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Saltimbanco中表演、來自Russian Swing的藝術家們。(Dominique Lemieux 服裝設計 Jan Swinkels 攝 太陽馬戲團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垃圾堆上的馬戲王國

太陽馬戲團在聖米榭的逐夢計畫

太陽馬戲團是現今全世界最有名的馬戲團,因為有太陽馬戲團,加拿大蒙特婁市誓言要變身為世界馬戲首都。

資深媒體人黃寤蘭六月走訪這個生產歡樂與驚奇的馬戲總部,揭開蒙特婁市如何將原是垃圾掩埋場的米榭區,結合太陽馬戲團與國立馬戲學校,轉化為馬戲藝術城市。

太陽馬戲團是現今全世界最有名的馬戲團,因為有太陽馬戲團,加拿大蒙特婁市誓言要變身為世界馬戲首都。

資深媒體人黃寤蘭六月走訪這個生產歡樂與驚奇的馬戲總部,揭開蒙特婁市如何將原是垃圾掩埋場的米榭區,結合太陽馬戲團與國立馬戲學校,轉化為馬戲藝術城市。

六月的蒙特婁聖米榭區,金燦燦的陽光恣意遍灑在遼闊的公園綠地上,從新成立的TOHU總部二樓窗戶望出去,那綠地似隱藏著躍動的生命般予人一股歡欣鼓舞的感覺,傾身向右看,只見連棟高樓拔地而起,巨大如縠倉的現代房舍,是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的世界總部,極目更遠處則是蒙特婁國立馬戲學校(Ecole National de Cirque Montréal)的校址,兩列建築隔著第2街(2e Avenue)遙遙相望。

不要忽視這塊僻處在北國市鎮邊陲的小地方,它那響亮的區名聖米榭(Saint Michel District)與巴黎拉丁區同名,附近居民雖僅四萬人,但它的志氣不小,願景是成為世界馬戲藝術首都,邀請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到這兒來一圓飛天遁地、讓想像力縱情馳騁的夢想。

從人間煉獄晉升為綠色天堂

TOHU的副總裁兼總經理查爾斯-馬提厄‧布洪內(Charles-Mathieu Brunelle)在我耳邊講述著這塊土地的傳奇:妳知道的,就像巴黎有個廢棄的屠宰場,後來變成國立巴黎音樂院的院址和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的中心,我們做的是同樣的事情。噢,我確實知道這個地方,那還是數年前去巴黎時朋友泓易特意帶去參觀的。

這裡面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巴黎人賦予廢棄的屠宰場新生命,而聖米榭區則是將一塊毒化的土地救回來─在二十世紀後半,聖米榭曾經是惡名昭彰的垃圾掩埋場,經歷二十年的惡夢後終於峰迴路轉,從人間煉獄晉升為綠色天堂——相同的是它們都有夢想,而且真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全新的、世界表演藝術的焦點。

說著說著,查爾斯-馬提厄的臉上似乎飄過一抹得意的神色。這一切都要從太陽馬戲團的傳奇開始。一九八二年,三名懷抱夢想的年輕街頭藝人從風光如畫的魁北克省聖保羅灣發跡,以變戲法、踩高蹺、吞火、雜耍等活兒組成「高腳跟俱樂部」(High-heels Club)並贏得觀眾的喜愛,還曾組織過世界街頭藝人節,不旋踵他們那結合馬戲藝術、街頭娛樂和炫奇舞台效果的表演,懾服了蒙特婁觀眾的心,兩年後「高腳跟俱樂部」發展成「太陽馬戲團」,短短數年間就已成長為擁有二千餘名員工的龐大組織,到歐亞非三洲巡演過,邁入二十一世紀時,全世界已有二千三百萬人欣賞過他們的現場演出。

