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書毅(周書毅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My Dear Future Me…… 10的三次方告白

周書毅:希望十年後的我還是能懂得「活在當下」

驫舞劇場《我/不要/臉》

4/7~9  19:30   4/9~10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29674495

 

這次因為《PAR表演藝術》雜誌的邀請,要寫一封信給十年後的自己……聽起來這封信會很「重」……應該會是滿滿的一整箱吧!

但我心裡想真的能夠寫嗎?能夠想像?我們真的能收到那封信嗎?那會寫些甚麼呢?關於什麼?寫給什麼樣的自己?

Q:十年後的我?

我……不知道怎麼動筆……因為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樣跟十年後的「我」對話……一直以來我覺得跟舞者們的合作是我很滿足的事,所以「我」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應該是「我們」……那我們呢?我想那時的我們會一直在跳舞的路上,找到舞蹈與人的溝通方式,找到新世代的舞蹈與意義,還有舞蹈在台灣的價值。我想那會很棒!

Q:為什麼要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我想那是因為我們都需要對自己有所期望,那是生命很重要的動力吧?!

Q:我會想知道十年後的自己嗎?

我想不過就是多了十歲,因為其實我並不想猜測那時的自己,雖然不代表我沒有期望,但生命真的深不可測,充滿意外也充滿驚喜,所以希望十年後的我能夠還是懂得「活在當下」。

Q:十年的改變與不變?

不變的是跳舞,改變的也會是跳舞;不變的人,改變的也會是人。那環境呢?

我希望我能在未來十年裡,跟著舞者們不斷的在舞蹈中發現問題,透過創作去更新思維與教育的制度,為下一個十年帶來舞蹈的新願景,哇!是一個大的希望,所以要讓台灣的舞蹈人有更多的溝通。

Q:我會身在何處?

不知不覺已經租屋十多年了,如果從小算起,那可又不止了。我能夠感覺十年後持續的遷移與流浪,也在心中期望有個穩定的住所,但什麼又是穩定呢?也許流浪才能使我穩定吧!

Q:十年後的我能做些什麼?

我想十年後的我應該會比現在有更多的熱情,更知道如何量力而為,更懂得溝通與合作,這對舞蹈來說很重要吧,當然對家人也是。自去年駐村回來後,除了回到驫舞劇場籌備獨舞的製作,也開始與很多不同領域的朋友合作,慢慢地規劃很多明年、後年、大後年,甚至十年後的計畫,像是今年「周先生」團隊首辦的編舞計畫就訂定了十年目標,所以我想十年後的自己應該會更有膽識,能分享更多舞蹈!

Q:十年的長與高

十年,對於「人生」來說,不算短也不算長。十年的長與高是多少?怎麼計算呢?

如果頭髮都不剪,我想會可以拖得很長吧……也許會有五層樓高吧?……因為我現在住在五樓,每天走每天都在算階梯,但每次都沒有算完,因為每一層樓總是有不同的聲音讓我分神了,聽著聽著總算走到了五樓了。如果說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我記得我住過一樓、二樓、三樓、四樓、五樓(沒有電梯),好像只到五樓,因為再上去我也走不動了。

Q:十年後的我,你好:

不知你是否依然每天早上準時開門,出現在驫舞劇場的教室,早中餐總是花生吐司和蔬菜三明治呢?

Q:一封信,給未來的我們:

--------------------------------------------------------------------------------------------------------------------------------------------------------------------------------------------------------------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他是這次特別企畫中,唯一堅持不想在拍攝時「再現」自己童年形象的。

固然,人長大了,曾經容的下孩童全部身體的藤椅,如今顯得侷促,但他更在意,自己已從那張藤椅長大了,「你不覺得一個人的身體會長大,是很奇妙的事嗎?」一面在椅上尋找著怎樣的姿態適合現在這個自己,他一面發問。

敏感細膩,自我要求高,總想找到更好的,還要再好。在拍攝現場不斷透露出這樣的性格,或許說明周書毅能夠趁早成名的原因。從高中開始編舞,傑出的肢體和才華獲羅曼菲賞識,卻拒絕她的就學建議,堅持走自己的路;到今天,周書毅除了經常合作的驫舞劇場,也自行成立「周先生」舞團,除了創作,他的企圖心更廣闊——舞蹈在台灣能長大到什麼地步,舞蹈能與社會發生多少種關係,他都想試探,都想實踐。

這當然不簡單,且成果絕非立竿見影,有待漫長的時間驗證。不過對於時間的效用,話語常帶感性的周書毅頗具信心。四月初的獨舞作品《我/不要/臉》試圖在「回不去」的時光縫隙中,處理身體、自我意識與社會環境的三方對話,但周書毅的Schedule絲毫沒有回不去的傷感抒情,從下半年《下一個》編舞計畫,以在校生編舞者為對象徵選創作發表,從倫敦一路跳到紐約、台北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也將展開國內巡演。計畫排到數年後的周書毅說,「我就這樣從藤椅上長大了。」(鄒欣寧)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