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水之間》的主旨旣深情又浪漫,而在呈現的手法上,卻又能處理得戲而不謔,是這齣戲好看且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演員情緒表現的拿捏與角色的詮釋上,似乎該有更爲細膩的要求與掌握,而非全憑演員以個人的魅力與喜感來飆戲搶戲。
南風劇團將在二〇〇〇年二月前往紐約的紐文中心表演,而他們所將要推出的劇碼,正是在一九九八年年初於高雄市南風文化底層表演並深獲好評的《魚水之間》。今年,我在高雄的社敎館再度看了這齣戲,心裡有些感想。
《魚水之間》敍述一個孜孜不倦的修行者,在即將證道的時刻卻仍因惦記著一份割捨不掉的感情,以致於重入輪迴裡追尋。他經歷了古代與現代、地球與哈拉星球種種不同的時空,只爲了尋找他曾經深愛過的那名女子。他想重新面對與她的感情,再癡戀一場。
新舊演出版本的比較
這樣的主旨旣深情又浪漫,但在呈現的手法上,卻又能處理得戲而不謔,我認爲是這齣戲好看且成功的地方!但還是有些地方可以來善意地批評一下。首先我想探討演員的部分:前年達到十多名的演員群,裁減後去年只剩六人,原本參與這齣戲的演員也僅有Baboo、莊雅棻(飾王媽)與羅國宏(飾拼命三郞)還留著。Baboo與飾演日本料理店老阿婆的陳明淑,具有一流的喜感與搞笑功力,將這齣原本該是輪迴大悲劇的戲,變成一齣搞笑的爆笑劇!
就我所知,原本編導有意隨著自己經過一年多的人生體驗,將這齣戲作大幅度的更動。但是演員與製作群一直無法接受,到了演出前一個月,還因此爭執不休。但最後編導妥協了,所以等於是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這齣戲!雖說有前一個版本的演出劇本與錄影帶可供參考,但是在演員情緒的拿捏與對於角色的詮釋上,似乎該有更爲細膩的要求與掌握,否則徒然浪費了這樣一個可以有很大情緒轉折的內心戲的表現機會。更甚者,演員全憑個人魅力與喜感特質的發揮而在台上飆戲搶戲,劇情主線──主角潘小蓮(楊瑾雯飾)與武小松(許世明飾)在生命輪迴之間對於情愛關係的不懈探索與追尋──反而被模糊掉了,悲劇感人的力量也削弱不少!我回憶起前年看到演出時的一些印象:就算再怎麼搞笑,主線還是緊密地扣在武小松與潘小蓮的兩世情愛糾葛上,未曾模糊鬆動!看完之後還是淸淸楚楚的知道來龍去脈,看戲的感動不會減弱!所以在這點上,南風可以多作思考,相信可以讓戲更好!
話雖如此,這齣戲在演出時仍充滿魅力,使得去年在高雄與台北的演出,受到很多人的讚賞。華岡藝校的學生們便在台北場演出結束後表示:「終於看到一齣可以看得懂又好笑的戲……」,高雄市長謝長廷也在看完高雄場的演出後說:「看完這齣戲,我們好像也該想一想我們的前世到底是甚麼?」並非學院或科班出身的蔡旻均,很多的創意與想像力天馬行空揮灑奔馳,完全不受限制,也因此將許多的時空,做了自圓其說的有機連結。包括:現實生活裡的現代與古代、《水滸傳》的小說文本與改編文本、夢境、異時空星球間的穿梭與追尋、電視劇裡的演出與野台賣藥現場等。這些不同的課題擺在一起,並不會讓人看不懂,而且是感到很豐富、很有意思。這就是這齣戲精采的地方。
貼近在地人的生命情感與生活經驗
在這齣戲裡,我也觀察到一些特色:首先,是這齣戲相當本土,柑仔店或夜市賣膏藥的場景與記憶,都很貼近我們的生活經驗,充滿台灣的氣味。其次,它的題材與主旨扣住了在地人的生命情感,貼近人們的內心。《魚水之間》無厘頭式的趣味與邏輯,相當忠實地反映著高雄、或者說是台灣民間底層的俗民信仰。蔡旻均曾經親身參與過台灣寺廟、神壇的活動與持修,認識一些師兄師姐,也曾目睹鬼魂前來騷擾,見過乩童在辦事時說出一些前世因緣果報等事,這些道敎經驗很自然地讓她在戲中架構出一套自成的生命觀。而《魚水之間》這齣戲,也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台灣南部人的內層生命觀或情愛觀。蔡旻均經歷過的民俗經驗,讓她在處理《魚水之間》的許多個不同的空間,態度更加的包容,她採用「靈魂輪迴」這個觀點來做戲,於是戲的內容很容易地就跳脫了生與死的界限。
「前進紐約!」是南風劇團即將實現的大目標。這對於一個非商業性質的劇團來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完全採用土法煉鋼的方式,一路艱苦地摸索著完成這齣戲,讓蔡旻均重病一場,並消瘦不少,但總是有一股對於劇場的熱情撑持著她做下去、走下去,這就是劇場狂熱份子的特質吧。她將原創性與本土性完全融合在現代感的節奏裡,使《魚水之間》活潑且顚覆性高。光怪陸離的現代社會萬象和情慾愛戀糾葛的問題,在《魚水之間》裡都濃縮成一方小型的縮影。不論古今、不論男女、女女、男男、苦戀或單戀等各種情慾樣貌的辯證與推演,都有獨到的觀點。所以,這部以多重意義與時空疊構起來的南風劇團年度代表作,我認爲是一齣可以代表南台灣推向國際舞台的本土好戲。
文字|潘弘輝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