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劇團《高富雄傳奇》
南風劇團本月將於高雄地區巡迴演出《高富雄傳奇》,該劇採用走唱的演法,也就是早期台灣戲劇的演出型式,每位演員在某一場裡,均可能是主角。全劇以簡單的佈景和道具,在開放的空間裡即興演出,演員視劇情所需,國、台語並用,透過高富雄一家人來敍述高雄近六十年來的發展過程與人事變化。
南風劇團本月將於高雄地區巡迴演出《高富雄傳奇》,該劇採用走唱的演法,也就是早期台灣戲劇的演出型式,每位演員在某一場裡,均可能是主角。全劇以簡單的佈景和道具,在開放的空間裡即興演出,演員視劇情所需,國、台語並用,透過高富雄一家人來敍述高雄近六十年來的發展過程與人事變化。
去年由南風劇團主辦的打狗彩虹藝術節活動,在高雄獲得不小的回響;今年,南風劇團獲得文建會委託承辦「輔導地區劇團人才培育及戲劇推廣計畫」,再接再勵設計「打狗彩虹戲劇節」,爲南台灣地區觀衆,集合全台熱力劇團,在歲末年初端出七道色香味具全的戲劇大餐。
「嗨!駭!實驗劇展」由南風劇團、螢火蟲劇團、弄劇場等三個團體所組成,是高雄地區第一次舉辦的實驗劇展,也是南部劇場在經過十年醞釀後展現出的蓬勃氣象。 南風劇團將推出《關於報紙上的雨傘拍賣事件》和《渾沌遊戲》,前者的表演風格以近乎神經質式的、嬉戲的、俗豔的、節奏明快的呈現,是一齣快樂的嘲諷戲。後者則描寫一場當科學遇上藝術的表演。 弄劇場則推出改編自莎士比亞《馴悍計》的《馴悍秀》,全劇用秀場的方式演出,是一齣有歌有舞的餐廳秀。 螢火蟲劇團則推出《月色那樣模糊》,描寫一生歷經蒼桑的女人和同性戀兒子的故事。
南風劇團於今年三月推出新戲《有一家四口的毛巾都掛在同一根木條上》,是由團員廖俊逞(Baboo)所編導創作的戲。擅於運用象徵性的意象與肢體語彙來建構戲的內容,並在劇中散發著強烈喜感表演特質,是他異於南部其他劇場創作者的特出之處。
陳明淑爲南風劇團的資深優秀演員,此次初試啼聲首度編導。在高雄地區擁有一批戲迷的她,《超》劇首演即有近九成的觀衆捧場,演出後仍有八成觀衆不願離去。
繼屛風、表坊之後,南部第一個獲邀前往美國演出的南風劇團舞台作《魚水之間》獲文建會輔導,於二千年二月前往紐約中華藝文中心演出。因此,南風劇團將決定於出國前做一次國內巡演。 《魚水之間》是八十七年高雄話劇比賽第一名之舞台劇作品,並榮獲最佳男女演員等七項大獎,內容敍述劇情描述一位修行的僧人,因前世情緣未了,重返紅塵俗世,尋覓他日夜惦念的女子,而這位女子就是糾葛於西門慶與武松、武大郞之間的潘金蓮。爲情所困,抑鬱不得善終的潘金蓮,來到現代化身爲伶人,因命運的擺佈,武松,武大郞亦成了女子,於是她陷入了一段同性三角戀情中,輪廻三世情結的宿命終不得解。《魚水之間》將是南風劇團成立八年來首次全省巡迴的大型舞台劇。
一九九六年台灣飛彈煙火並存,紙錢與空頭支票齊飛,一個道壇小混混如何藉著宗敎與政治的力量,成爲人民的主宰?爲了尋找他心目中人生最大目標黄金屋與顔如玉,開始他壯志雄心的北伐,到台北發展。經高人黃金闕及青海女的開示,在亂世中最大的賺錢事業就是指點他人迷津,成爲敎派中的領導人。於是他開始一段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旅程。 《台灣人間〈兼〉神》是由加拿大的 Brad Logrin 所導演,而劇作家石光生也因此劇獲得高雄第十七屆文藝戲劇類首獎。對於劇中所描繪的是九六年的台灣光景,南風劇團的解釋是「九六年不遠!歷史一直進行著,而我們太容易遺忘。一九九六年和二〇〇〇年一樣,荒謬和胡鬧一樣精彩上演!」
六個劇中人宛若鬼魅現身劇場,尋求能搬演他們故事的劇場導演,訝然、請求、抗拒、驚恐,人人各說各話,卻讓狀況更加迷離,如入五里迷霧,劇中劇悄然開演,表演與現實合而為一,是真是假無人能分辯,真實與虛幻的辯證,形而上的鬼故事,戲沒有完成,真實無可改變,這一切從劇場有「鬼」開始。 南風劇團此次搬演荒謬劇大師皮藍.德婁的經典名劇《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由陳德安執導。因民情、文化背景、語言的自然流暢感等類問題,以陳玲玲翻譯美國ART劇團多年前來台灣演出的版本為主,加以編修。 劇情裡出現的「劇團演員」則是透過排練,重新進行即興與討論,企圖找出每個角色的定位;同時導演為了修正劇本下半場的矯情與不堪,在下半場的開端,一段誘惑作家進行書寫他們角色的對話時,改編成一段人聲吟唱,提升作品的閱讀感。 難得有機會欣賞荒謬劇演出的台灣觀眾,別錯過了感受皮藍.德婁經典的機會。(田國平)
關心劇場活動的讀者應會發現,今年的「讀劇」活動特別多。這樣一種「排練中」型態的展演,從各主辦單位的舉辦內容來看,向外推廣或對內練功的目的都有,當然在表演功力與戲劇環境素養的灌注上都有助益,但深入來看,是否也反映了整體環境的匱乏?需要「用力」累積的,還有更多
