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場
-
2023《小太陽》音樂劇場 散文立體化宛若動態繪本
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劇場(簡稱AM創意)製作人林奕君攜手導演吳維緯、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共同推出改編自林良同名散文集全新規格的《小太陽》音樂劇場。吳維緯並身兼舞台設計,用4張桌子、6張椅子變化各種不同場景,以象徵時間流動的圓形旋轉舞台打造充滿魔幻感的視覺體驗。
-
焦點專題 Focus
「點」石成金 無形的幕後推手
作曲家與燈光藝術家在舞台上是看不見的,音樂與燈光也都是一種摸不著的氛圍,但卻足以映照出創作者獨特的個人特質。作曲家趙菁文與燈光設計師鄧振威,兩人合作多次,台上是合作無間的好夥伴,台下都是喜歡「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者;一個從小品學兼優,一個是及格邊緣,兩個人的極端差異,在創作路途的理念上卻擁有著共向性。鄧振威從小也學音樂,所以很了解音樂的呈現;反而趙菁文接觸劇場後才開始慢慢學習接受燈光。 透過彼此,兩人消解了自身過去創作脈絡中的主體性,向對方領域提問,反思,碰撞,進而更了解音樂劇場合作中確切的跨度。因為對藝術的熱情與執著,讓這對跨領域合作的幕後推手,共同譜出新點子樂展的全新風景。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多媒體劇場 重新走一趟《冬之旅》
舒伯特所譜寫的藝術連篇歌曲《冬之旅》是西方古典樂壇的經典之作,在廿世紀末時,德國作曲家漢斯.詹德大膽改寫融入當代音樂,以表現主義的手法,用各種聲音暗示每一首歌詞的意境;此次將在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孤絕的詠歌冬之旅》,由男高音博斯崔吉詮釋,導演妮夏.瓊斯以黑白影像表現冬天萬物休眠的寂寥風景,重新詮釋舒伯特晚年的孤寂與流星般快速燃燒殆盡的生命旅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奇絕科技的樂聲中 重現「憤怒」
《進擊的狂想》由有美國現代音樂先驅之稱的哈利.帕奇所作,首演於一九六九年,然而之後沉寂了四十多年,直至二○一三年德國音樂劇場鬼才導演郭貝爾才用新穎的科技重新打造推出。整齣音樂劇場以「憤怒」為敘事核心,悲劇起頭喜劇結尾,而作曲家帕奇設計的前衛樂器如雲室瓶、戰利品、西薩拉琴等,也將於《進擊的狂想》演出時展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童話.聲響.自我批判
歌劇發展到廿世紀,發展出「音樂劇場」的新概念,主張音樂與戲劇等重,並且需要互相揉合且相輔相成。於是音樂開始脫離旋律優美、和聲圓滿行進的舊框架,逐漸走入以各式不同的聲響來更加貼切達呈戲劇的內涵;選材也脫離古典歌劇偏愛的神話傳奇或文學,童話也入戲;而在世紀末的戰亂及顛沛流離中所衍生的對生命的無奈與反思,也讓作曲家創作出許多自我檢視、探討人生甚至批判社會的作品。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音樂會是誰?」 懸疑氛圍大哉問
作曲家董昭民、琵琶演奏家林慧寬、擊樂家王小尹、導演張藝生首度四人合作的演出「音樂會是誰?」,大膽地對長久以來的形式框架提出一個質疑什麼是音樂?音樂會是什麼?音樂會到底是誰?在刻意營造的懸疑氣氛中,樂曲結合劇情展開,什麼是最終答案?進場見分曉,是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古董大改裝 與當下時空對話
費森斯坦以降,許多導演企圖從現代角度檢驗歌劇演出,尋找一種與音樂之美與力相互匹配的表演形式;也有許多導演努力將傳統劇目和現實生活連結。在他們手中,古典世界不再只是懸空的心靈居所,而能夠幫助我們從中找到與時代的對位關係。歌劇在廿世紀吸引了更普及的觀眾,遠勝其前兩個世紀的創作全盛時期,這正是現代歌劇演出不斷求變求全的成果。
-
藝@CD
聲畫交織 蔣勳磁音傳「美」