世界馬戲人的家

功成名就後他們擇定聖米榭作為世界總部,但有夢想的人蓋起房舍後總還是不滿足的。他們希望落地生根後,隨著幾千名馬戲員工在這裡出出入入,全世界的馬戲名家、團體、熱愛馬戲的人,都能像他們一樣把這兒當作馬戲的家,於是和國立馬戲學校及En Piste合作,開始了興建「藝術帳篷」的計劃。非營利機構TOHU是這個計畫的執行單位,一九九九年十一月TOHU起步時名喚La Cité des Arts du Cirque(馬戲藝術之都),顧名思義,就是旗幟鮮明地祭出馬戲藝術城市的大纛,頗有放眼世界捨我其誰的壯懷,去年六月更名為TOHU,更加緊鑼密鼓地準備迎接今年夏天「藝術帳篷」的正式啟用。

垃圾堆上的馬戲王國

渾沌中打造美麗新世界

有太陽馬戲團做為後盾,TOHU即將於九月開幕的「藝術帳篷」成為加國最龐大的建築與藝術計畫之一。TOHU向全世界廣發英雄帖,不怕馬戲團不來朝聖或駐站。

TOHU 與「藝術帳篷」

TOHU,法語發音為「托育」,是什麼意思?我和你有著同樣的疑問。

TOHU的副總裁查爾斯-馬提厄不急不徐地給了個極有學問的答案:「托育」脫胎自法文tohu-bohu,指的是天地鴻濛宇宙洪荒地球初誕生時渾沌混亂的狀況,他們取擷這個名字,代表著宣示建立秩序、不斷更新、追求無限的意志。

在垃圾堆上蓋魔幻劇場

通常兩個夢想碰撞在一起往往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的效果。TOHU加入夢幻團隊後,建設聖米榭為世界馬戲首都的想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個發展與聖米榭區垃圾掩埋場的身世背景息息相關,他們不僅要在荒廢的土地上種出奇花異果,而且要徹底綠化、建立最環保的環境,最終和整個聖米榭區的居民命運與社會經濟教育文化掛勾,一起享受豐彩的成果。

我們如今看到陽光燦然的綠野平疇,二十世紀初時曾是石灰石礦場,1968年在私人經營下轉型為垃圾掩埋場,八○年代時每年吃進一百萬噸廢棄物,使得聖米榭成了不折不扣的大毒瘤,百姓紛紛避走,直到一九八八年時蒙特婁市政府才介入,終止其汙濊不堪的命運,設置前進的垃圾分類處理場,將整個地區改建為全市最大的公園綠地,教育、文化、體育與商業機能並重,開始導入該市最大規模的居民入住計畫,成為有名的新生住宅區Saint-Michel Environmental Complex (簡稱SMEC),佔地一百九十二公頃,終於在二十世紀結束前夕,得到太陽馬戲團等藝術機構的青睞,矢志在消失的垃圾堆上建立魔幻的馬戲首都。

二千年時太陽馬戲團將總部播建於此,二○○三年六月又增加一百一十三所藝術家寓所,同年十一月國立馬戲學校建成遷入,與興建中的TOHU鼎足而三的態勢已隱然形成。TOHU前前後後共獲得公家及私人六千三百萬加幣的挹注,市政府也賦予它在SMEC推動文化及教育資源共享的任務,「藝術帳篷」成為加國最龐大的建築與藝術計畫之一。

環保至上的「藝術帳篷」

查爾斯-馬提厄帶著我參觀整棟大樓,也就是在最後內裝階段的「藝術帳篷」環型劇場,他指著正在上漆和搬運什物的工人說,「藝術帳篷」整棟建築使用的所有材料都是無毒且符合可循環使用、可徹底化解的生態原則,冷熱系統以可重生的能源啟動,未來透過一片玻璃地板可以看見用來供應表演廳冷氣的巨大結冰場。「『藝術帳篷』已經獲得加拿大政府頒發的『綠色建築』認證」,莊重地說出這句話時,他認真地浮起驕傲而滿足的笑容。

TOHU的辦公室入厝新大樓還不及兩周,查爾斯-馬提厄對周遭環境早已瞭如指掌,我們像穿梭在迷宮裡一樣登上爬下檢視著展覽空間、製作工廠、道具間、演員室、排練教室、資訊室……。「藝術帳篷」外觀是巨大的圓型與矩型的幾何建築組合,劇場內設八百四十個座位,今年夏天啟用後,將由TOHU安排終年不斷的國內外馬戲節目,預計九月開台演出的「七根手指」劇團已經入駐,也跟著我們一起熟悉環境。

