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蕭泰然

相關文章 19 篇
  • 林衡哲近期出版《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蕭泰然》一書。
    藝@書

    寫傳,也寫台灣情

    林衡哲本業為醫師,但在文化界,卻無人不曉他致力推展藝術、以台灣文化為主體為職志的精神。從年輕時代起,林衡哲即催生「新潮文庫」、引進世界名著開拓讀者眼界,旅美期間創辦了「台灣文庫」出版台灣文化名著與傳記;返台後又創立「望春風出版社」,並於醫界開設人文講座。而身為資深樂迷的他,數十年來也孜孜不倦地推介台灣音樂,結識了知音與戰友作曲家蕭泰然,更在擔任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簡稱TUF)會長期間,催生蕭泰然三首協奏曲,並將濃厚的民族情懷推向國際,在樂壇大放異彩。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26
  • 呂紹嘉親自伴奏,黃俊文獨奏,演出普萊斯的浪漫小品《仰慕》。
    回想與回響 Echo 浪漫派的集大成之夜

    聽黃俊文&呂紹嘉與NSO合作演出巴伯小提琴協奏曲有感

    這一天的音樂會,可以說是集20世紀浪漫派音樂之大成的「浪漫派之夜」,呂紹嘉一口氣指揮演出英國近代浪漫派大師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美國現代浪漫派大師巴伯及俄國浪漫派傳人拉赫瑪尼諾夫的三首浪漫派經典作品,讓台灣浪漫派樂迷大呼過癮。自1805年貝多芬首演《英雄交響曲》之後,浪漫派成為西方樂壇的主流,一百多年來,江山代代有人出,即使在20世紀現代音樂風起雲湧之際,仍然有不少浪漫派大師的作品出現,這一晚的3首作品,便是20世紀浪漫派的代表作。

    文字|林衡哲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3/06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導演吳念真獲頒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

    【台灣】 導演吳念真獲頒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 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於4月26日假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由行政院長賴清德親授文化獎章、證書予文化獎得主謝理發(謝里法)、吳文欽(吳念真)。行政院文化獎是國家最高的文化獎項,為肯定得獎人的終身成就,除由行政院長頒授文化獎章、證書,並頒獎金新臺幣100萬元,以表崇敬。 出身礦鄉瑞芳的吳念真,是小說家也是影視與劇場的編劇暨導演,其小說創作大多以描繪台灣社會中下階層人民的生活為主,後更參與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電影劇本多次獲得金馬獎殊榮。近年加入綠光劇團,創作舞台劇《人間條件》系列,更從人文關懷擴大到偏鄉兒童,推動「快樂學習協會」,即將完成100個秘密基地,以推廣偏鄉地區的教育文化,對台灣教育與文化推廣貢獻卓著。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5月上旬受理申請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自2014年起啟動,每年透過專案徵選與補助機制,鼓勵有志於評論書寫的中青世代投入,同時提供穩定的發表平台,以為表演藝術評論人才之養成。今年度專案收件自5月5日起至15日止,歡迎具中華民國籍之個人,針對國內舉辦之音樂、舞蹈、戲劇(曲)正式演出或表演藝術跨域活動,提出寫作計畫參與徵選。獲補助者應於今年7月至明(2019)年6月一年的計畫期程內,書寫20篇以上之評論文章,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補助辦法與申請表格下載請至下列網址goo.gl/76KacR,可電洽02-27541122 轉212 周小姐、215蘇先生。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國際論壇開放報名 兩廳院今年的新點子劇展「心之秘密」除三檔節目製作外,另以「劇場,我的青春主場」為題,規劃青少年劇場工作坊與國際論壇等周邊活動,以豐富的面向討論這個議題,探索更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呂紹嘉指揮NSO在溫哥華演出蕭泰然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由小提琴家林昭亮擔綱獨奏。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場漂亮的自我介紹 來自福爾摩沙之聲 國家交響樂團美加首航

    去年十二月上旬,國家交響樂團啟動了創團卅年以來的第一次北美洲巡演,造訪加拿大溫哥華與美國加州洛杉磯兩個城市,首度將台灣國家級樂團的聲音,帶到太平洋彼岸。曲目特別安排了前輩作曲家蕭泰然浪漫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新生代作曲家李俊緯取材太魯閣族傳說的《最後一哩路》,讓美加聽眾聆賞到台灣創作的多元面貌,更以柴科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展現NSO不讓西方樂團的演奏實力,也贏得當地樂評的讚嘆肯定,完成一次漂亮的自我介紹。

    文字|李秋玫、Nix Ali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 蕭泰然所譜寫的台灣藝術歌曲,作品數量之多,無人出其上。
    當代台灣作曲家

