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泰然在淡水馬偕教會前留影(莊傳賢 提供)
藝號人物 People

蕭泰然 以生命譜寫動人心聲

有「東方的拉赫瑪尼諾夫」美稱的台灣作曲家蕭泰然,今年一月時獲頒台灣位階最高的行政院文化獎,可謂實至名歸。他的作品動人心弦,每每能觸發聆賞者的深刻感動,濃烈的土地情感,更是令人動容。而在這些直入人心的音符背後,蕭泰然卻是經歷了波折苦痛的人生,但纖細善感的心靈卻不因此而頹靡消沉,他將生命的經歷和苦痛,化為樂曲,傳遞出來的,不是哀怨,不是苦毒,卻是滿滿的愛和希望。

有「東方的拉赫瑪尼諾夫」美稱的台灣作曲家蕭泰然,今年一月時獲頒台灣位階最高的行政院文化獎,可謂實至名歸。他的作品動人心弦,每每能觸發聆賞者的深刻感動,濃烈的土地情感,更是令人動容。而在這些直入人心的音符背後,蕭泰然卻是經歷了波折苦痛的人生,但纖細善感的心靈卻不因此而頹靡消沉,他將生命的經歷和苦痛,化為樂曲,傳遞出來的,不是哀怨,不是苦毒,卻是滿滿的愛和希望。

紀錄片《深情台灣—蕭泰然的家園戀歌

9/12  15:55~16:55  非凡新聞台(CH.58)

9/19  16:00~17:00  東森財經台(CH.57)

 

「咱攏是出外人,對遙遠的台灣來,雖然我會講美國話,言語會通心未通。

  咱攏是出外人,在遙遠的台灣彼,有咱的朋友與親人,不時互相在思念。」

短短幾句簡單的歌詞,幾行悠然的旋律,卻字字句句鑽進人的心底,每每讓乍聽此曲的人感動落淚,這就是蕭泰然的音樂。在他的音樂裡,你聽到的不是繁複的和聲變化,不是創新詭譎的作曲手法,你聽到的,只是一種「心聲」,一種單純誠摯的「心聲」,在你的心裡,激起陣陣悸動的漣漪。

蕭泰然的音樂,一如他的人,在溫和的眼神和淡然的笑容之中,有著一股倔強的熱情和生命力。他壯年時被迫離開家鄉,晚年至今承受病痛的折磨,纖細善感的心靈卻不因此而頹靡消沉,他將生命的經歷和苦痛,化為樂曲,傳遞出來的,不是哀怨,不是苦毒,卻是滿滿的愛和希望。

苦難,是為了提煉出更燦爛的生命火花

蕭泰然於一九三八年出生於高雄,父親是齒科醫師,母親是鋼琴家,父母皆為虔誠的基督徒,他自小在教會長大,很早便接觸到西洋音樂,在母親的教導下,小小年紀就在音樂上展露過人的天賦,七歲時已經可以公開演奏。原先希望他繼承衣缽讀醫的父親,在長榮中學校長戴明福的努力爭取之下,也終於同意讓蕭泰然就讀師大音樂系,主修鋼琴。

在師大就讀期間,蕭泰然除了鋼琴之外,也跟隨當時甫從法國學成歸國的許常惠學習作曲,成績優異的他,從師大畢業之後,更遠赴日本武藏野大學留學,返國後,接受母校師大音樂系的聘任任教,他在教學之餘,也不忘作曲,期間並與蕭茲博士結為好友,作曲的長才也開始受到國內樂壇重視。除了事業上得意,他並迎娶出身台南望族的妻子,此時的他,前程似錦,又怎會料到即將臨到他身上的變故?

然而,此時回顧以往,我們才驚覺,看似詛咒的苦難,卻是為了提煉出更燦爛的生命火花。

一九七七年,蕭泰然三十九歲的那一年,因為妻子做生意被騙負債,他只得遠走美國,賺錢償還債務。失去一切,意志消沉的他,在朋友經營的藝品店工作。原本以為自己得就此放棄音樂之夢,卻因為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使得他重新燃起夢想,回到音樂的路上。

當時,他因看店無聊,便在藝品店彈奏電子鋼琴自娛,三位美國老婦經過,聽見琴聲,受到吸引而駐足聆聽,一曲奏畢,其中一位老婦忍不住說“Young man,why are you here?”(年輕人,你在這裡做什麼?),一句簡單的問話,卻一語驚醒夢中人。蕭泰然彷彿大夢初醒,以往的追求與堅持,在那一瞬間通通回到他的腦海裡,他自問“Why am I here?”(我在這裡做什麼?),痛定思痛,中年的他決定重拾書本,申請進入了加州大學攻讀作曲碩士。這段故事,成為他生命中的轉捩點,從此以後,蕭泰然的音樂生命邁向一個連他自己都無法預料的高潮。

只有最真實的情感,才能感動人心

在這段期間,他也認識了許多在美國從事台灣本土運動的朋友,他對故鄉台灣的濃厚愛戀,有家歸不得的感同身受,使得他與許多台灣民主人士結為莫逆,此時他寫下了許多本土意識強烈的歌曲,其中一首《出頭天進行曲》,更使得他的名字被當時的政府列為黑名單,返家之路遙遙無期。