由知名美學家蔣勳解說的《聲.情.印象》,是四張不同錄音所組合而成的套裝專輯,透過音樂與畫作的結合,讓整體音響變得更豐富、畫面變得更有想像空間。專輯不以特定的時代或派別作區分,而是以「主題」的方式歸納;沒有刻意找同期音樂家或深奧的旋律來作對應,而以古典、流行、經典改編及全新創作配搭,多樣化,但卻不干擾原有恬適寧靜的詩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聽蘿瑞.安德森說故事
《妄想》 傷逝之情轉化的詩意哀歌
「讓我來告訴你一個故事中的故事,那是一個在我的人生中,有關於激勵、肯定我前進的方法。那是一種誘導的系統讓我做這兒做那兒,然後我從這或那兒得到獎勵。基本上那是所謂紅蘿蔔與驢子的系統。」 「你在驢子前面懸著個蘿蔔,然後開始出發,只要讓胡蘿蔔一直在前面,無論如何,驢子就會從這兒跋涉到那兒。在我的生命中,這一向都進行得非常好。沒有人看到這機制作用或注意到它其實是如何進行的。」 「然後有一天,毫無原因地,我的驢子死了。我站在那兒盯著牠。牠看來是吃太飽了。牠臉上帶著一絲愚昧笑容。我用腳輕推牠。沒動。那獎賞,那承諾,那所有的系統停止運行。我張望著。站在那兒握著這個舊的紅蘿蔔。那塵土不斷飄落在路上。我可以看見遠處有些蒼蠅飛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德國現代音樂鬼才
郭貝爾 隨興揮灑的精確美感
德國現代作曲家郭貝爾,被視為「音樂劇場」的代表人物。二○○三年由德國當代樂團「摩登樂集」訪台演出的《白紙黑字》,首度讓台灣觀眾驚豔於郭貝爾的巧思;八月即將演出的《史迪夫特的事物》,則會帶給觀眾更特別的「無人演出」。探究他歷年的作品,可以發現他最令人讚嘆的不是科技的運用、也不是在舞台上落實聲音裝置的技術,而是他有著工藝家一般的精確度精確的樂譜、精確地實踐時間的藝術,這種將創意完全落實於樂譜與科技的結合之中的能力,在戰後繁花般的當代音樂作曲家中,寥寥無幾。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部意象勝於具象的《西遊記》
導演與文案推翻了或將演變成鬧劇的角色扮演與故事鋪陳,另起爐灶地將《西遊記》精神昇華為「兩段式的生命歷程」。配合著樸實流暢的舞台與點到為止的身段,或許著實讓現場部分想看孫悟空翻筋斗的少年觀眾摸不著頭緒,也賞了節目單引言所謂「中國人不善於抽象的概念演繹」一記耳光。美中不足的是,彷彿刻意走相對通俗路線的音樂,在意境與音響上似與文案的定調不甚契合。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西文化 扯不清的結
每年十月到十二月上陣的「下一波藝術節」,可謂是當代表演藝術的指標展示場,精英製作薈萃,創意新作並榮,可以從中觀察到最新的表演藝術創作趨勢。這次介紹的三齣作品,不論是台灣出品的優人神鼓《金剛心》,中法人員合作的Les Sept Planches de la Ruse,或是取材印度故事、音樂與肢體的Arjuna's Dilemma,都可看出多元文化混融的意圖。
-
舞蹈
影像造夢有成,舞蹈落足無痕
或許是因為劇場太大,音樂熱鬧繁複,影像的視覺衝擊更毋庸置疑地強烈,讓編舞者古名伸在許多片段大量採用群舞、動作群組的方式處理。然而,舞蹈不管在處理所謂易變的愛情也好,或是人際關係猜疑的議題也罷,都因處理主題的方式過於龐大,使得舞蹈的情感無法深化,舞者吃力再勤快的動作,也被影像和偌大的劇場給吃掉,而顯得虛弱不堪。
-
深度藝談
歌劇製作,就是要以音樂為中心
葛哈德‧布魯納博士為歐洲資深的舞蹈與歌劇製作人,曾邀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赴歐導演歌劇《羅生門》。此次應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之邀,擔任第一屆台新藝術獎決選評審,並榮任評審團主席。藉此機會,並與本地藝文愛好者分享他對音樂劇場與歌劇製作的看法。以下即為講座記錄摘要。
-
專輯(一)
織縱在眾聲喧嘩中
雖然歐洲各地包羅萬象以新音樂為主題的音樂表演活動和音樂節,如同六年前多惱爾興根音樂節(Donaueschinger Musiktage)的情況一樣,常常因為財務問題而告急。不過從國外(如台灣)的角度來看,歐洲尤其是德語區(德、奧、瑞士三國),在新音樂的領域上似乎特別得到上天的眷顧。包涵廣播電台、音樂編輯和音樂節等的音樂基礎建設實際上已經根深柢固難以撼動。
