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個表演藝術及非盈利團體聯合向政府購下空置的房屋。(謝朝宗 攝)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為表演藝術找個家 國際篇之美國

藝術與社區共創雙贏

紐約有不少地區都是讓藝術家帶旺的,SOHO蘇荷藝術圈就是顯例。但也因此房地產價格高漲,當初進駐的窮藝術家只好另遷他地。少有兩全其美的是「四街藝術區」,這是以知名的辣媽媽(LA MAMA)實驗劇場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當初也是劇團進駐破舊空樓,後來再向政府租房,接著大小藝文團體循例進駐,也改變了東村的風貌。過了四十年,才成立了「四街藝術區」,集眾人之力爭取自身權益,以一塊錢向政府買下自己的「家」。

紐約有不少地區都是讓藝術家帶旺的,SOHO蘇荷藝術圈就是顯例。但也因此房地產價格高漲,當初進駐的窮藝術家只好另遷他地。少有兩全其美的是「四街藝術區」,這是以知名的辣媽媽(LA MAMA)實驗劇場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當初也是劇團進駐破舊空樓,後來再向政府租房,接著大小藝文團體循例進駐,也改變了東村的風貌。過了四十年,才成立了「四街藝術區」,集眾人之力爭取自身權益,以一塊錢向政府買下自己的「家」。

紐約空間有限,又是資本主義適者生存的社會,因此藝術家早已練就一身「先佔先贏」的本事,有地方先用為贏,合不合法、會不會被趕,等事情找上門再說。舉世聞名的SOHO蘇荷藝術圈就是這麼來的。其他像是Chelsea的畫廊區,近年興起的布魯克林DUMBO和Williamsburg,都是以同一模式發展起來的例子。

然而這個故事的結局,通常是藝術家帶旺了一個地區後,商家開始進駐,炒高了房產價值,迫使住不起的藝術家只好另覓他地,重新來過。

真是天時地利人合,兩全其美的結果也不是沒有,以辣媽媽(LA MAMA)實驗劇場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四街藝術區」(Fourth Arts Block,簡稱FAB)就是少有的幸運兒。

「辣媽媽」闖入,改造「四街藝術區」

「四街藝術區」介於曼哈坦2nd Avenue和Bowery之間,屬於下東城,向來是窮無立錐地的新移民落腳之處,猶太人區、小義大利區和唐人街都在附近。

東四街傳統上是這些新移民的娛樂區,有不少猶太、義大利裔的表演場地。後來政府想重新開發,從五○年代起收購當地公寓,遭社區居民強烈反對,而留下許多空屋。

正愁找不到地方的LA MAMA,趁虛而入。藝術總監Ellen Stewart本來是從芝加哥來紐約做時裝設計,但是在種族隔離的年代,找不到工作,一九六一年在東村開設了沒有國界語言文化表演形式限制的LA MAMA劇場世界,被視為是外外百老匯的始祖。

但是,一位非裔女子闖進極度前衛實驗的劇場,即使是在紐約、在見怪不怪的東村,都令人側目。LA MAMA多次被鄰居或是政府抱怨,被迫一再搬遷,直到搬進東四街的一棟空樓裡,向市政府以每三十天一租的方式,開始營運,才算安頓下來。

緊接著其他藝術團體也跟隨LA MAMA的腳步,進佔荒廢的建築,設立辦公室、練舞室、小劇場等,東村的面貌因此改變。

且戰且走了四十年,這些大大小小的藝術團體,在二○○一年成立了FAB,集眾人之力爭取自身權益。最大的成就,是在二○○五年與紐約市政府達成協議,由十三個非營利團體以每棟1元的價錢,從政府手中買下八棟建築,作為辦公、排練及表演之用。

目前FAB旗下,除了LA MAMA,還有New York Theatre Workshop、Millennium Film Workshop、兩個西班牙語劇團、兩個舞團等,共十多個藝術團體。

FAB行政總監Tamara Greenfield指出,政府不只把產權轉移,還撥出一千七百億美元協助團體整修硬體,使這些百年歷史的建築能滿足當代團體的需求。FAB不只做整個文化區的代言人,還要行銷推廣東四街這個藝術家的窩,以及進行個別團體諮詢和資源協調整合。

寄政府籬下,仍可能長遠發展

能擁有自己的地方,當然是每個團體的期望。但是地稅、維修都是一大開銷,因此有的團體還是寧願「寄政府籬下」。

曾經與吳靜吉等人一起在LA MAMA表演的編舞家陳學同,廿八年來在唐人街的舞團場地,就是紐約市的產權。該棟樓原本是小學校舍,學校搬家後,經過社區積極爭取,把建築保留下來,平價租給非營利團體。陳學同說,只租不買,難免有些漂泊感,但只要紀錄良好,還是可以做長期的規劃。

 

相關網站

Fourth Arts Block  https://fabnyc.org/index.php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