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小說家費茲傑羅提出「爵士時代」(The Jazz Age)的說法(本刊資料室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酷!爵士年代 VIVA JAZZ ERA 一種精神.八種風格-搖擺大樂團爵士

治療蕭條人心的仙丹妙藥

「搖擺」(SsssSwing),指的不是囂張遊街的惡少姿態,而是一九三○年代左右在美國興起,或說由路易.阿姆斯壯所創造的音樂「感覺」。「搖擺爵士大樂團」就是以大編制樂團演奏適合跳舞的搖擺爵士樂。而在「經濟大蕭條」的陰影下,搖擺大樂團爵士的搖擺樂音,神奇撫慰了戰亂與蕭條下無助人民的情緒。像是盞心靈明燈,陪著人民走過了大蕭條時期的死蔭幽谷,也暫時忘卻股票變壁紙的痛苦。

「搖擺」(SsssSwing),指的不是囂張遊街的惡少姿態,而是一九三○年代左右在美國興起,或說由路易.阿姆斯壯所創造的音樂「感覺」。「搖擺爵士大樂團」就是以大編制樂團演奏適合跳舞的搖擺爵士樂。而在「經濟大蕭條」的陰影下,搖擺大樂團爵士的搖擺樂音,神奇撫慰了戰亂與蕭條下無助人民的情緒。像是盞心靈明燈,陪著人民走過了大蕭條時期的死蔭幽谷,也暫時忘卻股票變壁紙的痛苦。

話說紐奧良樂師們搭著火車北上來到芝加哥,開啟了美國作家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筆下燈紅酒綠的「爵士時代」(The Jazz Age),隨後樂手們繼續東進,來到了紐約。先說說紐約的人口組成,這不必讀歷史書,從電影《教父》、《紐約黑幫》,或是《海上鋼琴師》等,都可以約略得到「紐約是由全世界共同建造的城市」這個結論。也因此,相較於紐奧良,紐約是個更為複雜的文化鎔爐;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帶來五花八門的習俗,其中當然以歐洲為大宗。回到音樂上,爵士樂從紐奧良北上來到紐約,碰上了歐洲音樂文化後會出現什麼變化?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卻合理的邏輯來發想:當爵士樂手上音樂廳看了場古典音樂演奏會,看著編制龐大的交響樂團,突然靈感一來:「用大型編制來玩爵士樂也許不錯」。於是爵士樂進入了另一個嶄新的階段,大樂團爵士開啟了三○年代的「搖擺時代」(The Swing Era)。

什麼是「搖擺爵士大樂團」(Swing/Big Band)?

「搖擺」(SsssSwing),指的不是囂張遊街的惡少姿態,而是一九三○年代左右在美國興起,或說由路易.阿姆斯壯所創造的音樂「感覺」。其節奏和一般打拍子時以奇數拍為重音的習慣剛好相反,它的重音在偶數拍。或許可做個實驗:以標準的4/4拍為例,數到一的時候動肩膀(或點個頭),二的時候拍手,三的時候再動肩膀,四的時候拍手。以這種方式打拍子,習慣後會發現整個身體隨音樂節奏動了起來,這就是「搖擺」的感覺。

「搖擺爵士大樂團」就是以大編制樂團演奏適合跳舞的搖擺爵士樂。大樂團裡通常有十數位樂手,其中最特別的成員編制就是「樂團領班」,就像是古典音樂裡的指揮家,主導整個樂團的風格與方向。「搖擺時代」裡最有名的領班包括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貝西伯爵(Count Basie)與班尼.固德曼(Benny Goodman)等人,他們所帶領的大樂團盛極一時,在爵士音樂史裡佔有非常重要的篇幅。

搖擺爵士救經濟!?

音樂反映時代,顧名思義,三○年代開啟的「搖擺時代」是搖擺爵士大樂團最火熱的時期。但是在一九二九年十月,美國股市徹底崩盤,不僅結束了過去十年的繁榮光景,更開啟了引起全球恐慌的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在大蕭條期間,美國超過四分之一人口失業,全球貿易總值下滑二分之一。更增強了極端主義勢力,納粹趁勢而起,人民對自由民主的渴望信念開始動搖。

在這哀鴻遍野的當下,搖擺大樂團爵士的搖擺樂音,神奇撫慰了戰亂與蕭條下無助人民的情緒。像是盞心靈明燈,陪著人民走過了大蕭條時期的死蔭幽谷,也暫時忘卻股票變壁紙的痛苦。因此,「搖擺爵士救經濟」這句話,在三○年代的美國是絕對成立的。

誰才是搖擺時代的帝王?

