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札特旅行圖(高談文化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莫札特說:「啊!可是我沒有問過任何人,怎麼樣做個作曲家啊!」

莫札特人生三部曲

想認識莫札特,可不是用一句「音樂神童」或看一部電影《阿瑪迪斯》,就可以了結的。他總是讓人好奇,他的一生到底是怎麼過的?他怎麼會這麼有創意?他跟女人的關係是怎樣?……這裡只是個開始……

想認識莫札特,可不是用一句「音樂神童」或看一部電影《阿瑪迪斯》,就可以了結的。他總是讓人好奇,他的一生到底是怎麼過的?他怎麼會這麼有創意?他跟女人的關係是怎樣?……這裡只是個開始……

莫札特與旅行

莫札特:「我跟你保證,沒有旅行的人,只是個匱乏的靈魂。」

談莫札特,先從他父親談起。在父親安排之下,莫札特從六歲起開始旅行,前前後後總共九次,有的是為了演出、有的是為了學習、有的是為了推銷自己,

莫札特的音樂事業,父親功不可沒。很多人認為他父親是為了滿足自己無法實現的夢,從小帶著孩子到處賣藝。其實,老莫札特在發現莫札特天份前,已是小有名氣的教育家,他所寫的小提琴基本教本(Versuch einer gründlichen Violinschule)一直到今日還被奉為經典,裡頭除了提到教學經驗心得、音樂史、小提琴構造還有音樂風格美學。除了帶孩子到處演奏外,他也給孩子上課,他認為再怎麼有天份,擁有穩固的基本音樂知識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音樂風格。

莫札特少年時期的三次義大利旅行就是為了讓他學習,透過密集大量看表演來打開他的眼界外,莫札特真的有拜師學藝,也難怪他曾說:「你們都以為我生下來就會,那不是真的,我真的下過苦功的。」孩子的確是老莫札特的一切。聽起來很耳熟,不是嗎?跟現在或是早個十幾二十年前,台灣音樂班家長的模樣有點像,不是嗎?

莫札特與教廷

莫札特:「當我演奏時,或是發表我的曲子,就好像淨是些桌子椅子是聽眾一樣。」

父親謹慎地盤算著孩子未來的每一步,認為所到之處孩子理當受到誇讚,要不,便是懷有陰謀的人或是對音樂沒概念的人。卻沒注意到,漸漸地,長大的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樣,遇到挫折時,只要有好吃好玩的就能忘卻失落,更何況任何事都有父親擔著。慣於接受讚美、成為焦點、幾乎所有事都能如己所願的小莫札特,漸漸意識到「現實」,但一切都來得太快,太同時了,心裡來不及學會處理。

莫札特最後一趟長期的旅行,沒有大獲好評的演出,沒有委託創作、沒有聘約(機會其實是有,只是莫札特看不上),只有不停的等待,旅行隨著母親在巴黎過世結束,一回到薩爾茲堡,便得到大主教聘用。說起來運氣還是不錯,誰能一回來就能得到公職?

如果星座說法真靈的話,水瓶座的莫札特骨子裡就是需要自由的,有人認為,他之所以要離開薩爾茲堡,是因為他與大主教不合,也許真是如此,但有誰做這樣的決定是只出自一個單一的理由呢?也許這個那個的理由都算,但最重要的是,他不適合當上班族作曲家,因為職務的需要,莫札特得為教會寫曲,這類音樂並不是他熱情所在,而且,薩爾茲堡人對他的音樂冷感。

到維也納定居前,莫札特先到了慕尼黑首演歌劇《伊多曼尼奧》Idomeneo,並獲得成功,更讓莫札特下定決心不回薩爾茲堡,因為「好的生活和愉悅的生活是兩碼子事」。等到他抵達維也納,已經逾假一個半月,他就是要賭賭看這樣大主教會不會就受不了他,把他解聘。

莫札特與愛情

莫札特:「這是一種空虛,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無法得到滿足,渴望在持續,而且與日劇增。」

孩子總是在單獨面對挫折的時候長大,特別是失戀。那趟長期旅行中,莫札特第一次感受到對女生他有不同於對姐姐的反應,也是第一次學會如何釋放這些感覺。啊!還有韋伯家的大女兒,歌手阿蘿希雅(Aloysia Weber)!

母親過世後,疲憊的莫札特想著這一年無所成的闖蕩,他需要一點安慰。往慕尼黑的路上,莫札特想著他和阿蘿希雅之間的約定,那些幫她上課的下午以及她的聲音,「沒有了你,我是什麼?」當他要動身往巴黎時,他對阿蘿希雅輕聲這麼說。

對阿蘿希雅和對在父親家鄉奧格斯堡(Augsburg)的堂妹貝絲勒(Bäsle)是不一樣的感覺。對貝絲勒是輕鬆的、有趣的、是形體上的;但阿蘿希雅不同,和她是崇敬、仰慕、是……愛。當莫札特向她求婚時,她近乎尖叫似地笑了出來,莫札特在那瞬間認清自己目前的處境(雖然他早該有自知之明,他當時什麼都不是,而她則是歌劇院的新捧紅伶),他知道自己被蔑視。

莫札特的妻子康斯坦絲(Constanze Weber)是阿蘿希雅的妹妹,因此有某些傳記作者推論,莫札特因為得不到阿蘿希雅,才將他感情轉移到妹妹身上,這恐怕只能問莫札特本人。但對康斯坦絲有件事是唯一的——莫札特的醋意。曾有一回康斯坦絲在宴會上玩遊戲輸了,懲罰是她得讓這位男士量她的腳,莫札特知道後竟醋勁大發。

康斯坦絲身體不好,經常到外地養病,婚後的莫札特雖然拈花惹草,對她卻始終不離不棄,甚至每天給她寫信,在信中吐露思念:「我無法向你描述我的感受:這是一種空虛,無時無刻不在。一種渴望無法得到滿足,渴望在持續,而且與日劇增。」

莫札特與父親的衝突,他與他的女人,甚至他與維也納宮廷指揮薩律耶里(Antonio Salieri)之間的競爭(如果真有的話),總喜歡被拿來說說。今年甚至出版了專討論他與他生命中各個女人的書,為什麼愛她?真的愛她嗎?或是他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也許父親妒嫉他?也許莫札特怨懟父親讓他沒有童年?不管答案是什麼,之所以讓人覺得特別要討論,是因為他是寫出讓所有音樂家邊練邊罵又佩服的人?什麼時候可以看他就像看自己一樣?自己的愛與不愛,試著長大與逃避,一切不都是自然地就那麼發生了嗎?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莫札特一生的關鍵性人物

李歐帕德‧莫札特(Leopard Mozart)─父親,來自德國奧格斯堡,先是在薩爾茲堡大主教樂隊擔任小提琴手,後來逐漸晉升為宮廷作曲家和副樂長,著有《小提琴之藝術》一書。

康斯坦絲─妻子。在莫札特逝世後,康斯坦絲如此談論莫札特:「他原是地上的天使,現在他是天堂的天使了。」

海頓─忘年知交,莫札特的「海頓爸爸」。海頓為樂界公認的「交響樂之父」,一生創作過一百多首交響曲。同時也是絃樂四重奏曲式的創造者。

羅倫佐‧達‧彭特─工作伙伴,劇作家,兩人攜手完成《費加洛的婚禮》、《唐‧喬望尼》、《女人皆如此》等多部歌劇。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