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小東的《肋骨彎了》,兩位好友站在路邊研究X光片,場景略顯荒謬。(誠品畫廊 提供)
藝@展覽

筆筆紮實 畫下屬於故鄉的生命歲月

繪畫功力紮實的中國畫家劉小東,在攝像機器強勢的時代,他寧可透過繪畫的過程,交代所見所聞所感的世界。去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故鄉遼寧金城為作畫內容,發展出「金城小子」系列,描繪變遷的鄉土、變老的家人與兒時玩伴,以及同在老化中的自己。相關展覽也正在台北展出。

繪畫功力紮實的中國畫家劉小東,在攝像機器強勢的時代,他寧可透過繪畫的過程,交代所見所聞所感的世界。去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故鄉遼寧金城為作畫內容,發展出「金城小子」系列,描繪變遷的鄉土、變老的家人與兒時玩伴,以及同在老化中的自己。相關展覽也正在台北展出。

劉小東「金城小子」畫展

即日起~1/15  台北 誠品畫廊

很難想像當代藝術家中,還有人願意扛著畫布、拎著作畫工具,立身在創作現場速寫、思考、構圖、上色;因為在場,藝術家能開啟全身細胞,感受現場變動的光、影、溫度與色彩,過程中或許還得應付不同環境帶來創作上的不便與挑戰。放棄快捷的攝影器材,以及可以細究舒適的室內工作室,藝術家藉著身體的「在場」表現出對繪畫的虔誠。細數觀之,華人藝壇大概只有劉小東如此堅持。

離鄉卅年  首度畫寫家鄉人事

睽違四年,劉小東再於台北舉辦個展「金城小子」。就在個展開幕之前,侯孝賢監製、姚宏易執導的紀錄片《金城小子》,甫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這部影片就是記錄劉小東創作「金城小子」系列的心路歷程:離家卅年,這位首次返鄉創作的中國知名藝術家,如何面對變遷的鄉土、變老的家人與兒時玩伴,以及同在老化中的自己。

在攝像機器強勢的時代,劉小東卻寧可透過繪畫的過程,交代他所見所聞所感的世界。他的繪畫精神承襲「印象派」,作畫內容卻很「社會寫實派」,他自言「繪畫很土,土得荒謬和讓人感動。」過去,劉小東畫過長江三峽大壩的拆遷工人,泰國的性工作者,汶川地震的倖存者,台灣的檳榔西施及遠赴西藏取景,畫下天葬的一幕。去年他返鄉,首次以遼寧金城老家為創作題材。

金城鎮曾是中國第四大造紙廠所在地,一九五○年代起,錦州金城造紙廠便以印製文革時期最重要的讀物《毛主席語錄》和學生課本著稱,上千名員工和家屬就居住在造紙廠四周的低矮平房內,劉小東家人也在其中,直到十七歲到北京求學他才離開金城。卅年來每逢年節都會返鄉,劉小東看著金城一點一滴在改變,兒時玩伴各有人生際遇、也逐漸衰老。

為了創作「金城小子」,劉小東在老家停留了夏、秋、冬三季:「我描畫了我的兄弟姊妹,他們生在這兒,長在這兒,不曾離開這一次;也與老爹、老媽共度了許多慵懶的傍晚,看到了老之將至後我自己的樣子。」

劉小東口中的「兄弟姊妹」主要是他在初中社團結識的八位「武術班」友伴,有男有女,他們一起練武、玩樂、喝酒和打架,「年輕時一心往外奔,拚命想忘掉過去,到了某一個年齡,才發現有些和你有關係的人,被你冷落了。」他逐一畫下力五、郭強、成子、小豆、樹軍等這八位情如手足的玩伴肖像,在每個人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例如住家、開的小飯館、常去的撞球間、KTV等,呈現人物與背景間的互動故事。

畫出友伴肖像  濃縮時代變化

劉小東的繪畫功力向來無可否認,但「金城小子」系列令人格外感受到,畫布上沾黏的不只是顏料,而是卅年不褪的真摯情義,因而畫作氛圍顯得特別飽滿。這些哥兒們當中,有人吃過牢飯、有人被迫提早退休成天無所事事、有人一輩子最擔心沒飯吃,也有把命拚的娛樂場所老闆……各形各狀,在劉小東眼中:「他們每個人都是一部書、一段鮮活的歷史,身上濃縮著時代的變化。」

逐一繪製八人肖像之外,劉小東另更發展三米乘以四米的大畫,由好友們擔任「情境畫面」中的「演員」,背景則是今日金城的地景面貌。為此,劉小東在戶外搭起一座大畫棚,在此進行大畫創作。然而,這座畫棚卻在一名酒醉鬧事的村民開車反覆衝撞下,一夕之間徹底毀壞,損失的還包括一幅進行中的作品《打卵兒》。這幅攔腰有多道撕裂切口的畫作,意外成了「金城小子」系列的句點,也讓這系列平添一則戲劇性故事。

「金城小子」系列這次在台北的展出,計有油畫、瓷器和紙上作品約七十件,日記兩百多篇。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