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劇場的觀摩展演,今年更配合市民話劇大賽,邀請香港、台北、北京及上海市等四部原創新作加盟「華語小劇場」單元。(攝影 李翠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首屆「市民話劇大賽」 在地風景精采入戲

上海戲劇谷自二○一一年開始推動「市民劇場」,吸引了各區縣的戲劇愛好者踴躍參與,今年更舉辦首屆「市民話劇大賽」,鼓勵市民以發生在滬的身邊人事為素材進行創作,反映當代社會和現實生活。而配合比賽,「市民劇場」觀摩展演也擴大邀請香港、台北、北京的演出參與,使市民足不出「滬」,便可盡收四城五劇的混搭藝術盛會。

上海戲劇谷自二○一一年開始推動「市民劇場」,吸引了各區縣的戲劇愛好者踴躍參與,今年更舉辦首屆「市民話劇大賽」,鼓勵市民以發生在滬的身邊人事為素材進行創作,反映當代社會和現實生活。而配合比賽,「市民劇場」觀摩展演也擴大邀請香港、台北、北京的演出參與,使市民足不出「滬」,便可盡收四城五劇的混搭藝術盛會。

四月的上海總是忙碌且熱鬧,主要的表演獎項,多都在此時發布,除了票房和口碑之外,能受到評審的青睞和肯定,也是檢驗演出成果的手段之一。今年靜安區「壹戲劇大賞」的得獎名單,將觸角延伸到更多城市(北京和深圳)的演出範圍項目,入圍中的劇目,你看了其中的幾部戲,可說明了該劇目的巡演影響程度,也可以判定你究竟是否夠格當一名戲劇的鐵桿粉絲。今年的得獎作品,似乎以大戲大製作大明星見長,這種複製影視創作的規模,逐漸成為劇場製作的主流樣態,全球首演加上全國巡演,新型的營利模式浮上檯面,擠壓了中小劇場的演出市場,挑戰著劇場實驗創作的生存方向。

零門檻的市民劇場

盛典的光芒淡去,年度華麗的轉身後,戲劇谷在原有「市民劇場」的基礎上,推出了首屆「市民話劇大賽」,這是源自推動文化建設而形成的公益品牌項目,自二○一一年舉辦以來,吸引了各區縣的戲劇愛好者,共享這一場文化饗宴。市民劇場主打零門檻劇場、市民大舞台的特色文化服務,首屆的話劇大賽,在全市範圍內展開區縣選拔和競賽,鼓勵市民以發生在滬的身邊人事為素材進行提煉和加工創作,並充分利用在地資源如名人軼事、歷史風情、市井生活、文化特色等,以戲劇為媒介,反映當代社會和現實生活,形式限定在話劇、音樂劇和音樂話劇三類,長度卅分鐘左右,將自區縣、行業系統、駐滬部隊、市直屬機關入選決賽的團隊中,評選出卅支優秀劇目,另有若干單項獎目,由五十名專業評審和社會學者、市民代表組成的評委庫,從中抽取再組成賽事評委會,和壹戲劇大賞的評選有異曲同工之妙。

華語四城 人文關照

市民劇場的觀摩展演,自世博年啟動,由原來的京滬兩地為主力,從而引進香港增至三城;今年更配合市民話劇大賽,鼓勵大家更多更好的參與,邀請香港藝穗民化節《期限》、台北國際藝穗節《美味型男》、北京青年國際戲劇節《合夥人》及上海市大學生話劇節《人民警察》的四部原創新作加盟「華語小劇場」單元。此外還推出戲劇實驗場《玉禪師》、市民戲劇面面談主創演後談等活動,領略華語城市各具特質的文化風貌和市民戲劇的多樣色彩,使市民足不出「滬」,盡收四城五劇的混搭藝術盛會。

華語小劇場的四齣劇,內容貼近社會現實和大眾生活,聚焦普通人的個體生命價值,既包容地域文化的差異,也體現戲劇精神的開放與人文情感。其中來自北京的《合夥人》,妙趣橫生卻發人深省,一幕幕驚險刺激的尋寶過程,集結了各種準賣座的商業元素,被觀眾稱為舞台版的《人在冏途》,開啟了一扇民國公路戲劇傳統風景;超越劇場演出的《期限》,以綁架和失蹤切入,雖然是香港民間戲劇的原創作品,帶給觀者的共鳴,遠比現實題材的《人民警察》更具深意的人性思考,全劇以粵語演出,演出後的熱情互動座談,顯示溝通的障礙不在於形式,而是尋找到心靈感染力的核心。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