音樂 動盪貧窮年代裡豐富的嘗試─斯特拉溫斯基《大兵的故事》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後不久,當時流亡於瑞士、現代音樂先驅之一的斯特拉溫斯基失去了與俄國金錢流通的可能性,生活頓時陷入了窘境。斯特拉溫斯基論及這齣戲的源起說︰「我與拉慕斯(C.F.Ramuz)最後決定要以巡迴劇團的型態為基本,以最低限度的物資條件製作一齣戲,這齣戲必須能夠因應各種演出場所,即便在很小的酒館也能夠上演。」劇作家拉慕斯根據俄國的古老童話,重新寫出詩般的文本,而斯特拉溫斯基則運用了大量的通俗素材,包括探戈跟爵士音樂等,這些在古典音樂裡相當陌生的聲響與傳統的古典素材如進行曲、合唱等,交錯編織出一種異樣的美,如同作曲家布洛赫所言﹕「一個能將背棄、夢想與墮落表現出來的絕佳音樂樣式。」而斯特拉溫斯基為了成就一齣可以閱讀、玩耍以及舞動的作品,特地將音樂在整個戲劇當中的分量大大地降低,而發展出一種敘事體的劇場形式,這個形式日後也為劇作家布列赫特(B.Brecht)所深入發展。 這部作品被視為斯特拉溫斯基嘗試爵士音樂素材的重要指標,連樂器編制方面,作曲家本人也表示受到美國爵士樂的極大影響,每個樂器本身都同時也是爵士樂器,除了代替薩克斯風的低音管以外。爵士樂的影響與嘗試在斯特拉溫斯基日後的作品都可以看見。 《大兵的故事》雖然是部極有名的作品,但是完整版本的演出連在歐洲都少見,這次前文化局局長龍應台將擔綱聯繫全劇的繩索「說書人」一角,另有新生代編舞家范瀞文與演員陳金煌的參予,而由江靖波帶領的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將呈現這首極具奇特美感的樂曲,一齣來自上世紀前衛藝術家的跨領域傑作,喜歡舞台呈現的你豈能錯過?(林芳宜) 舞蹈 迎向未知的精神旅程古名伸舞團《出走》 對於這個作品,最直覺的聯想會是離家出走;但若用廣義、甚至天馬行空的方式來解釋「出走」的意義,會更接近編舞者古名伸的想法。 「我從沒有真正離家出走過。」對古名伸而言,出走意謂著離開原點。當她對台灣、對舞蹈萌生的諸多問題無從得到解答時,她去了美國唸書;當她對學院派的舞蹈不再滿足時,她找到了接觸即
從卓明的啓蒙播種到現階段百花齊放的蓬勃活力,東、南部的劇團當前除了展現不斷探索、多方嘗試的勇氣外,對表演訓練的思索也應漸從外在資源的尋求回歸内在狀態的審視。惟有透過在地身體意識的思考,長期穩定的訓練計畫以及屢次創作的檢驗,表演訓練才有落地生根的可能,而不再止於路上風景而已。
關於創作的方式,BABOO通常沒有既定文本,集合腦中的畫面以及從書本和詩集的閱讀中擷取意念而成。他認為自己排戲的方法,沒什麼技巧,完全是土法煉鋼。
「九年一貫」的新課程實施以來,台灣的藝術教育方興未艾,加上亞洲被看好的消費實力、量少質精的育兒觀念等外在趨勢,只要劇團有雄心壯志,兒童觀衆將成表演藝術的消費新勢力,兒童市場無可限量。
編導企圖在劇中表達對愛情的想像與現實之間的失落感,卻讓人看見了他對劇場美學與形式表現的想像與實際呈現之間的落差。
近五年,一股肢體意象風吹襲島嶼之南,不少劇場創作者不約而同陸續推出 類舞蹈劇場或標榜情境、意象塑造的作品。高雄的BABOO、台南的吳幸秋,堪稱這一波肢體意象風潮中値得注目的焦點,兩人於十月中旬同時推出新的作品,不僅延續個人用心整合視覺與聽覺因素的創作手法,也各自面臨不同的新考驗。
多處場景轉換時失焦的情境切換,顯得演員舞台專注力與訓練的不足;部分充滿娛樂氛圍、但形式與內容兩相歧異的夜市歌舞秀口味,非但無法令人認同此爲「正宗南台灣」作風,反將通俗化的生活場景一路推向庸俗化的高峰。
畫面屢經轉換,卻未釋放出更多訊息,意象豐富,卻未能累積層次或張力,《時》劇既要處理抽象的時間命題,更要處理觀衆的閱讀心理時間,如何利用意象漸漸累積心理印象,讓這兩種時間在劇場内遇合、一起呼吸,或許是本劇最困難的挑戰。
劇作家特別用一種接近荒謬劇場的寫法,賦予整齣戲一種在寫實中蘊涵超寫實況味的喜鬧劇/卡通/無厘頭基調。而這一點到了導演Brad Loghrin(龍威德)手中可以說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魚水之間》的主旨旣深情又浪漫,而在呈現的手法上,卻又能處理得戲而不謔,是這齣戲好看且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演員情緒表現的拿捏與角色的詮釋上,似乎該有更爲細膩的要求與掌握,而非全憑演員以個人的魅力與喜感來飆戲搶戲。
《疾病備忘》的六個演員分飾六個佩索亞的化身,在塌陷的拳擊舞台上,各自以拳擊手的裝扮出現,而以肢體上的重擊,來象徵佩索亞文字的激烈。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