銀行支持的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大膽投注,幾乎是以間接贊助台灣文化事業的方式,宣佈舉辦第一屆「台新藝術獎」;目前正在進行爲期一年的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展演觀察,預計於明年三月底頒發,除了所謂的評審團特別獎之外,正式獲獎名額共計只有兩名,獎金都是一百萬元,深受各界矚目。爲了刺激評論交流與歷史記錄的意義,該基金會不僅成立台新藝術獎網站,更與《中國時報》和《典藏》藝術雜誌合作,每週定期刊登一千字的演評與藝評,企圖持續製造話題;八月底還舉辦「跨領域藝術觀察寫作大隊」,以三天實體課程和三週左右的線上寫作,集結跨領域的專家學者,積極培育下一代的藝術評論寫手。此外,原本計畫以優退方式縮編人事的《中央日報》,五、六月間旋即徵召過去文化版資深記者重回陣線,並且擴大文教版面,開始計畫性耕耘文化與演評;同樣地,本刊甫屆十週年社慶之際,亦於今年六月成立《表演藝術網站》,爲嘗試多元與獨特觀點的評論寫手,另闢一個虛擬世界的辯論空間。以上種種評論媒體的新陳代謝,究竟會如何影響表演藝術評論生態?都還有待後續觀察。

爲了解台灣表演藝術創作者與評論的互動生態,以及媒體居間操作的影響,本刊特以簡單的問卷形式,並透過各線編輯的採訪調查,大致畫出台灣演評生態的輪廓與問題。我們針對廿位媒體線上記者,五十六位戲劇、舞蹈、戲曲與音樂的評論與工作者,發出了七十六份問卷,並得到六十份的有效回覆。基本上,這次問卷的設計除了針對受訪者閱讀習慣、目的與一般看法略做了解之外,也試圖調査評論者的寫作原則,以及媒體與創作者對評論寫作的觀察,最後則概略了解媒體、創作者及評論者對於目前演評的期待與批評。本次問卷的題目均基於筆者個人主觀判斷和參考各線編輯意見而設計,發送均經過電話溝通,整個過程中有許多主、客觀的影響變數和許多不臻完善之處,不符一般科學性的問卷調査,純爲一般現象的側寫;另一方面,這項專題研究也可視爲筆者於一九九九年城市交流會議論壇中「台北藝術評論研究」的延續。

最常閱讀《表藝》評論

就受訪者的閱讀習慣來說,《表演藝術》雜誌還是多數人選擇閱讀評論的主要來源;其次爲《民生報》、《中國時報》與《聯合報》、《自由時報》。也有創作者選擇從來或幾乎不看任何評論,戲曲類別的受訪者也會選擇看如河洛歌子戲團發行的《大舞台》、國光劇團的《國光藝訊》與京劇老字號的圈內雜誌《申報》等等。

對於網路評論的看法,多數受訪人均強調網路閱讀市場的潛力,也認爲網路媒體與其他媒體不同,並擁有仍待開發的潛力作者和較自由的言論空間。然而不論一般平面或網路評論,媒體界受訪人多數希望作者能使用讀者熟悉或固定的名稱,戲劇、音樂與舞蹈評論人也支持這樣的意見,或許這群人仍考量評論發表的專業權威性,也有人希望能藉此建立公信與評論責任制;戲劇創作者、音樂創作者和戲曲界的評論與創作者卻不太計較網路的評論作者是不是以固定筆名發表評論,認爲可以由作者自行決定,似乎透露了這群人對於網路這個媒體的態度,同時也清楚了解平面媒體與網路媒體互異的特質。有趣的是,絕大多數受訪的舞蹈工作者,都希望作者能以眞名在平面或是網路發表評論,這是否反應了舞蹈工作者與舞評互動的誠意與懇切呢?