    蕭泰然作曲年表

    蕭泰然作曲年表 器樂作品 1970年 望春風(改編,弦樂團) 1973年 夢幻的恆春小調(改編,獨奏曲,小提琴及鋼琴) 台灣頌(獨奏曲,小提琴及鋼琴) 前奏與賦格(鋼琴三重奏) 夢幻的恆春小調(改編,鋼琴三重奏) 中華交響詩 1974年 賣酒砂的老人(改編,獨奏曲,小提琴及鋼琴) <t

    文字|胡晏寧、林敬原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馬水龍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老謝世期待新秀 鼓勵創作更須給予機會  現象2:哲人已遠,作曲家後繼可有人?

    今年作曲界最令人哀傷的,莫過於兩位作曲大師蕭泰然與馬水龍的先後離世,他們一生積累的璀璨傑作令後人緬懷,但同時也讓人期待後繼有人。回頭看國內的創作鼓勵機制,有樂團的委約創作,也有作曲比賽,及設定主題的徵曲活動,而國樂界在這方面的努力,也是積極蓬勃、有目共睹。但打造一個穩定的平台,讓年輕作曲家被看見,應是公部門需用心努力的目標。

    文字|李秋玫、許斌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蕭泰然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用生命譜寫台灣的浪漫—紀念蕭泰然

    他的一生,只有愛, 愛家人,他遠渡重洋、旅居海外。 愛朋友,他掏心掏肺、至情至性。 但他最愛的,還是孕育他的家鄉, 在那噤聲的年代,他用音符訴說著一段段故事, 不對無理的脅迫控訴,他的回覆仍是無盡的愛。 即使哲人已遠,他的作品仍然留作後世傳頌, 無論身在何處,他的心永遠貼近台灣土地,用生命譜寫著浪漫與芬芳。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 2002年在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台灣情.泰然心——蕭泰然樂展」海報。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樂音走出荊棘路 自內而外的「台灣味」 關於蕭泰然的音樂

    我們遍覽蕭泰然教授的作品,得到的感想是:掌握台灣的元素,與自身所擅長的音樂語言、風格,將之成功地結合,所以台灣味是可以具有多種風格的,只要他能夠引起共鳴。也可算是台灣的一種代表。 什麼是「台灣味」?在蕭老師的作品中,他所呈現的就是這一股台灣人特有的、腳踏實地的傻勁與誠懇,為了自己所愛的音樂、所愛的土地與堅誠的信仰,蕭泰然無怨無悔地面對自己生命中諸多挑戰與轉折,奮戰不懈,鞠躬盡瘁。

    文字|顏華容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 蕭泰然2008年4月攝於國家音樂廳,趁別人彩排空檔彈琴。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無私奉獻 幽默惜情 演奏家們眼中的蕭泰然

    蕭泰然的感性與至情至性的個性,感染周遭所有人,讓人在音樂中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奉獻、對台灣的情感與宗教的虔誠。與蕭泰然相交近卅年的鋼琴家葉綠娜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回憶起蕭泰然的無私,及在演奏其作品時對演奏家的信任,皆銘感在心;而曾指揮樂團演出蕭泰然《福爾摩沙交響曲》的簡文彬,亦對蕭泰然作品中表現的幽默印象深刻。而蕭泰然惜情愛友的個性,更讓人懷念不捨

    文字|賴家鑫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 莊傳賢和蕭泰然相交廿年的情誼,對他而言,蕭泰然是「像老師,像摯友,像大哥」。兩人1998合影於蕭泰然洛杉磯家中。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莊傳賢:希望教科書能完整介紹台灣作曲家

    在訪問莊傳賢的過程裡,他常常陷入沉思,對我而言,他對蕭老師最深刻的情感和想法,都在這些沉默的片刻,這些回憶和過往,深藏在他的心裡,就像樂曲裡的休止符,沒有聲音,卻是千言萬語。 故事很多,再多的篇幅都寫不完,然而,莊傳賢的希望,蕭老師的希望又是什麼呢?「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教科書,能夠好好地將蕭老師的作品,完整地介紹給台灣學生,不只是蕭老師,包括其他台灣作曲家的作品,都讓台灣人認識。」

    文字|林慈音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 在林衡哲的鼓勵下,蕭泰然完成了《D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由小提琴家林昭亮世界首演。圖為三人合影,右起林衡哲、蕭泰然、林昭亮。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林衡哲:他最在乎的是台灣人要「出頭天」

