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廝殺大會」中的新音樂對決。(圖片提供 柏林鋼琴城市節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琴音與柏林 在城市生活中相遇

柏林「鋼琴城市節」 打造輕鬆愉悅的音符饗宴

音樂藝術可以在演藝廳裡洗滌我們的心靈,也經常扮演自家琴房自娛娛人的角色,這回更在柏林各區的公寓客廳裡,變身為接待陌生同好的庶民藝術。同樣具有鋼琴家身分的策展主辦人安德烈亞斯.柯恩(AndreasKern)想像著:「漫步於柏林巷弄間,讓不時傳來的琴聲,透過敞開的窗台,分享給街角上的行人;如果此時有機會乘著熱汽球緩緩升天眺望柏林,看到一幅叮叮咚咚敲打出城市鋼琴色彩的浪漫畫作,該會如何呢?」就這樣,在獲得經費資助後,經過半年籌劃,一個專屬於柏林的「鋼琴城市節」(Piano CityBerlin 2010)就此展開……

音樂藝術可以在演藝廳裡洗滌我們的心靈,也經常扮演自家琴房自娛娛人的角色,這回更在柏林各區的公寓客廳裡,變身為接待陌生同好的庶民藝術。同樣具有鋼琴家身分的策展主辦人安德烈亞斯.柯恩(AndreasKern)想像著:「漫步於柏林巷弄間,讓不時傳來的琴聲,透過敞開的窗台,分享給街角上的行人;如果此時有機會乘著熱汽球緩緩升天眺望柏林,看到一幅叮叮咚咚敲打出城市鋼琴色彩的浪漫畫作,該會如何呢?」就這樣,在獲得經費資助後,經過半年籌劃,一個專屬於柏林的「鋼琴城市節」(Piano CityBerlin 2010)就此展開……

柏林的「鋼琴城市節」是一個以各式鋼琴音樂為主題,在去年十月的週末裡為期兩天,為不同年齡層與多元族群所構想出的新嘗試,他們呈現出鋼琴音樂裡種類的浩瀚,不畫地自限、更勇於顛覆,鋼琴技術不是唯一訴求,讓參與者都能藉著鋼琴聲渡過愉快舒適的當下,才是踏實的目標。

化被動為主動 讓鋼琴音樂變得親切可人

主辦者在考量演出場地、演出樂類、演出者等不同可能下,策劃出三大節目方針:週六夜晚的「鋼琴夜未眠」(Lange Nacht derKlaviermusik),週日的「家庭午後」(Familiennachmittag)和「家居音樂會」(Hauskonzert);這些不同大單元裡,又各自有其規劃重點:像是「鋼琴夜未眠」主要包括了鋼琴獨奏會、鋼琴廝殺大會、Lounge DJ 混音、院線紀錄片、爵士、跨界等,讓來到演藝場地享受夜生活的都會男女,從晚間到黎明,都能恣意選擇不同鋼琴演出,直到天際又露出了魚肚白再返家也不遲;而「家庭午後」音樂會則是為孩童家長們設計的闔家活動,三個小時內,在不同的三個廳,用音樂重現莫札特家人的旅行與互動、蕭邦的音樂故事、好玩的破壞鋼琴行動,滿足觀眾對鋼琴機械結構的好奇、也有教育工作坊的鋼琴戲劇伸展台,讓小小鋼琴家體驗、模擬演奏家的職場經驗。最後的壓軸是貫穿周日整天的「家居音樂會」,主辦單位在八、九十份由鋼琴家自製的影片中,選出七十位申請者,由鋼琴家自訂音樂會時間與地點,觀眾上網透過申請影片了解演奏類別與曲目,於是散落在柏林十二個區裡,七十餘場的不同鋼琴慵懶客廳沙發音樂會便輪番登場,其中台灣兩位旅德鋼琴家—— 蘇立群與盧易之也受邀演出。

一個以鋼琴為主題的城市鋼琴活動,在符合「休憩」的前提下,是如何同時滿足上述五花八門的期待?「鋼琴夜未眠」與「家庭午後」不管是場地或者是設計概念,均有很大的相似處,好玩的成分在於,把傳統音樂會裡觀眾被動的角色,帶到主動或甚至主導的位置,因此可以讓鋼琴音樂變得平易近人。

入室打開菜單 愛聽啥自己選

像是週末夜晚能不疾不徐地,來到史普瑞運河邊的「放射系統劇場」(Radialsystem V),這裡從晚上七點到深夜推出一系列的鋼琴演出,購票後觀眾皆手拿一張遊戲規則說明,正面列著每個鐘點於四個廳別替換的節目表,反面手繪著整個場地的動向;眼前三場截然不同風格的節目內容,足足能讓人在貝多芬、跨界或亨策(Hans Werner Henze,1926-)的新音樂間躊躇許久,在有點摸不著頭緒的情況下,可以先端杯紅酒坐在吧台前,暫且觀賞隔壁廳的實況大螢幕轉播,並好好想想該如何穿梭於如此多樣的選擇中。

