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劇場研究幾乎被視同戲劇文本的研究,但到了今日,劇場研究來到了一個領域、定義、研究焦點都正待轉變的關鍵時刻。由於劇場本身具有高度複雜特質,不論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文學家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想研究的題材。《劍橋劇場研究入門》一書,盡可能攤展劇場研究的所有摺縫,一方面揭示新世紀劇場研究的面向,一方面也似乎也含有重釐劇場的新定義之意。
劇場研究是什麼?從劇場字源theatre出現的希臘時代算起,劇場存在人類超過兩千年,劇場研究在西方也有相對歷史,然長久以來,劇場研究幾乎被視同戲劇(drama)文本的研究,也就成為文學史的領域,像希臘悲劇、莎士比亞、莫里哀、哥德、席勒、易卜生或契訶夫(或者我們中國的關漢卿、湯顯祖、孔尚任),圍繞著這些偉大戲劇家與文本劇作的文學批評或歷史研究,可說汗牛充棟,對後來的研究者形成高不可攀的門檻;殊不知劇場研究來到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來到了一個領域、定義、研究焦點都正待轉變的關鍵時刻。
指涉廣泛多元 「劇場」本來就很跨界
當今許多人文學術領域都處於一種流變的狀態,有時難以定義一個人文論述是屬於哲學的、文學的、人類學的、史學的,或媒體傳播學的,譬如羅蘭.巴特的或是傅柯的知名著作,反映了現代社會人文面向的駁雜交錯。另一方面劇場本身具有高度複雜特質,不論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文學家或建築科或設計的學生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想研究的題材。
背景之二是劇場實踐到了二十世紀,急速叛逆顛覆,舊的來不及盡棄,新的已急捲囂塵。在一九○○年以前,導演這個角色在劇場中尚不存在,於今卻是劇場創作的核心角色。一七五○年以前,表演也不被視為一種藝術形式,在二十世紀主張表演的概念超越從屬文本的戲劇,並擁抱與遊戲、運動、空間、儀式之間的關係,從前衛漸成主流,一九八○年代起有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專門學科。近幾十年來,劇場跨界於音樂、舞蹈、偶與物件、視覺藝術,與電影、電腦等新科技媒體等領域,更成趨勢,這也成為作者主張整合劇場研究(integrative theatre studies)的立論基礎。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劇場的構成要素:表演、觀眾、空間場所,梳理自古到今相對應的分析理論。如比較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葛羅托斯基的演技體系,加上跨文化的亞洲表演系統;梳理觀眾接受理論與符號學、心理學的關係;引介從劇場空間有關衍伸的社會學和建築學等。
第二部分從主題與方法上一一檢視,從古典經典戲劇理論,過去研究主流的劇場編史學,到現代的符號學、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精神分析、現象學、文化唯物主義、表演理論。另有兩專章談音樂劇場與舞蹈劇場的分析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為不同學科間的劇場研究,包括應用劇場:教育劇場、戲劇治療、社區劇場、被壓迫者劇場等,以及劇場與新興媒體:電影、電視、電腦、廣播之間的關係。對當代最前衛的羅伯.勒帕吉、DV8肢體劇場,音樂劇場《波希米亞人》與《艾里唐特》、劇場舞蹈《彼得洛希卡》與《進入阿基里斯》,都提出非傳統理論的分析方法。
盡可能攤展研究面向 書目索引一樣重要
作者克里斯多夫.巴爾梅(Christopher Balme)成長於紐西蘭,在歐陸發展學術生涯,二○○四至二○○六年間擔任阿姆斯特丹大學劇場學系系主任,現為慕尼黑大學劇場學系系主任及藝術與歷史學院院長,學術期刊《現代戲場論壇》Forum Modernes Theater主編,寫過德文《劇場學導論》Einführung in die Theaterwissenschaft(1999)。這本劍橋大學系列的劇場研究入門,係針對英語世界研究者所撰寫;原屬德國學術系統的字義「劇場學」(Theaterwissenshaft),翻譯成英語系統的「劇場研究」(theatre studies);舉例也以國際英語世界為主。中文翻譯者耿一偉本身是個博學廣知的劇場學者,參考文獻裡有中譯本,都特別標注出來,方便中文讀者研究索引。
對某專門領域有研究者可能會覺得本書只是點到為止,但這畢竟是本兩百多頁的入門書,與內容一樣重要的是它背後附的參考書目與索引。它將劇場研究的所有摺縫盡可能攤展,一方面揭示新世紀劇場研究的面向,一方面也似乎也含有重釐劇場的新定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