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嵐蘭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許丙丁文學舞蹈劇場─府城仙怪誌》
五月藝文節目之精采令人目不暇給,我常戲稱自己是「藝文雜食派」,舉凡舞蹈、戲劇、音樂、展覽,各式主題來者不拒。倘若本月只能選一檔,雞屎藤新民族舞團的《許丙丁文學舞蹈劇場─府城仙怪誌》就是我的首選。 舞團自成立以來,作品多從府城在地的故事發展,帶有濃濃的懷古風情。「俗擱有力」的團名取自台灣野生植物,深耕常民題材的創作意圖鮮明。 點開Youtube舞團宣傳微電影,是飛機呼嘯投彈的音效和昏黃殘破的古厝,時代背景設在日治時期躲避空襲的少女,在小憩的半夢半醒間,進入了許丙丁筆下的仙怪之境。 《府城仙怪誌》改編台南全才作家許丙丁小說《小封神》,並邀請清華閣周祐名掌中劇團與前雲門資深舞者王維銘參與演出,相信是雅俗共賞的作品。 TNAF城市舞臺系列,多在古蹟與特色景點演出,能藉作品到新化武德殿來個藝文輕旅行也挺不錯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全面刺激文化震盪 重新思考自我定位
現象3:與國際導演合作,啟發台灣演員什麼思考?
隨著「國際共製」的模式愈趨頻繁,台灣演員也有愈來愈多機會與他國導演合作,今年除了兩廳院、臺北藝術節,嘉義阮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的劇團等民間團隊也推出自己的跨國製作。在與國際導演的合作經驗中,工作模式、思考方式的「文化激盪」可以想見,台灣演員從其中所獲得的體悟,除了刺激創作思考外,也促使他們重新思考自身定位:身為「台灣演員」,他們可以帶給世界什麼?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隨著歌劇院的開始去改變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內部仍在整修,但其推動中台灣表演藝術的任務已經啟動!繼「沙龍講座音樂會聽見以後」系列,國家歌劇院又將推出「巨人來了」序曲系列演出,地點不限於台中,也擴及彰化、南投等地,頗有拉進城鄉藝文距離的企圖心。國家歌劇院院營運推動小組召集人王文儀表示,她的夢想是「將中台灣創造成最懂表演藝術的地方」。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跟著巨人 讓雋永走入生活
「序曲」是古典歌劇、舞劇正式開演前,以一段管絃樂曲開場,用以暗示劇情,或幫助觀眾靜下心聆賞的演奏。臺中國家歌劇院「2015歌劇院序曲巨人來 了」系列演出,有雲門舞集《水月》、音樂時代劇場《少年台灣》、舞蹈空間舞團《迴》、心心南管樂坊《南管詩意鄉愁》、世紀當代舞團《婚禮/春之祭》 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國家劇院《仙杜拉》。不僅集結文學、音樂、戲劇、舞蹈、繪畫等菁英跨界合作,更從經典中提煉,以當代思維與手法演繹,翻轉經典,再創經典 新價值。
-
企畫特輯 Special
探戈女王蒞臨 狂熱舞動南美風情
原本修習古典芭蕾的茉拉.歌朵伊是阿根廷最知名的探戈舞蹈家,她集編、導、演於一身,是帶領阿根廷探戈躍上國際藝術舞台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亦曾多次擔綱阿根廷總統就職大典與國家重要慶典演出,有「阿根廷探戈女王」稱號。明年一月她將帶領茉拉.歌朵伊探戈舞團訪台演出《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作品融合多種舞蹈與音樂風格,古巴的騷莎加上武術、特技,同時結合電子樂和作曲家皮亞佐拉的古典與爵士風格的樂曲,將讓台北在南美風情中狂放沸騰!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場文學與劇場的對話
文學與劇場的對話要如何擺脫對文本的既定認識,以全新的眼光看作品,是一大課題。讓我突然想起,學生時代在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中,認識的郝思嘉和白瑞德,讓我在觀賞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詮釋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時,如穿新衣般有點不習慣。但在《紅與白》中,我看見舞蹈語彙之外,藝術總監意圖援引其他劇場元素為作品尋求更大突破的可能。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林懷民眼中的西薇.姬蘭
舞蹈典範的代名詞 全身動作都是戲
擁有「天下第一腿」美譽的芭蕾天后西薇.姬蘭在林懷民眼中是個典範,技巧好的不得了。即使有些舞編得簡直無可救藥,可是經她一跳則會嚇死人,每一個動作都是戲。總在嘗試不同風格的西薇‧姬蘭邀請林懷民幫她在《聖獸舞姬》編排獨舞,藉由這個機會,林懷民引領西薇‧姬蘭進入以東方哲思出發的雲門身體,這同時也改變了西薇.姬蘭的身體質地。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映現當下生態? 活絡產業氣氛?
「得獎的是」當獎項揭曉,鎂光燈亮起,所帶動的是什麼呢?在政府高舉「文創產業」大纛的此時,設置表演藝術獎項的意義又在哪裡呢?除了肯定與光環,這中間所串起的連動效應,包括反映創作趨勢、活絡「產業」氣氛、打造藝術明星等等,似乎都是大家所期許的「可能的未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呂柏伸 改變舞台景觀 打造豫劇新貌
呂柏伸在英國接受現代戲劇的訓練,主要專注在「戲曲與莎士比亞(戲劇)結合」的跨文化研究,參與臺灣豫劇團的豫劇演出,剛好可以檢驗自我的學習理論。從《劉姥姥》到「豫莎劇」的二部曲《約/束》與《量.度》,呂柏伸仍尊重戲曲表演傳統,但從視覺上革新,在信任感增加之後,更開始強化演員對角色的認識,甚至以現代劇場觀點重新思考戲曲音樂的處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李靜君 愛上舞蹈 讓人「粉身碎骨」
李靜君認為,專業舞者的養成建立在破壞的基礎上,讓人「粉身碎骨」。因為她/他有責任將動作做到極致完美,持續反覆地操練身體,運動傷害是可預知的。舞者如何照護身體,不致影響舞台上的表現,成為一名專業舞者的職業道德。「台下一百廿分的用功,上台才會有八十五分的呈現。」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首映會-Premiere 2.0》
你還在喝瓶裝水? 舞動環保的警示燈!