「搖擺之王」(The King of Swing)一般指的是爵士大樂團領班班尼.固德曼。他的豎笛演奏技巧高明,然而經營樂團的企畫能力與寬廣的眼界,才是成功的真正關鍵。身為白人的固德曼用人唯才,打破膚色限制,黑人樂手如鋼琴手泰迪.威爾森(Teddy Wilson)、歌手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與艾拉.費茲傑羅(Ella Fitzgerald)等,都是經他提攜而聲名大噪。固德曼於一九三五年在芝加哥「國會大酒店」(Congress Hotel)的演出為他贏得了「搖擺之王」的美稱。同年八月在洛杉磯「白鴿夜總會」〈Palomar Ballroom〉裡的精采表現,更被音樂史學家譽為「開啟搖擺時代的關鍵」。然而更重要的,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固德曼率領他的樂團登上了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爵士樂自此登入大雅之堂。

不過,黑人們對於「搖擺之王」到底誰屬略有微詞。在他們的心目中,代表著純正藍調血統的貝西伯爵才是真正的搖擺帝王。貝西生於一九○四年,從堪薩斯城發跡,而那裡正是經典爵士樂手的大本營,比方說薩克斯風手「菜鳥」帕克(Charlie Parker)就是在此誕生。搖擺時代三大次中音薩克斯風手Coleman Hawkins、Lester Young與Ben Webster先後都曾替貝西效命,可想見當年樂團陣容之夢幻。貝西曾說:「我的樂器就是我的樂團」。他用最簡單的鋼琴演奏點燃了整個樂團的能量引擎,音樂裡充滿著原始的動感與藍調的草根性。整齊劃一的合奏加上強弱分明的段落,難怪有人形容貝西的樂團是「來自堪薩斯城的發電廠」(Kansas City Powerhouse)。

但是,在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眼裡,他將「搖擺之王」的頭銜給了艾靈頓公爵。他曾說:「在千萬人的見證下,艾靈頓充滿睿智與優雅品味的音樂作品,讓他成為美國最傑出的作曲家」。艾靈頓在紐約「棉花俱樂部」(The Cotton Club)裡奠定了天王地位,而在那個充滿種族歧視的年代裡,也只有他敢於挺身而出,用音樂為黑人同胞爭取正義。艾靈頓利用大量的非洲節奏元素創造了招牌「叢林風格」,讓黑色音樂魅力席捲白人世界。此外,艾靈頓也是爵士史上創作速度最快、數量也最多的作曲家,生涯裡量產了數千首經典作品,成就無可比擬。雖然「沒有搖擺就沒有爵士」(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是艾靈頓的至理名言,但他在演奏上充分授與空間,讓團員暢所欲言,也直接影響了爵士樂後來以「即興」(Improvisation)為重點的特色。

 

沈鴻元推薦碟

艾靈頓公爵Ellington And His Mother Called Him Bill

1967年艾靈頓公爵樂團裡的左右手Billy Strayhorn癌症病逝,艾靈頓悲痛之餘也立即錄製這張追思作品。專輯裡演奏的全是Strayhorn生前的經典創作,搖擺樂音裡藏著淡淡的哀戚,同時將Strayhorn與艾靈頓數十年合作的鑑定情誼完全表露。

艾靈頓公爵Ellington At Newport 1956

Duke Ellington大樂團在西元1956年的新港爵士音樂節裡創造了一個音樂神蹟。樂團裡左右護法之一,薩克斯風手Paul Gonzalves,他在〈Diminuendo and Crescendo in Blue〉一曲中彷彿神靈附體般的即興演出,被譽為史上最精采的即興片段之一。

班尼.固德曼Ken Burns Jazz

導演Ken Burns在千禧年推出的Ken Burns Jazz系列紀錄各方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爵士入門者因為這套紀錄看到了很好的入口。班尼.固德曼人稱「搖擺之王」,作品數量龐大,這張Ken Burns Jazz將他最經典的作品及錄音收錄在內,適合入門朋友服用。

貝西伯爵Count Basie Swings, Joe Williams Sings

相較於其他大樂團領班,貝西伯爵偏好邀請男歌手來搭配樂團那充滿爆炸性的音樂能量,而歌手Joe Williams一直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這張專輯是Williams首度與貝西合作的錄音,裡面〈Everyday I Have the Blues〉與〈Alright, Okay, You Win〉等作品都成為後來傳唱的超級經典。

貝西伯爵April in Paris

這張專輯裡標題曲〈April in Paris〉充分展現了貝西伯爵的玩心,注意結尾時他連續要求樂團加演了二次Ending,他喜歡這樣逗弄聽眾。此外,由樂團薩克斯風手Frank Foster所譜寫的經典名曲〈Shiny Stockings〉也是重點,搖擺樂音加上起伏強烈的動態,難怪大家稱貝西樂團是「來自堪薩斯城的發電廠」。

 

文字|沈鴻元 台北愛樂電台「台北爵士夜」主持人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