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一九九九台灣國際音樂節」已於七月十五日落幕。今年的授課老師陣容堅強,他們除了指導參加音樂營數百位學員的演奏課程之外,也在連續十二場的密集演出中一一登場,呈現新竹所舉行的各音樂會中少見的盛況。
今年在新竹展開爲期十二天的「一九九九台灣國際音樂節」以「科技、音樂、新竹風」爲題,在科技重鎭新竹掀起一陣古典音樂旋風,鬧熱滾滾。
這次音樂節,邀請到近二十位來自美、俄、德、法等地資深敎授及知名音樂家,除了在一連展開十二場的音樂會上擔綱演出外,並指導參加音樂營數百位學員的演奏課程。
此次課程開放參觀,筆者穿梭其中數日,覺得敎授們大多頗認眞上課,只是學員程度參差不齊,要在短短十二天期許遠來的敎授們讓人人都有豐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通常也是一般參加音樂營會發生的問題,再加上大多台灣學子只揣測少發問、吝於觀察卻埋頭就做的習性,多多少少可惜了這番師資。
夏夜星空樂音高潮疊起
不過對新竹人而言,十二場音樂會自是重頭戲。除了俄羅斯小提琴家維多.皮凱森(Victor Pikaizen)、鋼琴家拿賽德金(A.Nasedkin)、勒沃夫(B.Lvov)、帝耶夫(A.Diev)、陳宏寬、長號家貝格(M.Becquet)、低音大提琴家巴迪拉(O.Badila)等舉辦數場獨奏會之外,華裔小提琴家曾耿元並與羅斯托波維奇門生:大提琴家威連寇赫(D.d. Williencourt)及鋼琴家斯路斯基(B. Slutsky)合作演出一場鋼琴三重奏,音樂節的最後,諸位大師並結合了國內優秀音樂家,舉辦了銅管合奏音樂會及協奏曲之夜等大型演出。
新竹地區的愛樂者,早在音樂節開幕前就已頻頻詢問,深怕錯過了一場場音樂饗宴。可惜的是,幾場鋼琴獨奏並不如觀衆預期中的精采,尤其是其中這位據了解在上屆音樂節風評不錯的鋼琴家帝耶夫,頗讓大家失望。除了在上課時不甚認眞的情況,早在學員間傳開外,演奏會開出整場皆是小品的曲目,也略嫌敷衍。他演奏深度不足,但每每出場敬禮時,卻總是佇立良久享受觀衆不得不拍的掌聲,似乎是小覷了台灣觀衆的水準,也吃定了台灣觀衆的老實。這樣的大牌作風,著實糟蹋了主辦單位的用心。
「鋼琴三重奏之夜」將音樂節推上了第一個高潮:三位音樂家的水準、迅速培養起來的默契,以及對音樂的熱情、自信,將舒伯特的鋼琴三重奏降B大調之作品當中(註),帶有突破古典樂派之浪漫渴望──抒情、熱忱、寬廣,表現得頗爲傳神。而另一組德弗乍克f小調Op.65三重奏作品,在他們的合作下,陰鬱的情愫散布在空氣中,令聽衆爲之動容。
較爲美中不足的是,大提琴固定不穩,在演出過程中,發生幾次提琴下滑之驚險鏡頭,多少打斷了聽衆的興緻。另外,新竹師院的演奏會場並不大,三百餘位音樂營學員一落座,空位便所剩無幾,熱情湧入的觀衆塞滿了走道階梯,尤其終場時,獻花的聽衆必須手脚並用才得以穿越人群上台的景象,著實貽笑大方。
或有鑑於此,或因公共安全法,在音樂節最具盛名之大師─俄羅斯小提琴家皮凱森的巴赫無伴奏演出時,主辦單位限制了入場人數,使得多數提前排隊等候的聽衆,只能守在場外的大電視前,聆賞現場同步轉播。皮凱森的巴赫:風格分明、精緻細膩、琴人合一,成功的營造了一個漂亮的巴洛克殿堂,唯場外音響甚差,蚊蟲肆虐,讓人難以久坐只得落荒而逃。這樣的小廳、人數的限制、及狀況不佳的音響效果,眞可惜了大師們的演出,也委屈了諸多風聞而來的熱情聽衆們,當然亦辜負了各主辦及協辦單位推廣古典音樂的美意,所幸之後幾場大型的協奏、合奏音樂會皆能移到較寬敞的新竹縣立文化中心舉行。
宜古宜今的銅管饗宴
銅管協奏音樂會應是十二個夜晚high到最高點的音樂會,此次音樂節請的銅管師資陣容極爲堅強,天才小號手、巴黎歌劇樂團獨奏奧畢耶(Eric Aubier)、法國國立里昻音樂院和德國科隆音樂院長號敎授貝格(Michel Bec-quet)以及佛羅倫斯Fiesole音樂學院低音號敎授羅傑.波波(Roger Bobo),都是目前世界首屈一指的銅管演奏家,他們與國內諸多銅管好手一起設計的一場宜古宜今的音樂饗宴──無論是古典或現代的音樂均演奏得十分精采,或由於學銅管的人多半較喜樂、大方、開朗,因此營造出來之熱絡氣氛讓觀衆們極開心,終場時掌聲、安可聲不絕於耳,這是在風城所舉行的各音樂會中少見的盛況。
縱觀音樂節流程,除偶有遺憾外,大致說來還是不錯的,也確實在盛暑之中提供了風城諸多愛樂者學習及賞樂之好機會,期盼類似的活動能夠多多進駐風城,落實「科技、音樂、新竹風」的結合。
註:
據聞,這首作品是於貝多芬過世當年所作,並與貝多芬最後一組的鋼琴三重奏同爲降B大調。
文字|劉乃榮 音樂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