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以莫札特十一歲之作F大調交響曲(K43)打頭陣。哈丁指揮時不用指揮棒,全靠動作細膩的雙手做出提示。他對樂團各個群組的掌控可謂鉅細靡遺、無所偏廢,瞬間動態變化的雕琢尤其精采,整個演奏充滿新鮮的戲劇生命力。
名家系列─哈丁與馬勒室內樂團
9/29 台北國家音樂廳
十七年前我有幸在鋼琴家蔡采秀寓所訪問到大提琴大師托特里耶(Paul Tortelier,1914-1990),他是一位仁慈的長者,但是訪談中卻對定音鼓手變成指揮家頗不以為然。內行人都知道,他指的是當時才三十四歲卻已掀起旋風的青春偶像拉圖。由此可見,在以往保守取向的國際樂壇,年輕指揮要急速出頭並不容易。但是經過近二十年來,拉圖一路攀上柏林愛樂音樂總監頂峰的刺激,倒是逐漸帶動了樂團音樂總監年輕化的趨勢。韋瑟-莫斯特(四十六歲,現任克里夫蘭管絃樂團音樂總監)、史帕諾(四十五歲,亞特蘭大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帕沃.葉維(四十四歲,辛辛那提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蓋提(四十四歲,皇家愛樂音樂總監)還有歐拉莫(四十一歲,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就是跟拉圖同一梯隊被拔擢的著名例證。比他們晚一個梯隊最被看好的新生代指揮家,則屬這次率團來訪的哈丁(Daniel Harding)。他今年才三十一歲,事業初期從拉圖和阿巴多的助手出發,隨後掌理過挪威、瑞典、德國的地方性樂團,下個樂季則即將開始接受大場面考驗,出任瑞典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和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兩個重要職位。對資深愛樂者來說,哈丁無疑乃本場音樂會之最大魅力所在。
整個演奏充滿新鮮的戲劇生命力
馬勒室內管絃樂團的吸引力其實也不遑多讓,因為它乃是阿巴多離開柏林愛樂之後最主要的錄音「兵器」,最近所推出生涯首度灌錄的莫札特歌劇《魔笛》專輯(DG),就是由這個年輕樂團擔綱伴奏。當晚音樂會以莫札特十一歲之作F大調交響曲(K43)打頭陣。哈丁指揮時不用指揮棒,全靠動作細膩的雙手做出提示。他對樂團各個群組的掌控可謂鉅細靡遺、無所偏廢,瞬間動態變化的雕琢尤其精采,整個演奏充滿新鮮的戲劇生命力,跟大師貝姆詮釋莫札特之時的氣定神閒大相逕庭。舒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Op54)由現年三十六歲的德國鋼琴家拉斯.沃格特(Lars Vogt)擔綱獨奏。他是柏林愛樂有史以來第一位駐團鋼琴家,在歐洲樂壇頗受樂迷青睞。其指法刁鑽,音質、音色都十分漂亮,將全曲演成洶湧澎湃的展技曲,哈丁引領樂團也以活潑、蓬勃的節奏相配合,雖然浪漫精神內涵的醞釀稍嫌浮面,舞台效果卻一等一地好,因此必須連演三首安可曲(蕭邦降B小調夜曲/莫札特A大調奏鳴曲終樂章/舒伯特F小調第三號《樂興之時》),來滿足狂熱叫好的聽眾。
對完美度的執著已經接近大師傑利畢達克
下半場演出布拉姆斯的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Op73)。哈丁將樂團的大提琴組安排在指揮左手邊前方,低音提琴在大提琴後方,定音鼓則移到舞台最右方。結果低頻深沉、醇美富彈性,鼓聲粒子紮實清晰,擺位相當成功。拉赫瑪尼諾夫曾說,任何樂曲都具有一個高潮點(也許在結尾,也許在中途),演奏者必須精心計算,將它準確表現出來,否則整體結構會崩潰掉。哈丁以極為精細挑剔的態度塑造每個樂句,對完美度的執著甚至已經接近大師傑利畢達克,而所有這一切,顯然都是為結尾的最高潮蓄積能量。這個過程對此曲應該瀰漫的田園芬芳或有些許傷害,但是最終高潮出現時的震撼力卻無與倫比、令人動容。樂團同樣跟著完美發飆,真不愧是阿巴多「調理」過的組合。他們採用平常較少被演出的德弗札克降D大調斯拉夫舞曲(Op.72,No.4)當做安可,從頭到尾維持著特立獨行的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