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詩韻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香港文化界 反對以「文化」之名建高鐵
香港政府計劃興建「廣深港鐵路」,並將總站設在西九文化區,從而讓造價由原來的四百億暴升至七百億港幣,更要犧牲原來與世無爭的一條新界村落「菜園村」數百村民的家園。官方認為是有利於西九文化區未來的文化藝術發展,鐵路將帶來更多的觀眾;但表面上受惠的香港文化界卻站出來反對,直指其邏輯思維本末倒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中國與德國 兩地劇人交流「新戲劇藝術」
由歌德學院北京分院、杜塞朵夫劇院主辦的「新戲劇藝術:中國/德國」,旨在通過比較、討論戲劇的不同創作方式和工作環境,增進兩國戲劇工作者的了解,期望建立長久的合作交流平台。活動分別於中德兩國進行,今年三月在杜塞朵夫劇院揭開序幕,中國劇作家到訪德國;而十月則移師北京,德國劇作家應邀到中國交流。兩國劇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兩地語言,並以情景朗讀的形式呈現。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創意十月聚焦 「絲綢之路藝術節」有看頭!
銳意發展文創產業的香港政府,在十月推出多項活動包括「創意十月」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9」。其中「創意十月」將呈獻超過二百項包括音樂、戲劇、舞蹈、展覽、電影和專題藝術節的節目。而其中的「絲綢之路藝術節」甚有看頭,包括音樂大師喜多郎、陝西省歌舞劇院、華裔編舞家沈偉等都將呈現精采作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篇之香港
藝術村中,誰才是核心靈魂?
香港的公有空間釋出給藝術家使用,最早其實是從藝術家主動爭取來的「牛棚藝術村」開始,另外還有由舊廠廈改建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以及近年來推動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畫」。從種種磨合過程來看,空間使用的定位爭議,也往往使藝術村的未來顯得模糊不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中國原創音樂劇《蝶》 訪港演出政治味濃
籌備十年、耗資六千萬人民幣的中國原創大型音樂劇《蝶》,八月份移師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作為對外巡迴演出的首站。《蝶》劇演出前後媒體上都不乏讚美之聲,但也因為主辦單位之故,過程顯得政治味濃厚。從此反觀香港本身的音樂劇發展,顯然需要更多商業投資以更上層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空間與劇場再造,多元的視覺新饗宴
在金融風暴以及不景氣的雙重打擊下,多個香港劇團以小劇場為試驗場,探索下一階段的創作方向。近期展演的「超連結─牛棚實驗劇場節2009」與「香港有戲」小劇場戲劇節,即為顯例。這兩個分別由「影話戲」與「前進進」推動的劇場活動,分別在舊廠廈改建的創意藝術中心,與藝術家跟政府爭取來的牛棚劇場展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路易威登香港展覽,遭抗議官商勾結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特展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多位歐洲、美國及中國極具名氣的藝術家,與路易威登合作的大型畫作、攝影及錄像裝置,包括美國著名建築大師Frank Gehry為路易威登設計的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美術館模型都陳列其中。但因策展決策與經費使用的不透明,也引發了「官商勾結」的抗議之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西九文化區」重起諮詢,藝文界批評聲再起
於一九九八年提出的「西九計畫」,內容為要將一塊位於西九龍的填海區發展為龐大的文娛藝術區,但擾攘十年未能定案進行。近期「西九文化管理局諮詢會」主席又宣佈要重啟三階段公眾諮詢,這個爭議已久的話題又再度引起熱烈討論。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市場逆境突圍 兩製作開賣就售罄
