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傑宏.貝爾的網路演出,身上穿了無數件T恤,隨著衣服一件件被脫下,傑宏.貝爾有時大聲念出上頭的文字,有時隨著衣上印的指令動作。(© Tate)
倫敦

BMW與泰德美術館合作 實驗網路“Live”表演

泰德現代美術館與BMW推出了一系列「表演室」計畫,結合科技與社群媒體,打破「空間」,藉由網路,讓觀眾同步觀賞網路上的「表演」,觀眾還可以選擇用Google+、臉書、推特來「同步」加入討論演出。該計畫首場由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擔綱,演出舊作Shirtology,探討身體與語言間的關係。

泰德現代美術館與BMW推出了一系列「表演室」計畫,結合科技與社群媒體,打破「空間」,藉由網路,讓觀眾同步觀賞網路上的「表演」,觀眾還可以選擇用Google+、臉書、推特來「同步」加入討論演出。該計畫首場由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擔綱,演出舊作Shirtology,探討身體與語言間的關係。

星期五的晚上,你結束一週的工作,正準備要去看表演。你不往劇院走,而是回家;不穿晚禮服,而是換上你最舒適的家居褲。你再三確認旁邊不會有惱人的鼾聲與咳嗽聲,摩拳擦掌,打開螢幕接上網路,找到最舒服的姿勢,準備來看場“Live”演出。

且慢,這應該不能叫“Live”,應該叫「實況轉播」吧?可是演出現場沒有觀眾,一個也沒有。真正的「觀眾」在網路另一端的電腦前,正忙著上推特(Twitter),你一言我一語地在視窗邊欄,同步討論起演出來。這是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與BMW推出的一系列「表演室」計畫,結合科技與社群媒體,打破了「空間」的局限。藉由網路,即便在八千里外的觀眾,算好時差,也能同步觀賞,甚至毋需踏出房間一步。觀眾可以選擇用Google+、臉書、推特來加入對話,為此活動而特創的井字標籤(Hash Tag)“#BMWtateliveQ”歡迎觀眾自由連結來提出問題,而大家最愛問的是:「如果沒有人在看,這還算是『表演』嗎?」還有「『現場』演出,是指在『同一個空間』裡嗎?透過連線觀看,算不算?」

挑戰「現場演出」的定義與經驗

泰德美術館的新嘗試,挑戰「現場演出」的定義與經驗。首場演出,由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Jérôme Bel)擔綱,改編自他的舊作Shirtology,探討身體與語言間的關係。時間到,只見傑宏.貝爾獨自走進房間,除了白牆,沒有其他布景。看似身形臃腫的演出者,身上穿了無數件T恤,就如同你我衣櫃中都有的基本款,只是顏色長短袖不一,上頭印有各式圖案、文字、漫畫或樂譜。隨著衣服一件件被脫下,傑宏.貝爾有時大聲念出上頭的文字,有時隨著衣上印的指令動作,或是模仿圖案擺動身體。演出最後,他只穿著一件純白T恤,沒有謝幕,默默轉身走出房間,關上門。「我們該在哪個段落鼓掌啊?」推特上,有觀眾這麼問。

透過網路,觀眾可以多種方式參與演出,早在二○○九年,Youtube交響樂團便在網上公開徵求團員。世界各地的音樂家自由下載樂譜,並上傳影片參加甄選,最後齊聚一堂,公開演出外加線上轉播。而社群媒體也早已成為藝文團體行銷的利器。泰德美術館的計畫,則結合兩者,突破另一層次。此實驗一方面消弭不少阻擋觀眾參與的障礙,不用購票,不必煩惱交通;另一方面,又不禁讓人疑惑:少了觀眾面對面與演出者互動,是否會減少觀賞當下的感動?

五場「演出」延伸藝術可能

看完演出後盤迴腦海的這些問題,還有好幾次機會可以反芻思索。泰德美術館共計畫一系列五場演出,繼傑宏.貝爾後,還邀請生於阿根廷的帕布羅.伯斯坦(Pablo Bronstein)為此計畫特別創作「君士坦丁堡萬花筒」(Constantinople Kaleidoscope)。現年卅五歲的伯斯坦,擅長繪畫建築草圖及空間設計,在新作中利用鏡子創造視覺陷阱,讓十位舞者以極簡動作起舞。在伯斯坦之後,還有美國藝術家暨作家愛蜜麗.羅伊斯登(Emily Roysdon)以表演、裝置藝術、文字及影像作為媒介,延伸討論政治「狂熱抗拒」(ecstatic resistance)的概念。哈瑞.佛萊契(Harrell Fletcher)及錄像藝術家瓊.喬納斯(Joan Jonas)也將在此計畫中呈現他們的作品。透過這次嘗試,科技與現場表演的革命與創新,又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延伸了藝術的無限可能。

 

相關網站:BMW Tate Live: Performance Room www.tate.org.uk/whats-on/tate-modern/eventseries/bmw-tate-live-performance-room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