與居民共享文化資源

為了使「藝術帳篷」融入社區生活中,每年夏天TOHU都將安排許多戶外演出,邀請居民免費欣賞,為了貫徹這個美意,戶外廣場上將搭起可容納一千七百個座位的圓型帳篷,形成居民共用共享的社區意識,同時他們還將送藝術到學校、強化本地人才的僱用計畫,階段性地將更多資源及自主權放進居民的口袋中,畢竟雙向互動才能將建設馬戲首都這個偉大夢想變成普世理念。

有太陽馬戲團作後盾,「藝術帳篷」不會門前冷落車馬稀,有TOHU向全世界廣發英雄帖,不怕馬戲團不來朝聖或駐站。如果你夏秋時節正好有去蒙特婁的打算,別忘了每周日在「藝術帳篷」戶外廣場都有各國的樂舞劇表演,包括來自西班牙精采的卡巴雷納馬術技藝(Ferghana de la Luna Caballera),更別忘了上網去查看「藝術帳篷」的馬戲節目表,有機會的話,去給這些因夢想而微笑的人一些鼓勵。

垃圾堆上的馬戲王國

揭開馬戲總部裡的秘密

我喜歡這個垃圾堆裡建起的馬戲總部,不止喜歡那堆疊起多色彩的不規則建築物,五個超級巨大的訓練間、舞蹈間及小劇場,無數間廠房與藝術家工作室,更喜歡的是進進出出的人群臉上身上泛著的無拘無束又理所當然的表情,喜歡他們在園子裡自己種有機蔬菜供應自家餐廳的作為,……….

走訪太陽馬戲團世界總部

要怎麼介紹太陽馬戲團呢?其實某些事物大到或飆高到或被熟悉到某個桯度後,言語已屬贅事,我坐在太陽馬戲團首席創意總監琳‧慧華(Lyn Heward)的辦公室內,見她一付不知從何說起的模樣,立刻就同情起她來。

數字,說明了令人敬畏的事實

琳拿起一份報表,上面密密麻麻登載著太陽馬戲團各地演出日程表,不提在拉斯維加斯、奧蘭多迪士尼樂園等長年的駐地演出,每年巡迴演出就多達三百七十五場,現有二千七百名員工,不少人經月漂泊在世界各城市間。

其實未言及的是,太陽馬戲團幾度來台北勘察場地,選定了心目中搭帳篷的理想地點,但總未成行,去年計劃來台北招考演員,也因SARS而作罷,令好些摩拳擦掌的京劇演員提起就扼腕,失去一個見識世界的機會。

我喜歡這個垃圾堆裡建起的馬戲總部,不止喜歡那堆疊起多色彩的陽光充沛而不規則的建築物,五個超級巨大的訓練間、舞蹈間及小劇場,無數間廠房與藝術家工作室,更喜歡的是進進出出的人群臉上身上泛著的無拘無束又理所當然的表情,喜歡他們在園子裡自己種有機蔬菜供應自家餐廳的作為,喜歡這裡那裡隨意坐卧的、扭絞著身軀的、不時騰上翻下的、打個旋的、隨時思考著、討論著、練功著的感覺,走訪的當天剛好碰上他們的周年慶,團方每人發個高蹺,大家就這麼踩著高蹺調笑進、衝撞出,每個人都穿著打扮出自己一派氣勢,你說睥睨眾生也好,更多的可能是活出自我的絢爛人生。

廿五種語言在這裡交流著

公關人員香塔‧蔻特(Chantal Cote)說,經常在總部工作的員工約有一千二百位,但她們在世界各地製作的九套節目,每一個藝術家在演出前都必需前來總部受訓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不等。由於太陽馬戲團從四十幾個馬戲及技藝強國召募高手加盟,至少廿五種語言在這裡交流著,使得蒙特婁的這個區域成了名符其實的小聯合國。