蕭泰然懷抱著對家鄉的情感,在異鄉求學,此時他仍孜孜不倦地創作一首又一首的樂曲。學習作曲的他,對新的作曲手法和技巧也勇於嘗試,然而,現代樂派的和聲與曲法,在蕭泰然的心中,卻無法激起共鳴,這些創新的樂曲固然在藝術上有其成就及價值,但聽眾卻不一定能夠理解,更別說是被音樂感動。而十九世紀浪漫派的和聲與曲式,卻更能貼近蕭泰然的心裡,也更為聽眾所接受,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此時蕭泰然的老師鼓勵他,與其為了他人的認同而寫作,倒不如寫出真正動人的音樂,又何必在乎用何種手法作曲呢?蕭泰然於是恍然大悟,撇棄各種表面的浮華,從而追求更內斂的情感表達,一切從「心」出發,在樂曲中分享他最深的,對土地、對上帝、對人的感情,只有最真實的情感,才能感動人心。蕭泰然的風格,就在他停止追求作曲風格後悄然成型,有人聽到他的作品後,將他比喻為「東方的拉赫瑪尼諾夫」,乍聽之下,似乎頗有道理,然而除去寫作技巧,仔細地聆聽,卻發現俄式外放的激情,與台式內斂的溫柔,大有不同。蕭氏擅長以管絃樂音色變化來渲染和聲色彩,樂句綿長卻不予人壓迫感,樂段之間的變化較為細膩,層次的堆砌也較為小心鋪陳,他也擅長將台灣歌謠的旋律編入,使得音樂走向更為委婉動人。蕭泰然的作品充滿著台灣本土的風味與婉約,與俄國浪漫派所共同的,也許就是對家鄉那一股濃烈的深情與愛戀吧。

樂曲中呈現對這塊土地的憐憫和思念

一九九三年,蕭泰然因大動脈腫瘤開刀,一度生命垂危,正在寫作《一九四七序曲》之際的他,向上帝禱告,至少讓他寫完這首序曲——而上帝也聽到了他的禱告,在大病初癒之後,他對生命有更深的一層體悟,並且將這個感動譜寫在《一九四七序曲》當中。《一九四七序曲》是為了紀念二二八事件,聆聽這首有如台灣史詩的樂曲,當聽見小提琴娓娓奏出的恆春調時,大多數的台灣人在心裡都會湧現思鄉的情緒,而當女高音唱出「種一欉樹仔 在咱的土地,不是為著恨 是為著愛……」的旋律時,很少人能夠不被其溫暖的訊息打動。在《一九四七序曲》當中,我們聽見的,是經歷傷痛分裂之後,台灣人對土地特有的疼愛與寬容,也是蕭泰然心中對這塊土地的憐憫和思念。

蕭泰然童年時所接觸的基督教信仰,在他成年以後成為支撐他生命的力量。經歷遠離家園、顛沛流離,兩次嚴重的疾病,都幾乎讓他喪失性命,然而他從一次又一次的苦難當中,深刻地體會生命的可貴,以及上帝所賦予他的使命,也因此譜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聖詩,雖然都是小品,卻深受大眾的喜愛。有人說,蕭泰然的大型作品很偉大,但這些歌曲卻更能貼近一般人的心靈,簡單的旋律,動人的信息,蕭泰然的聖詩,已成為台灣教會經常吟唱的樂曲。

將愛與希望的訊息透過音樂傳遞給大家

蕭泰然為人謙遜、溫和,溫柔的目光中隱隱含有對音樂生命的熱情與堅持,他的作品也真實地反映了他的個性,一位不浮誇、不自我中心的音樂家,他的音樂從不突顯自我的榮耀,而彷彿只是一個忠實的僕人,將愛與希望的訊息透過音樂傳遞給大家。今年七十一歲的他,身體雖大不如前,眼力也變差了,也許不能夠像以往那樣地創作,然而他愛台灣的心仍然支撐著他,至今仍然努力不懈地為台灣的音樂盡心盡力。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蕭泰然重要年表記事

1938年

1月1日出生於高雄

1945年

第一次登台演奏

1953年

考進長榮中學(高中)

1955年

求教於留日鋼琴家高錦花女士、聲樂家高雅美女士。

1956年

進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專修科(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1958年

擔任澎湖縣立白沙中學音樂教員、教導主任。

1961年

對作曲產生興趣,私塾於甫由巴黎返台任教的台灣作曲巨擘─許常惠教授,開始譜寫小品與合唱曲。

1965年

赴日留學,就讀於日本武藏野大學鍵盤專攻科。

1970年

正式求教於蕭茲教授(Dr. Robert Sholz)

1973年

8月獲聘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講師

1975年

「蕭泰然作品發表會」於台北中山堂舉行

1977年

離開台灣前往美國,暫居亞特蘭大,隔年移居洛杉磯。

1983年

任「北美洲台灣人文藝協會」會長

1985年

首度指揮北美洲台灣人文藝協會室內樂團巡迴美國十大城市演出,並赴新加坡演出。

1986年

進入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CSLA)音樂研究所

1987年

受「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委託,完成《台灣詩篇》錄音,收錄七十一首蕭泰然作品。

1988年

應「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邀請,完成台灣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989年

榮獲「台美基金會人文科學獎」

1992年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由小提琴家林昭亮與聖地牙哥交響樂團,於美國聖地牙哥柯普萊交響樂廳舉行世界首演。

1993年

因大動脈血管瘤破裂住院開刀

1994年

完成《1947序曲》、榮獲紐澤西關懷基金會「台灣文化貢獻獎」

1996年

應文建會聘請擔任青年音樂家基金會駐團作曲家

1997年

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親自演出《福爾摩沙三重奏》

1998年

蕭泰然文教基金會成立

1999年

獲第十屆金曲獎非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作曲人獎

2002年

以清唱劇《浪子》獲第十五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曲人獎

2004年

獲第八屆國家文藝獎

2005年

獲第二十八屆吳三連獎(藝術類音樂類獎)

2009年

獲第二十八屆行政院文化獎

 

 

製表/李秋玫、戴國旭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