    「有人說《一九四七序曲》寫的是二二八這段歷史,其實他寫的是台灣四百多年來的歷史,他對台灣的願景都寫在其中。」談及那段在海外推展台灣文化的時光,林衡哲說:「蕭泰然是我所見過最謙卑、最和平的人,我幾乎沒見過他發脾氣。他最在乎的是台灣人要『出頭天』,他希望讓台灣出頭天的慾望很強。」

    文字|鄭巧琪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 2013年蕭泰然返台時,正值兩廳院舉行「蕭泰然手稿特展」,為此他特別親臨現場觀看,回憶創作時的種種。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蕭泰然 譜寫台灣的浪漫

    資深作曲家蕭泰然,於二月廿四日病逝於美國,享壽七十七歲。際遇坎坷的他,曾被迫離鄉多年不得歸,但蕭泰然將磨難轉為力量,化作旋律,用深情的語調傾訴著一段一段的故事,沒有怨懟、不帶苦澀,只有暖暖的愛與希望。

    文字|李秋玫、許斌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凝視歷史,檢視生命

    地點:國家音樂廳一樓大廳 時間: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文字|許斌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國臺交將為四月才剛過世的郭芝苑舉辦紀念音樂會。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七:國人作品

    大師經典再現 新曲紛至沓來

    國人作品的創作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在各大樂團多年的努力下,已有可觀的成績出現。在這次樂季中,前輩作曲家的作品如蕭泰然、郭芝苑、李泰祥皆現身,中生代作曲家潘世姬也在三大團的曲目中占了重要位置。

    文字|李秋玫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作曲家李欣芸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七

    國人作品/致力「台灣音樂」 樂音傳唱寶島之美

    透過創作才能創造自己的文化,透過樂團的展演,創作才能有展現的舞台。各樂團樂季中展演國人作品,不管是舊作或委創,都可以看到推動「台灣音樂」的方向,透過樂音,展示台灣作曲家的創意與台灣之美。

    文字|謝依庭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 蕭泰然一生投入本土音樂融入西方音樂的創作,也為台灣留下了民族精神財產。
    即將上場 Preview

    他的熱情,讓世人聽見台灣的聲音 蕭泰然教授作品演奏會四月呈現

    旅居海外多年的知名台灣作曲家蕭泰然,始終致力於將本土音樂融入西方音樂創作,二月底時才由NSO演出他的名作《一九四七序曲》,這個月則有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推出他的作品演奏會,讓聽眾透過樂音,更理解這位為台灣發聲的全方位音樂家,一生為音樂付出的熱情與浪漫!

    文字|李秋玫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 一九七七年出境的那一刻,蕭泰然絲毫沒有「旅」的心情和準備,心中充滿的是倉惶、茫然,和以爲再也回不了家的愁緖。
    當代台灣作曲家

    音樂是他的天職 蕭泰然

    回到台灣之後,原以爲人生澎湃已過,只是近老還鄕,僅在一窗敷染了淡海夕陽的斗室中,創作如行雲流水般源源而出。蕭泰然走過磨難,走過死蔭,信守天職,在無盡的曲折現實中,釋放創作出悠揚舒展的浪漫樂章。

    文字|胡晏寧、林敬原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蕭泰然在淡水馬偕教會前留影
    藝號人物 People

    蕭泰然 以生命譜寫動人心聲

    有「東方的拉赫瑪尼諾夫」美稱的台灣作曲家蕭泰然,今年一月時獲頒台灣位階最高的行政院文化獎,可謂實至名歸。他的作品動人心弦,每每能觸發聆賞者的深刻感動,濃烈的土地情感,更是令人動容。而在這些直入人心的音符背後,蕭泰然卻是經歷了波折苦痛的人生,但纖細善感的心靈卻不因此而頹靡消沉,他將生命的經歷和苦痛,化為樂曲,傳遞出來的,不是哀怨,不是苦毒,卻是滿滿的愛和希望。

    文字|林慈音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 馬水龍
    藝@CD

    台灣管絃樂的多重樣貌-關於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樂典—珍藏當代台灣的聲音」系列錄音

    編按:兩廳院啟動的「樂典國人創作、演出、錄音發行計畫」,是以「珍藏當代台灣的聲音」為出發,將以三至五年間,推出近20張由國人作曲、國家交響樂團(NSO)錄製的「樂典珍藏當代台灣的聲音」系列CD。第一波將推出馬水龍、潘皇龍與賴德和三位的錄音,接下來將於明年第一季再推出盧炎與蕭泰然。為讓讀者瞭解這幾位作曲家的創作特色與樂曲,本刊特地轉載由音樂學學者陳漢金為本系列錄音所撰的介紹專文。

    文字|陳漢金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