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名美學家蔣勳解說的《聲.情.印象》,是四張不同錄音所組合而成的套裝專輯,透過音樂與畫作的結合,讓整體音響變得更豐富、畫面變得更有想像空間。專輯不以特定的時代或派別作區分,而是以「主題」的方式歸納;沒有刻意找同期音樂家或深奧的旋律來作對應,而以古典、流行、經典改編及全新創作配搭,多樣化,但卻不干擾原有恬適寧靜的詩意。
音樂和繪畫,分屬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一個時間,訴諸於聽覺;另一個則是空間,訴諸於視覺。但從歷史上看來,有多少音樂的派別借用了繪畫的風格?又有多少畫作的靈感源自於音樂?然而兩類藝術的表現卻都是人們情感的出口,匯入腦海的共通語彙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美。
四張主題編排 音畫解說細緻交會
以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美學大師蔣勳素有「美的宗教家」之讚譽。多年來他以系列性出版的有聲書受人喜愛,但同樣地為西方名畫作解析,這次卻在他磁性般的聲音基礎上,以音樂注入其中,讓整體音響變得更豐富、畫面變得更有想像空間。《聲.情.印象》是四張不同錄音所組合而成的套裝專輯,不以特定的時代或派別作區分,而是以「主題」的方式歸納:有將米勒、柯洛、盧梭三位巴比松畫派聚集成的〈天地情詩〉;有梵谷、高更兩位好友的〈星夜.他鄉〉;有夏卡爾、克林姆、雷諾瓦與莫內所編成的〈愛與花綻放〉;最後再把莫內單獨挑選出來談〈在光的花園裡追尋〉。
整套的計畫,最令人擔心的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音樂淪為配角,讓畫作講解最後又回到以往的有聲書模式。另一個就是錄音無法現場指出畫作的細節,使觀眾聽起來感到模糊不清。然而當開始聆聽之後,這樣的疑慮隨即解除。原來音樂的角色彷彿是用另一條線說故事,有時與蔣勳的講解交錯,例如在說到畫作《日出》貝拉為夏卡爾帶來鮮花時,音樂從一個雀躍的鈴聲導引,帶來了一連續的歡樂情緒。不交錯時,音樂便成了一個氛圍的提示,補足了話語中沒有說出的情感。在每張畫的中間,純音樂的演奏延續上個作品的情緒,為下一個畫作的解說作準備,也在每一張作品中做發揮收尾的功能。
音樂的編排並沒有刻意找同期音樂家或深奧的旋律來作對應,而以古典、流行、經典改編及全新創作配搭,多樣化,但卻不干擾原有恬適寧靜的詩意,因此不會有爵士或搖滾等性格強烈的風格搶走焦點。而蔣勳的功力無庸置疑,沒有過多的描繪,簡潔有力的解說留給聽者仔細咀嚼的機會。
詩作朗讀開場 有畫作背景的音樂劇場
每張CD都從導言開始,尤其是〈愛與花綻放〉,由蔣勳一段如歌般的詩作朗讀作為開場白,隨後的愛情故事與悠揚的樂聲,就像一個有畫作背景的音樂劇場。有趣的是,小冊子上有畫作、有資訊,更在每張專輯中分別編進「生命如詩」、「Love story」或「畫作故事」的單元,言簡意賅的編排就像是劇情的投影幕一般切換。
「四十幅感動全世界的西方名畫、四十首打動每顆心的音樂精選」,在愛情、友情、田園景色中重新將音樂語彙與畫作連結,讓視覺、聽覺、思考一次滿足。畫中有樂、樂中有畫,而蔣勳那串起兩者的抑揚頓挫,在不知不覺中,也成了一條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