從節目單看來,舒曼的阿拉貝斯克,還是蕭邦、布拉姆斯,均極富旋律歌唱性,相對的,亨策的槌琴曲目,充斥著挑戰慫恿聲響與樂器機械性的極限,不喜歡這一股腦跨越三百年的古典鋼琴作品也不必照單全收,如果想好好探索鋼琴知性世界,便可走入二樓的電影播放室,這兒上映著由導演莉莉安.法蘭克(LilianFranck)及勞勃.西畢斯(Robert Cibis)所執導的紀錄片《我為琴狂》Pianomania ;想放鬆來點鋼琴輕音樂的,可以在頂樓的落地木板空間裡,找到歸屬於自我的寧靜欣賞角落。

十點以後, 人潮慢慢多了起來, 原來「鋼琴廝殺大會」(PianoBattle)即將展開,兩位鋼琴家,一黑一白,結合了劇場喜劇效果,讓音樂廳變成了節目錄影現場,在準備幾輪的小曲競賽中,由觀眾高舉黑白牌,依依評比、投出各自心儀的詮釋,在沒有專家權威左右威嚇下,僅是雙鋼琴家的風趣主持與過場引導,卻讓在場所有人專心諦聽、盡情卻又積極主動地倘佯在鋼琴世界中,能激發如此正面欣賞藝術演出的火花,卻也不失為推廣古典音樂入門的好方法。深夜之後,人們的專注力或許逐漸渙散,但是鋼琴主題仍不停歇,在散發Lounge氣息的廳裡,鋼琴獨奏曲目混合了DJ創意,成為三五好友相結伴而來的聚會之地。

拜訪別人的家 輕鬆坐沙發聆聽

如果週日早餐後,想在居住的城市內找到一點藝文氣息,正可選擇一系列的「家居音樂會」,都會居民既不必遠行、也不需要社交應酬,帶著像拜訪新鄰居的自在,到你感興趣的私家客廳,聆賞四十分鐘的鋼琴演奏,空間介於五人到三、四十人的演出場地坐落於城市的不同角落,演出者扮演主人的角色,買票的觀眾也將帶著認識新環境的好奇,做個好客人;這不僅讓人聯想到十九世紀,聚集好友彈唱的相似傳統,也具備某種同盟聯合的味道,全城七十個以上的私人空間,此時化身為為愛樂人特地開放的場域。如果鋼琴家住單人套房,那麼聽眾得在容納五、六人的套房音樂會中,端坐在閣樓式床舖的下方,或坐或躺地在床架與梯子間。如此居家的音樂場景,在鋼琴家指尖流暢的蕭邦敘事曲中,不管聽眾此刻順心或不順心,當下走入別人的音樂世界,或許都能找到共鳴或新鮮之事。真誠的樂聲會打動人的心靈,而聽眾的周末也因此被激起豐富的歡愉,走出鋼琴家的客廳卻也發現自己的藝術靈魂。

以鋼琴為主角 展現了新時代的家居音樂美學

三大主題從「鋼琴夜未眠」裡的不同形式鋼琴演奏會,到讓鋼琴成為背景情境音樂,隔日「家庭午後」再化身變成給孩童講音樂故事、或小小鋼琴家的舞台、甚至請來製琴師和大小朋友一起拆解鋼琴、利用拼貼再製鋼琴模型等,很難想像鋼琴資源的整合,沒有世界級鋼琴家的號召,竟然在四十八小時內,嘉惠如此不同族群,這個城市鋼琴音樂節顯然與傳統大拜拜式的熱鬧集會大相逕庭,取而代之的小眾音樂會,凝聚且啟發了友情、愛情或親情間,透過藝術涵養相互擁有的親密感。另外,這股看不到卻感受得到的藝術人和氣息,藉著「家居音樂會」,讓藝術演出走出了單一表演機構,蔓延著都會的人情味。清楚的類別區分與整合,使得這個音樂節,反映了社會主義講求的凝聚共同資源,開創更大價值,音符既不認得場域、也無設限,透過最原始的熱情與動力,以鋼琴為主角卻十足展現了新時代的家居音樂美學,其中反映了現代網路社群的交流,並真實連結了鋼琴家與聽眾間的認同,同時投射出音樂跨越多重藩籬的力量。在古典、爵士、拉丁、探戈、即興與跨界的鋼琴範疇裡,三千多張全數售罄的票券,證明了這項活動的開展性,不僅搭起演奏者與欣賞者間一個特別的平台,顯見的,鋼琴城市活動,也提供人們逃離單調世俗生活的不同選擇,實踐了城市內在藝術人文交流的可能。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相關網站

柏林鋼琴城市節 www.pianocity-berlin.com/
柯恩的網站 www.andreaskern.net/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