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那麼些年的老歌伴唱,我終於了解我的外公有多厲害,不管我彈什麼歌,大家唱什麼調,他老人家總是能輕輕鬆鬆地跟著音樂,讓他絕佳的音感和音樂直覺帶領他的手指,從不彈錯一個音。這時我發現,我之前對他這種「不會看譜就不會成功」的想法簡直就是大錯特錯。因為,不管何時,只要有人點了歌,他都能立即伴唱,不像我,總是要等到我找到譜才能開始。
前幾天,我找到了一張大約是我十一歲時的照片,在我家客廳照的,我很專心地在彈鋼琴,我的外公站在我身後彈著吉他。
我的外公生於一九一三年,一個很窮苦的年代,在大部分的家庭中,都會有很多的小孩嗷嗷待哺。所以,他小學還沒畢業,就決定要離開家去找個不會讓自己餓死的工作做。也因此,我從小就常聽他說起各個不同工作的事,像是:送報、擦鞋、送冰箱要用的大冰塊……他是個非常刻苦耐勞的人,他從這些工作中得到了很多經驗,最後,他靠著這些經驗,開始經營自己的建築事業。他也是從這些經歷中,學習到如何彈吉他。
但是,我的外公並不會看樂譜。在我的認知當中,會演奏音樂的人不可能不會看譜,認譜是學音樂的基本功夫。對我而言,這就好比一個連加減法都不會的人,怎麼成為會計師一樣!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我實在無法接受學音樂的人不會數拍子、不會認音符、不會看譜。
充滿歌聲的歡樂家庭聚會
在十九世紀的歐美國家,鋼琴這項樂器占據了家庭娛樂中最重要的地位,它通常會被擺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一般家庭中,女孩們都一定要學鋼琴,在晚飯過後一定會有音樂演奏。但是到了廿世紀初,因為自動鋼琴和留聲機的出現,慢慢地改變了這樣的景況,大家不必再大老遠跑去音樂廳聆聽拉赫瑪尼諾夫演奏,他們寧可買他的唱片,留在家中慢慢欣賞。到了一九三○年代,廣播興起,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收音機,鋼琴開始失寵。到了一九五○年,大部分家庭都買了電視機,鋼琴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它甚至被趕出了客廳,或是任何會干擾別人看電視的地方,成了家中名符其實的「家具」。
我小的時候,電視也曾經成為我們家的主角。但是在我差不多十歲時,媽媽買了兩本讀者文摘出版的歌曲集,這些曲集包括了流行歌、愛國歌、民謠、百老匯選曲等等。它們被改編成不會太難的鋼琴曲,我只要練個兩三次就可以流暢地彈奏;另一個特色就是,譜上都會附有字體很大的歌詞,所以大家可以在我彈這些曲子時,圍在鋼琴旁唱著歌。
這些樂譜完全改變了我們家庭節日聚會的模式,像是感恩節、聖誕節或復活節,我們不會一吃飽就窩在電視機前,反而,有人會拿起樂譜開始挑歌,接著我會走到鋼琴前開始彈琴,這時,我的外公也會拿起他的吉他一起加入。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大家都會很開心地歡唱著。不管是有聽過或沒聽過,反正只要圍到鋼琴旁看歌詞,就可以唱。原本這些歌都是我從沒聽過的「老歌」,但幾年下來,我全學會了。
外公真的很厲害!
經過那麼些年的老歌伴唱,我終於了解我的外公有多厲害,不管我彈什麼歌,大家唱什麼調,他老人家總是能輕輕鬆鬆地跟著音樂,讓他絕佳的音感和音樂直覺帶領他的手指,從不彈錯一個音。這時我發現,我之前對他這種「不會看譜就不會成功」的想法簡直就是大錯特錯。因為,不管何時,只要有人點了歌,他都能立即伴唱,不像我,總是要等到我找到譜才能開始。
這兩本讀者文摘歌曲集不但讓我學到為數不少的老歌,也讓我了解到我的外公真是個貨真價實、偉大的音樂家!也因為這兩本歌譜,我的客廳沒有電視,但有一台平台琴。你要不要點首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