在琳的辦公室坐了半個小時,我們就在香塔的帶領下先去餐廳品嘗他們自己栽種的有機蔬菜沙拉,果然清甜可口,據說菜園生產過多時還會分贈聖米榭區居民享用。接著開始了總部之旅,逐一參觀訓練間、劇場、纖體室和各工作間。訓練間挑高廿三公尺,裡面人雖不多,但處處充滿著驚奇,一位尚在閒閒聊著的男士突然一個箭步就躍上彈簧台,東踢牆西踩壁就盪到令人頭暈的高度,一位懶散俯卧著的女士仰起頭蜷曲起身體,從身後圈成一個圓,像睡著了似地久久維持著這個姿勢,我們也想去爬爬那細細地垂下的繩索梯,但梯子完全不聽話,只好對著它聳聳肩,下次唄。

奇幻風光,就是這麼做出來的…

基本上所有的創意與製作都是在總部完成的,包括腳本、動作、舞台及各類織品、道具、配件,各個工作室井然排列,工作桌前總有人蹙眉研究著稀奇古怪的造型設計。我們在製鞋間發現九齣戲眾多主要角色的腳模,整齊排列著,裡面藏著鞋匠的秘密,原來小丑穿的大頭鞋是在皮鞋外包重物塑製成的,拿起來沈甸甸的,加重了小丑步履的重量;頭模也是如此,按演員頭型塑的石膏模,可以作為臉部彩繪、設計頭套、帽子之用,這部分的工作真是精采極了,從各民族文化、神話及童話採擷靈感而賦以無限的想像擴張,造就各齣作品裡活靈活現的人物造型,使得太陽馬戲團的舞台永遠具有高度可看性。有一排牆壁正展覽著從塑模到完成造型的過程,讓參觀者一目了然。

碩大的服裝作坊恆常在實驗著各種布料與布染,由於服飾的獨特性與戲劇效果的講求,織品不可能從市面購得現成樣式,只有購入胚布重新染整,這個部門遂處處張掛著突發奇想的炫麗布幅,等著裁製者的巧手剪出雲裳花裙。相連著的還有蕾絲間、假髮間、製模間和女帽間,服裝部門總共有三百多位藝術家在裡面工作著,供應來自各地演出單位的需求,單是去年就生產了二萬件服裝及配飾,平均每年用掉二十公里長的織布。

服裝間的傳奇

香塔細細解說著服裝間的傳奇:Mystère裡的跳躍者每件服裝包含二千個手工黏製的小金幣;Alegria裡的歌手穿的襯裙布,用的是水管工人暢通馬桶用的、彈性防鏽金屬條;O是獨一無二在拉斯維加斯Bellagio 推出的水中馬戲戲碼,所有服裝布料都要能讓水快速進出,那手工彩繪的精采服飾,壽命通常只有一個月;至於太陽的成人秀ZUMANITY,看似真切的風光,其實是工作室裡研發出的各種「義體」!

太陽馬戲團表達了來台北的願望,但是一個城市保證四十場,總計需要十萬位觀眾的高成本製作,目前恐怕尚未有勇者趨前迎向這個挑戰呢?!

 

文字|黃寤蘭 資深媒體工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太陽馬戲團小檔案

■一九八二年由包括創辦人賴利伯(Guy Laliberté)在內的三位踩高蹺的街頭藝人組成「高腳跟俱樂部」(High-heels Club)。

■一九八四年成立太陽馬戲團,當時員工七十三位,目前全球有二千七百位員工。員工平均年齡為卅四歲。

■二○○四年三月,四十五歲的賴利伯登上《富比世》雜誌公布的全球富豪榜單上,是全球首位出現的吞火起家的億萬富翁。估計身價約合新台幣四百億元。

■擁有六百位演出藝術家。

■員工來自四十餘個國家,說廿五種語言。

■一九八四年起太陽馬戲團在一百二十多個城市巡演過。 

■二十年來觀眾超過四千萬人次。

■二○○三年觀賞人次寫下七百萬的紀錄,營收六億五千萬美元。

■目前全球有五齣巡演劇碼

■除總部之外,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拉斯維加斯及柏林、奧蘭多迪士尼樂園也有固定劇場。

■從一九九二年起就未再接受過任何政府或私人的補助。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