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簡文彬指揮NSO演出的「絃舞 彼得洛希卡」音樂會,將演出三首帶著異國風情的樂曲,分別是梅湘《異邦之鳥》、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與斯特拉溫斯基芭蕾音樂之一《彼得洛希卡》,前二者分別邀請鋼琴家羅玫雅與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擔綱,將帶著樂迷展開一場奇幻旅程。
NSO探索系列—絃舞 彼得洛希卡
2/25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據《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篇》,記載,黃帝時代,有位名叫伶倫的樂官受黃帝的命令制訂樂制,他於是模擬自然界的鳳鳥鳴聲,選擇內腔和腔壁生長勻襯的竹管,依雌雄鳴聲分陰陽,制訂了六律、六呂共十二律。巧的是,廿世紀法國當代作曲家、風琴家及鳥類專家梅湘(Olivier Messiaen)也致力鳥類聲音的採集與記錄。他經常旅遊各地,在山林中用筆記本記錄他們的鳴聲,並且將這些聲音作為創作的素材創作。七卷十三曲的《鳥類圖誌》堪稱為他鳥鳴入樂的大全集,描寫的鳥兒有黃鸝、藍磯、鶲、貓頭鷹、林鷚、葦濱雀、卡蘭德來雲雀、歐洲鶯、岩鶇、鵀、鶲、大杓鷸等。而同時期的《異邦之鳥》以四十多種鳥語作為鋼琴與樂團的單樂章作品,更是此類一氣呵成的代表作。
「異邦」其實從梅湘的樂譜上就可以看到,他在打擊樂中明確地寫下了來自異鄉的節奏,並且在譜上標示著鳥的名稱,如:白冠噪鶥在木管與銅管上,或者以木琴演奏果園黃雀等。然而與其對照著鳥鳴聲,毋寧將它視為是一首探索音色的幻想曲。鋼琴在小編制樂團的協奏下緊湊又戲劇化,尤其有許多樂團停下來讓鋼琴獨奏的部分,是首表現力強的作品。這首樂曲由曾經師事梅湘夫人(Yvonne Loriod Messiaen)的台灣鋼琴家羅玫雅詮釋,更能夠直接將梅湘原始的想法與聲響,原汁原味地傳遞出來。
諏訪內晶子詮釋莫札特「土耳其」風情
另一個重頭戲,是才貌兼具的日本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曾獲柴科夫斯基大賽首獎的她被德國Schweinfurter日報評為:「……是屬於力求澄澈那一型的藝術家,她的演奏表現出純淨的美聲,及純粹的活力。」多次來台演出人氣仍居高不下,可見她受喜愛的程度。此次與NSO合作,帶來的是呼應「異邦」的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莫札特最著名、也最常被演奏的樂曲。寫完它之後,莫札特就不再有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因此這長度最長、技巧要求最高的作品可說是一部重要的里程碑。而最特別的是,由於第三樂章採用了當時維也納流行的土耳其風格節奏,因此這首樂曲又有個名為「土耳其」的暱稱。此行,諏訪內晶子仍將帶著日本音樂基金會所借用的名琴「海豚」。這把琴由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在一七一四年所製造,也是海飛茲曾擁有並使用多年的一把著名的樂器。
《彼得洛希卡》展現俄羅斯地方民謠
此外,樂團更推出斯特拉溫斯基最著名的三齣芭蕾音樂之一《彼得洛希卡》,這首以三個木偶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題,借用了許多俄羅斯地方少為外界所知的民謠和舞曲為動機,並以他獨特的管絃樂法,營造出一種古怪、詭譎、嘲諷又帶著娛樂性質的氛圍成為歷史經典。三首充滿異國情調的樂曲,在簡文彬的帶領下,又將會有什麼樣新奇的感官旅程?將是觀眾們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