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誰來轉化傳統、創新藝術?

從加拿大的表演團隊談起

在國際貨櫃藝術節中,見識到加拿大辦事處熱切的推銷文化態度,而演出的加國團隊,不但表演結合著流行與傳統,演出方式多元化,甚至一人就展現多樣才藝。加國能短時間從文化輸入國,躍身成為文化輸出國,這種企圖心與成就實在值得我們將之列為「典範」多加研究。

在國際貨櫃藝術節中,見識到加拿大辦事處熱切的推銷文化態度,而演出的加國團隊,不但表演結合著流行與傳統,演出方式多元化,甚至一人就展現多樣才藝。加國能短時間從文化輸入國,躍身成為文化輸出國,這種企圖心與成就實在值得我們將之列為「典範」多加研究。

前一陣子因為辦理「200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表演藝術節目,因而跟國外的團隊以及各國駐華代辦處有所聯繫,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加拿大駐台辦事處,他們不但顯現出積極熱切的推銷態度,手中握有的演出團隊多樣化,政府也給了不少補助經費,這真讓筆者既羨慕又忌妒。畢竟加拿大也是新興的移民國家,如何在短時間內從文化輸入國,躍身成為文化輸出國,現在連台灣電視上都在播出加拿大的短劇節目,在十二月的短短兩週之內,加拿大的節目《烈焰琴弓》以及Slainte Mhath樂團接連在高雄演出,這種企圖心與成就實在值得我們將之列為「典範」多加研究,讓台灣能夠擁有更堅強的文化實力,套用名作家龍應台的話來說,繼續扮演「華人文化圈中的燈塔」的角色,在即將浮現的「中國文化」龐大壓力下尋找到獨特的定位。

加拿大來的這兩個團,皆結合著流行與傳統,運用著愛爾蘭音樂以及踢躂舞(加拿大有些區域基本上是愛爾蘭移民區),演出方式多元化,以Slainte Mhath樂團為例,這個五個人組成的小樂團,以流行音樂的爵士鼓,鍵盤加上風笛、小提琴、古提琴、手鼓等樂器演奏,主要的三個演奏者皆會跳踢躂舞,唯一的女演奏者身兼小提琴主奏、手鼓演奏與踢躂舞演出,目前在台灣幾乎不可能在一人身上結合多樣才能,這一方面是基因於大環境對學習藝術的認知使然,仍然停留在學習所謂純粹的西方古典(國內又有多少演奏圓舞曲的音樂家會跳圓舞曲呢?)或者是大陸傳統(還不是中華傳統),一頭栽進單一領域之中,看不清多重、多元化的現況,仍然試圖與歐洲、美國及中國深厚的文化傳統或勢力強大的商業文化正面交鋒,再者師資的來源更是一大問題,最重要的是政府究竟對這「文化產業」有多少認知與實際的經費投入、決心與行動力。

另外以法國的「飛行異人」為例,他們運用降落傘的軟質布料、外裝畫上龍紋,內裝著氦氣、氫氣氣球,用蓄電池電動風扇控制著龍上下浮沈,使飛龍具有高度飄逸靈動特性,配合上操控者化身為精靈妖怪的裝扮,外加上各式絢麗煙火,構成一種極為壯觀亮眼的「舞龍秀」,不但曾經在奧運中大出風頭,同時也經常來台灣演出。說真的,「舞龍」是中華文化的產物,「煙火鞭炮」也是中華文化的產物,但是華人地區至今就是無法將這兩項古老的遺產與科技相結合,形成新的文化藝術產品。

闡釋主導權的喪失將註定文化創意產業的失敗;但是在這些方面我們又做了些什麼,是否試圖在重要戰略位置上卡位?再三以維也納愛樂或演出「英雄」、「長城隨想曲」之類的,當作是推展藝術、創造「文化消費」的指標,而不是以究竟我們是否將傳統與地方特色加以「轉化」,並創造且展演了多少新的、屬於我們這時代「既傳承又創新」的藝術品作為指標,假如不扭轉這情勢的話,在這場世界性的文化市場行銷戰爭中,我們將永遠是別人的市場,而非市場的主導者。

文字|陳樹熙 指揮、作曲家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