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嘉音的《肌構》用烤肉當偶件,在師大的睡不著咖啡店最裡面的玻璃角落演出。(飛人集社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超有特色!主題藝術節出擊─台灣篇

讓我們靠很近 一起玩偶飆創意

訪策展人石佩玉談「超親密小戲節」

去年,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策劃了以台北市南區為演出基地的「超親密小戲節」,初次面世就頗受好評。你會在各種生活場域中,與演員和戲偶相遇,就在你身邊,各種奇趣創意鋪展,顛覆你的感官體驗。今年的小戲節已在如火如荼準備中,十一月,九齣戲,九組玩物不喪志的創作者,將帶你再度進入親密小世界!

去年,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策劃了以台北市南區為演出基地的「超親密小戲節」,初次面世就頗受好評。你會在各種生活場域中,與演員和戲偶相遇,就在你身邊,各種奇趣創意鋪展,顛覆你的感官體驗。今年的小戲節已在如火如荼準備中,十一月,九齣戲,九組玩物不喪志的創作者,將帶你再度進入親密小世界!

當你走進咖啡店、二手書店、理髮廳,習以為常的生活場域,推開木門卻有著細微不同以往的佈景,劇場就在這裡,演員操弄著各式各樣的偶件,在你面前拉開一幅新世界,像是回到兒時的辦家家酒。

去年,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策劃了以台北市南區為演出基地的「超親密小戲節」,初次面世就頗受好評,馬上列入戲迷們日後必看的戲劇節之一。舉辦小戲節的緣起,除了受大咪(Damiet van Dalsum)在荷蘭多德列希特(Dordrecht)市辦的小戲節影響甚深之外,最重要的是,石佩玉想用有限的經費,在有限的環境下去作出好看的作品:「類似實驗室的概念,創作者可以把天馬行空的點子先在這裡丟看看,如果不錯的話,也可以把作品規模放大,進實驗劇場或類似的場地再演出。」

給你超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聊到類似規模的小戲節,佩玉談起去年在倫敦看的「一對一戲劇節」(One-On-One)。「一對一戲劇節」在倫敦行之有年,演出地點是一棟半廢棄建築物的各個角落。作品長度介於一到十五分鐘不等,就是各飆創意,玩弄觀眾的感官體驗。

「其中有個戲在頂樓的小房間,房間裡有個平台,平台旁的演員叫我躺上去,然後把平台跟我一起推出窗外,我就面朝天空,看著飛機飛過去。」談及這奇妙的經驗,石佩玉開始思考,當演員和觀眾距離這麼近的時候,到底是表演還是真實,表演跟生活的界限為何,而這也是超親密小戲節的核心。

小戲節採用「地圖立面化」的概念,讓演出地點和周遭環境立體起來,從點串連成線面。因為台師大及永康商圈就是石佩玉熟悉的生活區域,所以選擇這裡作為出發點,她更有把握讓「立面」被大家看見。而「立面化」的關鍵,也是小戲節最特別的一點,就是觀眾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從一個演出地點走到下一個去看戲,一張票三齣戲,所以至少得走兩趟。在路程中也不免和身旁原來並不熟識的觀眾聊戲、聊街、聊店,地圖自然在觀眾心中立體浮現出來。「觀眾普遍對這樣的規劃感到很有趣,沒有必須正襟危坐的壓力,大家反而看得很舒服。看上一齣戲的爽或不爽,都會在這個路程中消化掉。」石佩玉回憶起去年的演出,仍歷歷在目。

創作者局限中開心玩空間

談到去年舉辦小戲節的難處,石佩玉說,主要是協調:「協調創作者,誰想去哪裡演出誰不想,協調演出地點和檔期,加上有些創作者是來自海外,更需要花時間溝通。」整個前置作業將近一年,去年演出一結束就得開始著手今年的企畫。另外,人員配置也是非常艱辛的挑戰:「同時三戲三地開演,每個點都要有駐點人員、票務,還有帶觀眾到下個點的領隊。一齣戲就至少要三個人,整檔演出規劃下來,人員需求很大,排班也非常困難!」她解釋道。

但這些難處有時候也是創作者的樂趣所在,譬如演出場地的選擇,如何讓觀眾在非習慣的劇場空間做出與環境互動的作品。除了一般的咖啡店之外,還有利用舊書店厚實書牆為左右翼幕,如薛美華的《蘑菇記事》。偶戲導演鄭嘉音則打破以往創作慣性,用烤肉當偶件,在師大的睡不著咖啡店最裡面的玻璃角落做了齣被觀眾戲稱「輔導級」的作品,血腥又甜美。空間運用最令人深刻的應該是曾彥婷(劇場人稱河童)的《Here She Is》,在隱身於狹小巷弄中的秘密髮廊演出,全場沒有演員,只有物件藉著線的牽引移動,搭配音樂創作者黃思農的聲響創作,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屆小戲節十一月展開

第二屆小戲節即將展開,有劇場演員梅若穎與黃小貓,在東區某親子餐廳呈現相聲偶戲。舞蹈家魏沁如則是要用食物當偶,實驗身體和料理之間的關係。也有行為藝術家小柯與台原偶戲團的鎮團美術小樹,因為看了去年的小戲節所以興致勃勃來報名。去年參展的美國藝術家Kyle Loven,從台北地陪跟他說的「手指月亮耳朵會被割掉」這個鄉野奇談出發,創作新戲帶來台北。他的戲已經在紐約演出完畢,據看過劇照的石佩玉說是「十分細膩的恐怖作品」。

這一次,石佩玉想放更多心力在創作者身上,跟著他們一起發展一起玩。「我不是等著驗收節目,是想要創作者跟我一起玩物件。操偶沒有定死的規則,最重要是敏銳的感官,還有想像力!」石佩玉的眼神充滿著興奮。未來,她希望小戲節目前精簡的行政配置可以持續三年,大家有了習慣有默契之後,再把小戲節帶去別的城市,譬如台南。或是擴充變形,加上一些中型劇場規模的演出,然後更強調出「偶」這個主題。跟演出環境結合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跟周邊空間有更多互動,「甚至跟當地歷史互動,讓點拉成線面」。

今年十一月,飛人集社將載著創作者和觀眾們,再次翩翩飛往親密小世界。九齣戲,九組玩物不喪志的創作者,還有站在前頭拉著大家一起跑的石佩玉。堅強的創作陣容還有好吃又好玩的台北市南區,不用怕世界末日2012,超親密拯救地球!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