評論與媒體生態的矛盾

一般而言,所有受訪人閱讀評論的動機和原因都在於關注台灣目前的表演藝術現況,其次是參考評論者對特定演出的看法和分析,或作爲學習,顯然是好奇評論者對某些演出的看法,對照自己觀賞的經驗,但其中是否牽涉到權威性的影響,恐怕仍取決於受訪者的主觀認同,還有待研究。

跟評論界總有纏綿共生關係的媒體界,閱讀評論的動機之一當然也是爲了「獵艷」──尋找新的評論作者;大家不僅認爲媒體刊登評論的篇幅應該增加,各類受訪人幾乎都認爲應該開發更多的評論撰寫人,還要培養專職的評論作者。也就是說,目前評論刊登的版面已經相當有限,也沒有任何媒體願意或有資源能培養一位專業評論的情形下,大多數人仍鼓勵新的寫手擠進來「分一杯羹」;在這樣的情形下持續開放新手寫評,評論人能有多少機會累積資歷?這其中反映了評論與媒體生態的矛盾。

評論寫給誰看?

在增加刊登篇幅之外,戲曲界和媒體界內部反應的意見一樣,都希望媒體刊登評論時能擺脫人情包袱,舞蹈界則希望媒體能確立評論篩選的標準。至於對表演藝術評論發展的影響,媒體界仍自覺媒體本身的編輯政策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表演藝術活動的興衰多寡,以及線上媒體記者的判斷和自覺。因此多數媒體受訪人自然期望媒體本身能固定刊登評論的版面和時間,養成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製造議題的空間;有一半的媒體受訪人則希望評論人能調整評論寫作的筆法和訴求。

事實上,在台灣表演藝術生態結構的轉型過程裡,不僅創作者得爲現實與理想的生存掙扎,評論人也爲寫作策略的斟酌陷於兩難:究竟該寫給看過戲的觀衆看?還是爲表演藝術的推廣而求普及與娛樂性?評論該是一篇消費指南?還是凸顯作者筆風與特色的創作?評論該在乎的是與創作者的對話?還是鐵面無私地「一筆定生死」?即使是國內唯一一本關注表演藝術環境的雜誌媒體,媒體受訪人也普遍認爲本刊較接近評論媒體的理想,在年初的改版之後,大家對《表演藝術》仍抱持更多的期待,希望能開放更多元、呈現多方面的評論角度。我們在此謹向所有參與問卷訪談的受訪人,表達最深的謝意;更要對堅持表演藝術創作──不論是劇場作品還是評論寫作──的所有參與者,致上最眞誠的敬意。

註:

1.王亞玲,〈台灣報紙表演藝術評諭之研究──以《民生報》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6.

2.祁雅媚,〈大旱望雲霓〉,表演藝術雜誌第八十三期,p.40. 1998.6.

3.安原良,〈期待批評時代的來臨,在網路上,在歷史中〉,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表演藝術年鑑,p.91。

延伸閱讀:

本刊第八十三期特別企畫「評論藝術的藝術」,p.40〜60

 

(本刊編輯 傅裕惠)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表演藝術評論媒體閱讀習慣問卷統計

(閱讀媒體對象為複選)製表:傅裕惠

 

閱讀媒體

受訪對象 

表演藝術雜誌

大風表演藝術雜誌

自由時報

聯合報

民生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外劇場電子報

網路劇院電子報

其他

有效問卷份數

共計回收問卷份數

發出問卷份數

媒體工作者

12

2

8

8

13

3

8

5

2

2

13

13

20

戲劇工作、評論者

13

1

3

6

6

0

9

5

4

0

15

15

16

舞蹈工作、評論者

9

1

5

3

7

1

5

1

4

1

10

10

15

音樂工作、評論者

8

2

5

5

3

0

5

1

3

2

9

9

10

戲曲工作、評論者

13

3

6

9

13

4

9

1

3

3

13

13

15

總計

55

9

27

31

42

8

36

13

16

16

60

60

76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