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的鐵皮屋慘遭祝融光臨,終於能在各方協助下,落腳淡水重新出發;但舞蹈人如何才能擁有無憂創作的天堂呢?旅美舞者王如萍以親身經驗,為本刊讀者介紹了Maggie Allesee國家編舞中心(MANCC)——這個「舞蹈人的天堂」由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舞蹈系創立,邀請美國國內與國際藝術家進駐校園、專門為創作提供資源,讓創意能無慮地發芽且不求回饋。他山之石不能忽略,台灣是否也能有一個自己的MANCC呢?
甲問編舞者:如果要求你從事創作,只有創作,你需要什麼?
編舞者答:我需要時間、場地、舞者,吃飯和睡覺。
甲答:沒問題!我提供你兩個星期無限制的使用場地和設備,給付你和跟你一起工作的舞者薪資和睡覺的地方,來我這裡從事創作。
編舞者問:只有創作?兩星期後我和舞者們要如何回饋你?
甲答:對,只有創作。我們不期待未來你是否決定留下這兩星期的任何成果。
這場夢境般的對談,一切太過完美太不真實,當筆者親身經歷過後,證實這樣的事件和機構的確存在——真是舞蹈人的天堂!
教育和藝術的洗禮共生共存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FSU)舞蹈系為了精進教學,成立了國家編舞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horeography)計畫——一個邀請國內與國際藝術家進駐校園、專門為創作提供資源的計畫。透過這個計畫,該校師生和當地的人士得以獲得與外界交流的機會,等同於把專業帶進校園,讓偏遠的城市也能感受都會的脈動。計畫啟動後一年,時值該校一位名為Maggie Allesee 的校友,為了支持母校並提供學生更好的環境,加上個人對舞蹈藝術的熱愛,大方擲入一百五十萬美元的母金為該計畫使用,爾後吸引更多公家和私人的贊助與支持。除了獨立運作的基金,還有專屬的排練室,以及和舞蹈系共用的器材、設備、劇場和人力。二○○四年從舞蹈系中獨立出來,並更名為現在的「Maggie Allesee國家編舞中心」(Maggie Allesee National Center for Choreography,簡稱MANCC)。
MANCC有「自由創作」、「創作獎助」、和「大師風範」三個主要方案。「自由創作」針對沒有固定駐團編舞者的職業舞團,加上公開甄選的三位創作者,在兩或三週之間共同合作,歷年參與的舞團有來自費城的菲藍當坷舞團(Philandanco),洛杉磯的愛克喜思舞團(Axis),以及紐約的荷西.李蒙舞團(Limon),這個像是舞團和編舞者的相親活動,讓彼此在很短的時間內相互熟悉取得信任,測試未來再度合作的可能性;「創作獎助」明文排除身兼創作和教學的創作者,甚至佛州大學舞蹈系內現任的學生或教師,每年提供六個名額公開甄選國內優秀的,以創作維生的職業創作人,在固定經費下,由創作者自行決定舞者或合作者參與人數和駐校時間長短;「大師風範」邀請創作界的大師到校編舞,如日籍舞蹈家永子與高麗、黛柏拉.黑、和瑪格麗特.金克森,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這個環境中完成即將推出的舞碼,加入劇場和觀眾的元素,在正式演出前試演。不管是哪一個方案,除了接近尾聲的公開排練和午餐時間的經驗分享外,所有藝術家們的活動與該校舞蹈系的師生幾乎沒有直接互動,換句話說,在同一棟樓中學術和專業活動並行,教育和藝術的洗禮共生共存。
給藝術實驗創造的機會
從舞團和職業創作者的角度來說,時間人力和經費總是最苦惱的問題。競相爭取微薄的經費之後,在物資上漲的時代中如何找到合適的場地練舞,更要照顧到每個人的生活和健康,許多熱情和創意可能已經被這些困擾澆熄。這個獨特的計畫大方地提供資源,暫時解決這些困擾,讓創意能無慮地發芽,發芽之後它也不對藝術家們要求未來的回饋,因為MANCC了解許多創意不一定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能夠得到理想的實踐。科學領域中有許多實驗失敗的例子,藝術也是,但兩者的不同在資源的取得和經驗傳承。藝術有無法複製的特性,資源又往往只供給成品而非過程,為了在效期內製造成品,好或不好的實驗無法透過多元的管道過濾,成功與否經常發生在首演當晚,有些作品得以在多次演出之後經過修改變得精練,可惜大多作品沒有這樣的機會,之後影響的卻是觀眾流失,甚至流失資源。
從學校的角度觀察,師生們能夠在來來往往的藝術家中,感受各類不同的氣質和工作態度,在交談中見證已知、取得未知的資訊,同時也建立豐富的人際脈絡,打開視野,看到美國舞蹈多元的風貌,教師們也不需要遠赴他地進行交流,直接與職業工作者們交換心得。學術和專業的高度重疊,提升該系的名聲,吸引更多有才華有熱情的年輕人到那裡求學
筆者親身在MANCC的天堂時光中,恰巧聽到雲門舞集不幸遭祝融之災的消息,更直接感受到表演藝術在創作過程中資源的不足,強烈反差的對比下,期待台灣有朝一日也有屬於我們自己的M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