《首映會-Premiere 2.0》除了延續前作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藝術總監楊桂娟和賴翠霜媒合了資深媒體人周倩漪,共同以電腦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的模式,擷取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事件和舞蹈語彙,一人撰寫舞蹈文本,一人打造舞台風景,企圖開啟觀看舞蹈的新視角,拉近與觀眾對話的距離。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勇敢舞出生命中的光芒
「廿一世紀舞蹈界教父」比爾.提.瓊斯的作品,總是關注族群╱同志認同、疾病、死亡與生存等嚴肅議題。舞作D-Man in the waters是為紀念團員達米安.阿卡維拉當年積極對抗愛滋病魔的精神,結構嚴謹充滿澎湃活力,不僅挑戰舞者的體力,更考驗群體緊密連結的默契。北藝大舞蹈學院今夏將該舞作重建演出,並邀請瓊斯舞團前舞者凱薩琳.卡賓擔綱指導。
-
焦點專題 Focus 讓國際觀光客來台灣「藝術朝聖」
打造「文化觀光定目劇」 是美意還是扼殺?
去年文建會依據「補助民間推動文化觀光定目劇作業要點」挹注總額兩千萬給全民大劇團、拾藝整合行銷、十鼓擊樂團和舞鈴劇場,以打造文化觀光為導向的定目劇碼,但一季演出下來,僅有十鼓立於不敗,其他三團均票房慘澹。這讓人思索,台灣的定目劇發展,到底需要怎樣的方向?政府扶植的美意,在配套不足的狀況下,是否反而成了扼殺團隊生機的利刃?
-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望千禧舞菩提
台北民族舞團在民族舞蹈新語彙的開發耕耘,以及宗教舞蹈(佛舞)的題材風格探索至深,似乎亟欲跳脫中國的框架,創造台灣(古典)民族舞蹈的新語彙。不同於取材自中國傳統戲曲程式的古典舞蹈身段,也不全然承襲敦煌舞蹈研究者高金榮教授整理莫高窟中融匯各民族文化樂舞的舞蹈形象台北民族舞團的宗教舞蹈(佛舞),在動作語彙的使用,走向更為內省、更為簡約、更為悠緩與凝練。
-
回想與回響 Echo
跳舞,之為一種生活態度
i.Dance帶我們來到都市叢林中的一方綠地(華山的大草原),辦起即興流水席;在講求快速前衛的都市中,找到宛如時空凝結的古早村落,一群台灣與國外的即興同好,彷彿回到孩童般的玩心,在大雨滂沱中,愈舞愈High,一同享受雨中漫舞的滋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快閃!快閃! 就在身邊發現藝術
「這麼好的環境空間,為什麼不讓更多藝文活動在裡面?」世紀當代舞團團長暨藝術總監姚淑芬這麼說。「歡迎光臨.永康藝族」自二○○七年十月發起,每年以「歡迎光臨」和「食、衣、住、行、育、樂」兩個與社區特質扣合的主題,由入選團隊發揮創意,進行室內小劇場,和戶外「快閃」的行動展演,甚至還有免費的藝術體驗課程回饋社區。與當地居民、遊客、商家一同為社區空間注入更多藝術氣息,進而提升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興趣。
-
焦點專題 Focus 幕後辛酸
成為芭蕾伶娜的代價— 一探芭蕾舞者的職業傷害
透過電影《黑天鵝》,我們看見主角在練習過程中心情沮喪地面對不斷的跌倒、腳趾甲斷裂電影的鏡頭語言總是充滿戲劇張力,然而卻也反映了舞者某些真實的生活面貌,也揭開了光鮮舞台幕後的面紗:想成為一名完美的芭蕾伶娜,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
舞蹈
舞在積木中 「玩」味童年記憶
《尛》的「小」應該是來自積木放大比例後,產生的對比概念。猶如孩童眼中映照的大人世界,各式形狀的大型積木,組合成的物件都像是能承挑夢想的真實載具,帶領我們進入《尛》的劇場思維,恣任想像無限騁馳。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民族舞團《拈花Ⅱ–拈花微笑》
遁入禪宗意境 尋覓心靈澄靜
二○○六年時,由禪門公案:「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發想,台北民族舞團推出了禪風舞劇《拈花》。今年十月全新推出的《拈花Ⅱ拈花微笑》,除了藝術總監蔡麗華與胡民山、蕭君玲再度攜手,更結合了多媒體影像,高科技與宗教哲思間如何對話與發酵,讓人在禪機處處中充滿無限期待。
-
專題
舞蹈治療 開啟潛意識之鑰
舞蹈治療被定義為「一種心理治療,使用動作進行情緒、認知和生理的個人整合過程。」舞蹈治療開啟個案自我身心狀態的敏銳覺察,對自我開放的程度影響治療的成效。舞蹈治療師以啟發與引導的方式,透過口語或肢體動作協助個案或團體成員。參與者藉著肆意地舞動身體,「體察」身體慣性動作的轉變、「覺察」內在的潛意識,進而面對與解決個人內在的衝突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