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柯川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的一個藝人。(環球音樂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酷!爵士年代 VIVA JAZZ ERA 一種精神.八種風格-自由爵士

民權運動的革命樂章

面對社會中的種種歧視待遇,美國黑人族群莫不感到憤怒非常。在爵士樂的領域裡面,黑人爵士樂手們也用音樂創作來表達他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既有的和弦結構與其他任何音樂規則都被視為一種社會宰制,所以他們想突破,想要超越。於是,「自由爵士」就在這樣的反抗精神下誕生了……。

面對社會中的種種歧視待遇,美國黑人族群莫不感到憤怒非常。在爵士樂的領域裡面,黑人爵士樂手們也用音樂創作來表達他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既有的和弦結構與其他任何音樂規則都被視為一種社會宰制,所以他們想突破,想要超越。於是,「自由爵士」就在這樣的反抗精神下誕生了……。

想像一下你是一九六○年代以前的美國黑人……。

你不能跟白人上同一間大學。在公車上、劇院與餐廳裡,你不能跟白人坐在同一個區域。就連飲水機,也要喝黑人專用的。面對這種歧視與羞辱,你能不憤怒嗎?在爵士樂的領域裡面,黑人爵士樂手們也用音樂創作來表達他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既有的和弦結構與其他任何音樂規則都被視為一種社會宰制,所以他們想突破,想要超越,簡而言之,就是想掀起一場舖天蓋地的大規模革命!

兩組人馬像吵架的專輯《自由爵士樂》

歐涅.柯曼(Ornette Coleman)在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找了兩組四重奏人馬,為「大西洋唱片公司」(Atlantic)錄製了一張全新概念的爵士專輯,專輯名稱就是《自由爵士樂》Free Jazz,這兩路人馬裡面包括艾瑞克.杜菲(Eric Dolphy)、查理.海登(Charlie Haden)等當時第一流樂手,使用左右兩個不同聲道進行錄音,但兩組人馬所吹奏的音樂長達卅七分鐘,就好像兩群人在打架叫罵似的,沒有和弦、沒有節奏、也沒有旋律,音樂沒有任何交集,聽來一點也不和諧,但卻充分展現出自由爵士樂所要求的精神。

這種精神對當時硬式咆勃陣營中的次中音薩克斯風大師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1926-1967)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柯川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的一個藝人——他曾經是個毒蟲,如果沒錢買毒品就靠酗酒來減輕藥癮發作的痛苦,常常在演奏時就不由自主渾身顫抖,一九五七年還曾經因為這問題而被他老闆邁爾斯.戴維士(Miles Davis)賞了一巴掌,老邁甚至還把他痛打一頓,逐出樂團。不過就在這一年,當他在紐約混不下去而必須搬到費城的時候,他聲稱自己感受到上帝的召喚,不但斷然戒毒,技術也因此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約翰.柯川徹底發揮反抗精神

柯川的作品往往能反映出他的生命體驗。例如,他在一九六二年認識了小他十歲的鋼琴家女友艾莉絲.麥克麗(Alice McLeod,後來成為他第二任妻子),同年他也發行了抒情經典之作《敘事曲》Ballads,專輯中每一首曲子都充滿著愛情的甜蜜語彙。一九六五年發行《至高的愛》A Love Supreme時,正是他的宗教體悟到達顛峰之際,有段時間常把自己關在家中斗室,四五天不見人影,試著把腦中冥想的畫面化為聖詩般的樂曲——柯川去世四年後,有對住在舊金山的夫婦因為長年受其音樂感召,為他開創了一個至今仍屹立不搖的「聖柯川教會」,把柯川當成基督教的「聖人,」更為這位偉大樂手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從一九六○年代初期受到歐涅.柯曼影響後,柯川就加入了「自由爵士樂」陣營,他那漫長而無章法的薩克斯風獨奏往往引起樂迷與樂評的兩極反映——有些人喜歡這種不拘泥形式的演奏,但是也有些人把柯川當成仇人,甚至有人說他是「反爵士」(anti-jazz)。不過,這時期的柯川把自由爵士的反抗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每首曲子也充滿故事性。例如一九六三年阿拉巴馬州的某間教堂發生爆炸案,四個黑人小女孩罹難,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為此發表演說,柯川在報上看到演說內容後,融合金恩博士的演說節奏,譜寫出名曲〈阿拉巴馬州〉,他那悠揚低調的薩克斯風演奏,不但是小女孩的輓歌,也訴說著許多黑人的苦難,堪稱自由爵士樂的經典。

自由爵士革命精神無限綿延

一九六四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禁止旅館、餐廳、公園與其他公共場所中的種族隔離措施,同樣的法律規定也適用於商業機構與工會。但是,種族歧視與暴力事件就這樣終止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黑人民權領袖麥爾坎X在一九六五二月被人在紐約暗殺,當時還有三個月才滿四十歲。一九六八年,金恩博士也遭到暗殺;一直到一九七○年,都還曾傳出黑人學生在抗議事件中遭到警察與國民兵誤殺的悲劇。於是黑權運動必須不斷奮鬥下去,自由爵士樂的革命精神也早已滲透植入爵士樂的藝術本質中,無限綿延……。

 

陳榮彬推薦碟

約翰.柯川《至高的愛》A Love Supreme

一張偉大而「神聖」的專輯。一九六五年的柯川在創作上受到宗教信仰的深刻啟發,這張《至高的愛》娓娓道出他對宗教的體悟以及對上帝的大愛,或許在宗教中可以讓他獲得真正的「自由」。正如他所說:「讓我們依循正道跟隨他」,這「正道」……就是爵士樂。

《爵士大躍進》Jazz Advance

這張發行在一九五五到五六年間的自由爵士唱片,是鋼琴大師西索.泰勒(Cecil Taylor)領導自由爵士潮流的經典四重奏作品,合作者是高音薩克斯風手史蒂夫.賴西(Steve Lacy)。他最擅長的就是狂野的「擊琴」方式,正如他說:「鋼琴不是絃樂器,而是打擊樂器。」

艾瑞克.杜菲《外出用餐》Out to Lunch

一九六四年艾瑞克.杜菲(Eric Dolphy)的經典五重奏作品,錄音時間就在他去世前幾個月。杜菲可以說是爵士樂壇的管樂天才,中音薩克斯風、長笛與低音簧管都是他擅長的,在這專輯中的表現兼有自由不拘的的格局與前衛而高深莫測的況味,只有天才才能用這方式向世人告別。

約翰.柯川《鳥園現場演奏專輯》Coltrane Live at Birdland

柯川於一九六三年在紐約「鳥園」俱樂部現場錄音的經典作品。黑人文學家Leroi Jones在介紹這張專輯時,說他的作品無論是在哪裡錄製的,「都有一種容易讓人感動而親近人性的特質。」前文介紹的〈阿拉巴馬州〉也出現在這專輯中。

《查理.海登與解放管絃樂團》同名專輯Charlie Haden & Liberation Music Orchestra

〈聯合戰線之歌〉、〈戰爭孤雛〉……,輕易就可以看出這張唱片的反戰主題,阿根廷籍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Che Guevara)也成為專輯歌頌的對象。這張在一九六○年代末期發行的專輯是由貝斯大師查理.海登帶領「解放管絃樂團」一起演出的作品。誰說只有黑人才能玩自由爵士樂?

 

文字|陳榮彬 爵士樂評人。政大哲學系碩士,目前就讀輔大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興趣為「非裔美國作家的爵士文學」與「批評文學」。著有《當電影遇上爵士樂》一書。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