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創意落實與舞台技術的缺失,本次的演出卻掌握住觀眾共鳴的關鍵:音樂的感動。殊不知成功的文本有如景陽崗的猛虎,成功的改編讓你當武松,失敗的改編就是盤中飧。至於「瘋搖滾.硬台灣」,呃,姑且稱做「老虎與我」吧……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瘋搖滾.硬台灣」
3/18 台北 國家音樂廳
從行銷話題、宣傳力道、實驗精神與顛覆傳統上,廣藝愛樂在「台灣靚樂」計畫上的出招頻頻,無異是此間的古典音樂表演團體中,一位既雄心勃勃又能量十足,單劍闖江湖、神佛皆無視的狂野小子。作為一個「非典型交響樂團」,本場「瘋搖滾.硬台灣」,正好再次檢視廣藝愛樂對於表演藝術而言,究竟是另闢蹊徑,抑或進退維谷。
《我,期待》是當天最傑出的作品
對於一個在演出中如此「不安於室」的表演團體,本場演出仍暴露出該團至今仍不擅長的缺失:舞台效果。舉例而言,兩位指揮在演出中的更換服裝缺乏意義、兩位八家將在《搖滾.神將》中的亮相,從出場的時刻到登台的理由,都讓人很難被說服。最嚴重的莫過於舞台音響系統,從揚聲器中發出的底噪聲整場不間斷,有觀眾甚至向櫃檯詢問:「今天空調聲音怎麼那麼大?」
相對於創意落實與舞台技術的缺失,本次的演出卻掌握住觀眾共鳴的關鍵:音樂的感動。殊不知成功的文本有如景陽崗的猛虎,成功的改編讓你當武松,失敗的改編就是盤中飧。至於「瘋搖滾.硬台灣」,呃,姑且稱做「老虎與我」吧……
《我,期待》張雨生主題小提琴協奏曲,是櫻井弘二(Koji)為已故的音樂夥伴所譜寫的新曲,並由謝怡芬(Janet)擔任小提琴獨奏。「素人以上職業未滿」的Janet,在硬碰硬的協奏曲中,與管絃樂團正面對決,演出前著實令人捏把冷汗。但當天在演出中,謝怡芬卻以對音樂與作品的虔誠及尊敬,不僅贏得信任,其態度也足以令許多驚才豔羨卻交差了事的獨奏家汗顏。誠然,櫻井弘二在編曲與配器上的貼心,絕對是幕後最重要的守護者。Koji選取了十首張雨生的歌曲,以《我期待》的主題作為樂段的串連。由於對於改編文本與原曲作者的熟稔,以及作曲家自身長期與跨界表藝團體的合作經驗,都使得本闕協奏曲從完成度、成熟度與演出效果而言,都堪稱是當天最為傑出的作品。
下半場的羅大佑管絃組曲無異是本場重頭戲。四首分別代表羅大佑三段時期的作品,由三位分屬兩岸的編曲家操刀,也說明羅大佑在華人世界搖滾教父的地位。當耳熟能詳的音樂主題揚起,觀眾過往生命情懷中,那個有羅大佑音樂陪伴的往昔歲月旋即歷歷在目。令人扼腕的是編曲家們對於這四首作品的改編,較多的狀況僅是擷取了主旋律,另外搭配重新編寫的橋段融合,卻揚棄了原曲織體中的豐富元素,殊為可惜。幸好終場前羅大佑本尊登台,指揮樂團起奏並擔綱《火車》的鋼琴主奏,將全場的激情推到最高點。安可曲是令人動容的一刻,羅大佑以鋼琴獨奏,帶領全場合唱鄧雨賢的《望春風》。「沒有一百年前的鄧雨賢,就不會有今天台灣的流行音樂」,羅大佑的這句話,讓本場「台灣搖滾交響」,以追本溯源做了完美的結束。
人不學不知,劍不磨不亮
平心而論,以廣藝愛樂本次的演出,在正負交錯的方程式中,仍可推導出第一象限的上升向量。或許在一百年之內,廣藝愛樂永遠無法成為柏林愛樂。但在十年之內(樂團自我期許是五年),完成「廣藝愛樂 台灣靚樂」的目標絕不是空想(以發表國人作品為重,觀眾習慣到音樂廳欣賞新作品,成為創作者活動基地……)。其真正的關鍵,仍在如何掌握節目的本質,而不迷失在捨本逐末的枝節,甚至進一步截長補短,精益求精——就像本場由「亂彈」詹勳偉譜寫的《搖滾.神將》,既有少年生猛的衝勁與活力,亦兼作曲技法與編曲效果上的年少青澀——人不學不知,劍不磨不亮,這正是廣藝愛樂的正面意義。如果沒有這樣的發表空間,讓他們上哪兒練劍呢?
細膩而緊密地掌握每個環節,徹底服膺於節目的本質——其實對觀眾而言,一場好的音樂會,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