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音樂

流暢飽滿,乾淨俐落

呂紹嘉的音樂涵養在下半場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中,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紮實的起始動機、清晰的旋律線條與層次分明的各聲部音色互相對應,除了表現出忠於德奧傳統的詮釋以外,更多了一份文人縝密的思維。

呂紹嘉的音樂涵養在下半場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中,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紮實的起始動機、清晰的旋律線條與層次分明的各聲部音色互相對應,除了表現出忠於德奧傳統的詮釋以外,更多了一份文人縝密的思維。

呂紹嘉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TIME 4.13

PLACE 台北國家音樂廳

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緊鑼密鼓尋找下一位領導者之際,呂紹嘉頂著「新竹之子」的身分,回台參與第二屆「新竹之春」系列音樂會,另外為北市交三十五週年音樂會系列拉開序幕。

讓嚴謹德奧音樂自然散發音樂的溫度

這是一場相當「德奧」的曲目;兩首貝多芬與一首寇恩哥特(E. W. Korngold)的小提琴協奏曲。開場的〈雷奧諾爾序曲〉即見證了呂紹嘉為歐洲音樂界所推崇的原因:音色的層次在乾淨俐落的手勢中井然有序,沒有多餘的、浮誇的「表演」,只有明確的、有效能的「指示」。這或許與呂紹嘉多年的歌劇院經驗有關—音樂的面貌與功能是否完整地被呈現與執行,遠遠比指揮台上的姿態來得重要。在這場序曲中,呂紹嘉帶領北市交所呈現的是在歡愉氣氛下嚴謹的內在語言,流暢卻不失輕浮、飽滿卻不流於誇張濫情。

呂紹嘉的音樂涵養在下半場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中,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紮實的起始動機、清晰的旋律線條與層次分明的各聲部音色互相對應,除了表現出忠於德奧傳統的詮釋以外,更多了一份文人縝密的思維,這讓嚴謹的德奧音樂自然散發出音樂的溫度,充分傳達人類的情感,卻免於做作煽情的堆積。

擔綱寇恩哥特小提琴協奏曲獨奏者的胡乃元,整曲演出堪稱技巧紮實,游刃有餘,然而對於曲風的詮釋,筆者卻認為失之輕率。縱使世人以好萊塢電影配樂作家定位寇恩哥特,但不容忽視的是,他移民至美國前在世紀交替的維也納所奠定的戲劇基礎,這段時期特殊的城市氛圍與藝術觀念都深植在寇恩哥特的音樂語法中,因此表面通俗明快的旋律下,是歐洲上個世紀末紙醉金迷的細語呢喃,而在穩定不變的速度與固定規律的小節間距中,是令人暈眩的細微遲疑。

可惜經由胡乃元爽朗愉快的琴聲,只聞得商業城市—好萊塢—的歡樂,不見頹敗帝國之都—維也納—的末日絢麗。

北市交表現可圈可點

整場音樂會最令人驚喜的,當屬北市交的演出。北市交在舞台上素有優異的專注性,當晚在呂紹嘉的帶領下,除了展現相當驚人的凝聚力之外,在音色與樂句的表現上,更是可圈可點。雖說一個交響樂團必須由優秀的指揮掌舵,但倘若團員態度渙散或不夠專注,那麼再優秀的舵手也難以施展。

這場音樂會的曲目並不輕鬆,卻未見樂團有顯露疲態或不知所云的段落,從一氣呵成的〈雷奧諾爾序曲〉、流暢甜美的協奏曲到層層疊疊嚴謹的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北市交為台灣的音樂人做出最佳的示範—忠於專業的驕傲,而一個敬業的、優秀的樂團更是台灣的驕傲,台灣文化的果實當如是。

 

文字|林芳宜 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藝術碩士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