自去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的表演藝術節目票房大受影響,大部分演出的票房下跌百分之十至三十不等,部分更未及收支平衡,各個表演團體在今年籌備演出時都步步為營。不過,在逆市中,於二至三月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共有七十四場節目全院滿座,平均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四;更有團體突破困境,訂出高票價之餘,於票房開售當天門票便全部售罄。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港芭首席舞者解僱風波 引爆管理危機
香港芭蕾舞團年前爆發首席舞者梁菲遭解除職務的風波,引起傳媒熱烈討論。時值該團行政總監離港公幹、藝術總監即將離任的空窗期,董事局的介入人事是否妥適也引發爭議。此一事件也曝露了香港藝團隱藏日久的管治危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賴聲川與香港話劇團的集體即興演出
《水中之書》 回歸「生活」演出「哲學」
曾與香港話劇團合作過《如夢之夢》、《暗戀桃花源》等戲的賴聲川,這次首度從零開始、用「集體即興創作」方法,與香港話劇團的演員發展出新作《水中之書》。延續賴聲川近年來創作中對佛教哲學的探討與關懷,《水中之書》讓演員以香港為背景、探討「快樂」這件事。他希望從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做出跟佛法有關的戲,因為佛法本來就是生活中的東西。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春心藝動 香江文化盛宴開
每年二月的香港藝術節,是凜凜寒冬中首檔迎春的藝術饗宴,今年雖然遭逢金融海嘯、景氣低迷,但去年十月中展開的門票預售,卻是破紀錄地超過五成。新場地與頂尖藝術家、話題性製作,都是吸引觀眾仍願在景氣寒流中購票的原因。本刊特邀香港劇評人潘詩韻,為大家預先介紹這次香港藝術節中不可錯過的多檔演出。
-
藝號人物 People
荒蕪年代的啟蒙人 劇場視野的開拓者
榮念曾於七○年代末自美國留學返港,於一九八一至八二年間已經開始進行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包括給香港藝術中心及香港話劇團策劃節目;一九八二年,他領著一班有志於探索戲劇的年輕人,成立「進念.廿面體」,在戲劇與思辯上,啟蒙了無數劇場後進。
-
藝號人物 People 「進念.廿面體」藝術總監
引領香港藝文發展三十年 榮念曾 從不停止思辯的「文化教父」
被視為三十年來在香港文化界最有影響力、常被稱為「教父」的榮念曾,一路以來,不管是「進念.廿面體」的劇場作品,各種電影、漫畫、視覺裝置藝術等的展現,香港藝術政策的討論推動,青年教育的規劃推展,多方領域的「表演」,背後最大的力量,就是榮念曾對思辯與討論的堅持。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艾瑪.湯普遜、黃秋生、詹瑞文、林如萍的專業啟蒙
不要老實的演員 寧當喜悅的騙子—菲利普.高利埃
法國劇場大師賈克.樂寇的弟子菲利普.高利埃(Philippe Gaulier),是形體劇場(Physical Theatre)的重要推動者,門下曾教導出多位傑出的劇場與電影演員。時常應邀到世界各地主持表演大師班的他,今年下半年也到訪台灣與香港,帶領演員工作坊。表演教學獨特又嚴厲、言語尖銳又風趣的高利埃,讓參與的演員們又愛又怕。本刊特邀香港「劇場組合」經理潘詩韻為本刊讀者帶來第一手的香港現場報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來我往,打造魅力新舞台
從《雪狼湖》、《人神鬥》、《行雷閃電》到《大娛樂家》等,流行藝人跨足表演藝術劇場演出,或是以戲劇情境營造概念音樂會,這樣結合音樂與戲劇的「音樂劇」或「音樂+劇」的演出,已經屢見不鮮。流行音樂人都認同,音樂劇有助提昇其地位與創造力,儼如年度金曲頒獎禮以外,另一份個人創作成績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戲劇-瞄準「九七回歸十週年」
三齣戲 從內到外的歷史考題
不約而同地,香港藝術節三齣由香港在地劇團或跨國製作的戲劇作品,瞄準了歷史與人心的變遷,提出戲劇性的觀察心得: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以物出發,探尋歷史與每一個個體自身的關聯。樹寧.現在式單位《留著愛》則以電影中演員與觀眾的感情關係,透視歷史人生。中國導演李六乙與日本戲劇家平田織佐合作的《下周村》則是一齣中、日合寫的寓言,包含了李六乙與平田織佐對歷史與人的共同心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旅遊-親身體驗香港的文化氛圍
不可不遊!五個香港文化人熱點
到香港看香港藝術節,也可順便一遊香港文化人的活動場所,體驗香港文化人的聚會空間。本刊特邀曾任《明報》記者的「劇場組合」戲劇文學部藝術拓展經理潘詩韻,專文推薦香港文化人所喜愛出沒的地方,在這五個好所在,說不定可以看到你心目中的香港藝文明星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