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普:摺景」
2024/12/28~2025/4/13
宜蘭 羅東文化工場
近年在莊普的創作當中,有一系列「以摺法造景」的形式語彙實驗:經由剪、劃、切、割等手法,使平面轉為立體,這不僅改變空間的維度,轉化物件的原始身分,也由此創造出新的敘事可能。
目前於羅東文化工場舉辦、游崴策展的「莊普:摺景」,匯集近一年多來的繪畫、淺浮雕、雕塑到空間裝置,誠如摺法帶來變異的想像或趣味,莊普逾40年的創作生涯從不囿限某一特定形式、材料或表現方式,唯有幾何抽象是不變的法則。
物質性語言的轉「摺」
1981年自西班牙返台,1983年在台北春之藝廊舉辦首次個展「心靈與材質的邂逅」以來,莊普即以極簡主義的創作精神,實踐個人對觀念的各種實驗,包括在裝置藝術中思考、建構物質和空間的關係,例如《光與水的移位》(1992)等;或於自創的「章格系列」展現身體與物質的精神性對話,像是《邂逅後的誘惑II》(1985)等作品,透過不同材質和手法打造出理性詩意、時而詼諧趣味的藝術語言,成為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開拓者,2019年依此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

從「摺景」個展可窺見莊普的創作核心:一是讓材質自我表達,如:占據展場一隅的《123木頭人(裂變)》(2024),是由長短不一的木條組成人形般的雕塑物件,呈現坐、躺、臥等姿勢,觀者可坐下休憩或居間遊走。其靈感來源,一方面出自童年時期在舅舅萬華大理街經營木業工廠的成長記憶,莊普自述常在木材堆裡嬉戲玩耍,「連玩具都是自己鋸木頭做的」,適巧羅東的城鎮發展也與太平山林場息息相關,「木頭人」回應了在地歷史,但除此之外,這些木頭坍倒的景象,也不禁令人聯想到近年因颱風侵襲,台灣各地行道樹倒塌嚴重的既視感。

自創作以來,莊普使用過的材料含括紙張、木材、石材、玻璃、金屬、影像、現成物等,嘗試讓材料的物質性直接自我表達,這樣的思考主要是受到西班牙當代藝術家達比埃斯(Antoni Tàpies,1923-2012)提出「物質本身會說話」的觀點所啟發,認為材質本身也具備創造性與表達性。回台後因結識「台灣極簡主義宗師」林壽宇(1933-2011),莊普投身極簡與幾何抽象領域,並且將過往在藝術品中被隱藏的材料推向表層,曾言:「材質本身的命題,既具有純粹性也帶有文化意義。」
比如這次展出6座頂天立地的「直線條」,是將數捲魯班尺拉直至天花板後往下彎折所致,對照名稱《巨蛋外的噴泉》(2016)令人莞爾。這件空間裝置原是莊普對大巨蛋工程延宕多年的幽默回應,他將測量和風水堪輿之用的魯班尺成束拉直後,看起來猶如湧現的噴泉,又像古典建築的白色立柱。
平面「摺」出立體的花朵
「章格系列」是莊普最具代表性的創作手法:先在畫面打滿一公分見方的格子,以「蓋印」取代畫筆,透過不斷反覆戳記的動作,讓色塊布滿整個畫面,最後形成斑斕的色印光譜,如展出的《雨落成境》(2024)。打格子是繪畫的基礎訓練,目的是掌握比例與構圖,莊普將打格子運用在抽象繪畫的表現,從1978年《5張貼紙》開始,迄今延伸出幾種「變異體」,包括從平面發展成淺浮雕,如展出2024年的《寒山》、《少即是少》、《月神高掛》等作品,同樣運用打格子的原理,在每一方格裡依對角線割開後,將紙張掀摺起來,塑造出淺浮雕的效果。

莊普1969年畢業於復興美工,擁有具象繪畫的精實訓練,然而在創作上他從畫筆解放出來,1984年《顫動的線》即已使用木材、鋁線、壓克力顏料與畫布等,以剪、貼、捲、綁等手法完成。此後,他經常運用割、撕、摺、繡等技法於平面創作的表現上,例如:這次展出《風鈴鐵花》(2024)等多件剪紙模型,僅用簡單的刀劃,紙張便可翻摺起來變成直立的花朵。
這次在戶外廣場展出3組件創作於2024年的鋼鐵雕塑《V行》、《旋風》、《三朵煙圈》,就是以紙張經過剪、割、摺等試驗製作的模型為範本,再以廢鋼鐵材回收製成的藝術作品。《V行》將鋼材曲摺成V形符號;《旋風》將鐵條轉化為纏繞狀的紅色線條;《三朵煙圈》的紙模型是在一個個圓圈裡切割、翻轉、摺角出來後始得站立,實體創作則是將廢鋼板銜接後再裁切成圓形,創造出一個新的物件。

從「摺景」個展可知,莊普是位涉獵和興趣廣泛的藝術家,看似輕盈的手法,蘊含著對外在事物、事件的反思,甚而展現對抗的姿態,他讓材料的物質性語言轉向,也在二度「轉摺」成三度空間的造景中,打破平面與立體分類的界域,「摺法」之於莊普,是一種創作的手勢,亦是充滿象徵性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