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秀麗臉龐散發溫暖笑容與歲月風華(林鑠齊 攝)
專題

胡秀麗 異國培灑舞蹈種子

受過嚴格的俄式芭蕾教育,也曾被下放勞改,從台上的亮麗舞者到教室裡的認真教師,胡秀麗不斷地燃燒著她對舞蹈的熱情,在美國仍然不辭艱辛地創辦舞校,為栽培未來的舞蹈種子盡心盡力。她說:「走了一遍在身體,現在是如何給學生。」把一生鍛練的藝業傳授給學生:「看到學生進步,比什麼都開心!」

受過嚴格的俄式芭蕾教育,也曾被下放勞改,從台上的亮麗舞者到教室裡的認真教師,胡秀麗不斷地燃燒著她對舞蹈的熱情,在美國仍然不辭艱辛地創辦舞校,為栽培未來的舞蹈種子盡心盡力。她說:「走了一遍在身體,現在是如何給學生。」把一生鍛練的藝業傳授給學生:「看到學生進步,比什麼都開心!」

六十一歲的胡秀麗,一舉手一展姿仍是標準漂亮的芭蕾伶娜身段,臉龐散發溫暖笑容與歲月風華,她是舞者,印尼華僑,青少女時期在中國學舞十年,遇上文化大革命,七○年代到了香港、美國,四十歲後致力於舞蹈教學,曾在台灣「七六舞展」編創舞作《台北素描》,往返台、美、中三地的學校授課。在美國,她更以無比的奉獻熱忱,於俄亥俄州先後創辦了兩所舞蹈學校:Columbus Youth Ballet(簡稱CYB)及Columbus City Ballet School(簡稱CCBS),培育無數舞者考進舞團、贏得芭蕾大賽獎項……這位選擇辦學之路的舞蹈教育家說:「學生需要引導,我自己走過許多彎彎曲曲的路,想帶領學生走上正路。」

從文化大革命的凍土地到紐約的自由天

五歲開始學芭蕾,十二歲時坐了八天遙遙迢迢的船,從印尼到了中國廣州,願望是進入北京芭蕾舞蹈學校(Beijing Ballet Academy)。胡秀麗獲得了獎學金,修習完八年課程,嚴格的俄式教學法,於她是一段美好的芭蕾學習歲月。六○年代末文化大革命,芭蕾舞被視為貴族資產,胡秀麗與藝文界、知識分子等下放到天津的軍隊農場,務農耕田,做改造鍛鍊,藝術的功能變成「為工農服務」。胡秀麗形容那時「腳尖立在土台上,不管地有多凍,有舞跳就行了!」改造了近兩年,以華僑身分向官方申請出國探親,「最美好的事情是進入自由世界。」她到了香港,少了官方支持,開始自己找工作,在香港青年芭蕾舞團跳了《吉賽兒》、《睡美人》的青鳥雙人舞、《唐吉訶德》雙人舞等等。

一九七四年是胡秀麗舞蹈生涯的轉捩點,她遇到了瑪歌.芳婷,被選上同台演出;接著瑪莎.葛蘭姆帶著舞團到香港演出,胡秀麗去上課時受到瑪莎注意,讓她萌生了去美國發展的念頭。經由瑪莎幫忙,她拿到了美國簽證,一舉考進拿到了美國四個知名舞團及學校的獎學金: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學校、傑佛瑞芭蕾學校、Harlem舞蹈劇場與艾文.艾利美國舞蹈中心。自此,她邁向充滿夢想與機會的舞蹈世界。

