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門町(下)
專欄 Columns

西門町(下)

我算是很不常逛西門町的,要去,多半是去國軍文藝中心看京戲,從十六、七歲就開始花錢看戲,把當時台灣最好的、三軍各劇團的演員,從年輕看到他們中年,再從中年看到他們退休,我也就不再去那個地方了。因為傳統戲曲,完全是看演員,精采的演員不在台上了,觀眾也就散了……

我算是很不常逛西門町的,要去,多半是去國軍文藝中心看京戲,從十六、七歲就開始花錢看戲,把當時台灣最好的、三軍各劇團的演員,從年輕看到他們中年,再從中年看到他們退休,我也就不再去那個地方了。因為傳統戲曲,完全是看演員,精采的演員不在台上了,觀眾也就散了……

在西門國小旁邊的巷子裡,有個推三輪車來賣甜不辣的,很多海專的學生,把它當作逛西門町的第一餐,它若沒出現,我們都很悵然。同學們在西門町花錢最多的,當然是看電影和坐咖啡廳,到中華商場訂做衣服、買鞋子,或者挑選新上市的「袖扣」、「唱片」。在賣刀子和賣銅幣的一些商店徘徊,這棟逛完了逛那一棟,最後逛到西門町中心地帶,找個地方坐下來,看女生,順便也讓人看看。

那些年,我的京劇歲月……

但是,我算是很不常逛西門町的,要去,多半是去國軍文藝中心看京戲。從十六、七歲就開始花錢看戲,把當時台灣最好的、三軍各劇團的演員都看遍了,從年輕看到他們中年,再從中年看到他們退休,我也就不再去那個地方了。因為傳統戲曲,完全是看演員,精采的演員不在台上了,觀眾也就散了;換句話說,今天如果還有像梅蘭芳、余叔岩、金少山、楊小樓、蓋叫天那樣棒的演員,那,法國人都會坐飛機來看的,因為精采。

當年的西門町萬年大樓剛蓋好時,也曾經是一個亮點,人潮擁擠型的地方。它每一層樓的買賣不同,有百貨公司,有中餐、西餐廳,有歌廳,有電影院。每一層樓還有它的名稱,我最最常去的是四樓麒麟廳,專演京戲,票價不貴,還分下午場、晚上場,下午多半為武戲,我愛看,而且老外也愛看,每位還附送一杯飲料。經常看了一半,一遊覽車的外國人被帶進場,看了二、三十分鐘,又站起來走了,剩下我這種少數死忠武戲的本地觀眾。

當時有一個出身大鵬劇校的演員叫「筱飛雲」張復樁(如果我沒寫錯的話),他的功夫就是在麒麟廳每天下午的認真而賣力的演出中,大有精進,更上層樓;可惜這麼好的演員,也凋零了,真感謝他曾經讓我崇拜,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做「戲台上等於是半個少林」的老話,我覺得奧林匹克的墊上體操選手,動作都沒有他好看,沒有他過癮,沒有他美。而他還不算武生行當中的大家,我都迷死了。

這些年,嶄新的西門町……

現在的年輕人,經常用西門町的街頭,來展示他們的才藝,當然是好事,但是要經常去,不能只當成一種商業宣傳,或者隨意亮相而已,會可惜了,要經常去,努力地,盡情地,細水長流地去利用那個地方的人潮,玩出自己的本事,玩出西門町的文化記憶。有太多太多的成長回憶在西門町,國軍文藝中心來看戲的觀眾,有張大千、張群,老一輩的許多畫家、名人……文藝中心三樓有個咖啡廳,經常看到一些當年有名的詩人,在聊天抬槓。四樓有畫展。

如今,西門町已經從上世紀九○年代沒落了一陣子,被北市新興起的東區,快速地取代,但是,了不起的是,西門町的商家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群起有組織地反省、思考,試著重新構思一種規劃,來美化西門町,改變西門町,進來了許多好的百貨公司、美麗的小旅館、亮麗的小商店,便捷的交通優勢,廿四小時的生活狀態,漸漸又將要打造出一個嶄新的西門町,來迎接一代一代不同的新人類,進去,消費,留下記憶,製造記憶……西門町,任誰都曾經喜歡去,又被淡忘,但是終究又會回來的一個、台灣人形容不清楚的——浪漫地區。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