-
里程碑 Milestone
劇場.音樂劇場.喜歌劇院
費森斯坦清楚地認知到,劇場的生命就在舞台上,在正式的幕啓至幕落的那段時間裡,每一次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劇場生命,不會被重覆,所有的準備就是為了追求那相當短暫、獨一無二的完美,這就是所有「劇場人」的宿命。
-
台前幕後
戲劇音樂小檔案
提到戲劇音樂,你會想到什麼?百老匯的音樂劇?還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歌劇?其實你想的都沒有錯,只是我們的思考空間可以再大一點兒,這是一種由音樂產生戲劇的新創作方式,它並不一定要是人聲演唱,器樂演奏也可以製造出戲劇效果,而凡是以這種戲劇音樂爲主角的劇場,我們都可以稱之爲「音樂劇場」。 音樂結合戲劇的新風貌 就現代音樂的創作手法而言,作曲家們大致可分爲兩個方向。一種作曲家是極盡各種可能,創造出新的音響,像約翰.凱吉(John Cage)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把螺絲釘裝在鋼琴琴弦上,讓鋼琴發出許多奇奇怪怪的聲音,幾乎使古典鋼琴家們抓狂,目的只爲改變大衆對鋼琴的刻板印象;而另一種作曲家則是讓音樂結合新的元素,使它產生迥然不同的風貌,戲劇音樂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戲劇音樂源起於德國,後來漸漸風行到整個歐洲,像德國作曲家卡格爾(Mauricio Kagel)及法國作曲家阿貝吉斯(Georges Apergh-i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法國「圓三重奏」則是勇於嘗試各種戲劇音樂,因此許多作曲家都喜歡找他們當作「實驗品」,甚至依照他們三人的個性,爲他們量身訂做新的作品。 曾經在法國跟隨「圓三重奏」團員佳斯棟.席勒維斯特學習戲劇音樂的打擊樂家吳思珊認爲,戲劇音樂和一般音樂不同的是,戲劇音樂有角色的設計,不同個性的演奏家會詮釋出不同的效果,像她在法國留學初期,由於法語還不是非常流利,只好拼命表現「巧笑倩兮」的模樣,因此常被分配到一些「文靜乖巧」的角色,讓不少台灣友人跌破眼鏡呢! 身兼歌者、演員、演奏者的音樂家 簡單地說,戲劇音樂就像是一齣戲,作曲家們是編劇兼導演,而音樂家們就是演員了,戲劇音樂著重的不祇是演奏出來的音樂,演奏的過程也佔有同樣的份量。例如「圓三重奏」演奏阿貝吉斯的作品《聲音的偵察者》時,佳斯棟雖然用力敲擊鼓面,卻沒有發出聲音,他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尋找聲音的驚奇與不安;而威利則輕易地找到發出聲音的方式,自得其樂地演奏著;最後,尙皮耶試著以暴力的方式來對抗靜默。這些動作完全是作曲家依照三位音樂家的個性而設計的,而這種作法徹底顚覆了一般人的音樂邏輯,形成了對比性的戲劇效果,也吸引觀衆去探索下一段
-
焦點
請你來當演奏家、作曲家
傳統音樂會型式總是演出者在台上演奏,聽衆端坐在觀衆席上聆聽,兩者的互動僅在演出完畢的幾分鐘鼓掌間。如果有一天,觀衆可以上台和演奏者一同演出,甚至創作樂曲,將是什麼樣子?「音樂萬花筒」系列以「預置鋼琴」、「視覺音樂」、「音樂劇場」、「即興音樂」四種型式打破以往僵滯的演出型式,呈現出音樂的多種面貌,也提供創作者另一種省思。
-
新浪潮
奇才!蒙克! 一個歌唱、舞蹈、戲劇、電影、表演藝術家
瑪若迪斯.蒙克把自己的表演形式稱爲音樂劇場(Musical Theater),她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強烈的個人風格,已爲自己奠立了大師的地位。在「新浪潮」的新闢單元裡,我們將邀請國內編舞家爲讀者陸續介紹心目中影響當前舞壇思維的重量級人物。
-
演出評論 Review
朱宗慶打擊樂團冬季公演「音樂劇場」 聽後感
「朱宗慶打擊樂團」在文建會的經費補助下,克服了龐雜的樂器問題,培養了良好的表演默契,表現了對國人作品的嚴謹演出態度這些都是値得稱許的現象,也是它整場演出成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