從奔波四團的忙碌日子到選擇留在傑佛瑞芭蕾學校與Harlem舞蹈劇場,胡秀麗做了許多場舞蹈演出。在紐約,她認識了來自高雄的先生,第一次到台灣即是回來探親。她更接觸到充滿力度、速度、與節奏的巴蘭欽派別,在芭蕾中,胡秀麗認為巴蘭欽派最適合自己,因為巴蘭欽的層層音樂性和快速的動感,讓身體輕盈、反應迅速的她相當喜歡。在葛蘭姆舞團,胡秀麗結識了游好彥,在游好彥舞團教舞時又認識了李巧、吳素芬等當時台灣芭蕾舞界的主力軍。一九八七年的「七六舞展」,胡秀麗編創了《台北素描》,她喜歡台灣人的誠懇、踏實,時常來到北藝大和雲門舞集教授舞蹈。

從舞台發光到舞蹈教育 從收受者到給予者

四十歲時,她決定不跳舞了。保持在頂峰很難,胡秀麗覺得「在頂峰時,該停下來」。但即使不在舞台上發光,她仍然在舞台下燃燒舞蹈熱情。林懷民曾問她:「你的passion在哪裡?」胡秀麗心中的篤定答案是:教學。她通過英國皇家芭蕾學院的教師考試。一九八六年創立了芭蕾學校Columbus Youth Ballet,經費來源是自掏腰包及基金會、銀行、小型公司的贊助,家長奉獻等,州政府補助相當少。她的舞蹈學校為正規教育體制下的學校舞蹈科系和舞團間提供銜接的橋樑,透過教學法的互融,讓十歲到十九歲的孩子們精進芭蕾專業技巧,及涵養未來的藝術方向。學生可能選擇考舞團、當專業舞者,或者當舞蹈老師,或成為藝術工作者、經營管理者。胡秀麗的舞蹈資歷如今已「走了一遍在身體,現在是如何給學生」。她說:「作為一個演員,注重的是自己的外表和表現;但是教學,要關注學生的進步、照料到別人……」人生又一次轉變,從自己到他人,從收受者變成給予者,她說:「看到學生進步,比什麼都開心!」

如何教學生、幫學生?胡秀麗理念之一是:「要當一個好老師,不能掩蓋學生的缺點。」所以她誠實地對待學生、糾正動作。其二,「不要互相比較,跟自己比,做到自己最好的!」她鼓勵學生不要氣餒,帶學生參加芭蕾舞比賽,打開視野,體會藝術價值,明瞭國際水準及自己在何處。從芭蕾的這端到那端,仍須從動作中細細修正,持續磨練。「學習value(價值)和manner(氣質)是更不容易的,而有了它們,才能真正走這條路。」古典芭蕾需要學習代表性的姿勢、腳尖課、變奏課、舞碼排練、古典音樂欣賞,及保護膝蓋不受傷,胡秀麗將自己熟悉的舞劇中各角色的味道、技巧、細膩度授予學生。第一個學校後來換了經營者繼續維持,二○○六年,胡秀麗再度創辦芭蕾學校Columbus City Ballet School,學生約莫一百人,走小而精緻的路線。「創業有願景,才做得下去。」胡秀麗說,不譁眾取寵,不華而不實,有四萬元就做四萬元的事情,先精於舞蹈,再考慮佈景及服裝,平均一年做一個大製作,幾個小製作。小孩三點半放學後,四點半就到芭蕾學校學舞直到八九點,常看到學生邊劈腿邊在地板上做功課,「在寫什麼科目?」老師問。「幾何代數!」學芭蕾的孩子答道。

胡秀麗的教學成就屢獲肯定,二○○三與二○○八年,她獲得由YAGP in Chicago頒贈的“Outstanding Teacher”殊榮,二○○四年,The Chautauqua Institute頒發“Artist Teacher Award”獎項給她。帶著一代代的舞者從小到大,有時學生青黃不接,常常必須從頭再來,她看著他們成長,看著傑出的舞者終究要飛走……「原本會有失落感的。」胡秀麗說:「然而這是一個自然的循環,當老師就是這樣。」學生何其有幸,能遇到這個溫暖無倦的老師,在舞蹈路上牽扶指引。不管以後在那裡,他們會記得Shir Lee Wu曾經深印在身體與心底的藝術價值。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