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屋》以惡搞喜劇的方式來嘲諷政治人物。(Tristram Kenton 攝 Jo Allan PR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會百態搬上台 戲裡戲外狀況多

英國的上議院與下議院經常衝突連連,高潮迭起,劇作家紛紛把握機會推出以英國國會為主題的戲劇作品。《議會》以一九七○年代的英國為背景,根據「懸峙國會」事件加以改編,呈現出許多源遠流長的國會禮俗。《鴨屋》則是用惡搞喜劇的方式,將國會議員浮報費用的醜聞以戲劇手法加以嘲諷。

英國的上議院與下議院經常衝突連連,高潮迭起,劇作家紛紛把握機會推出以英國國會為主題的戲劇作品。《議會》以一九七○年代的英國為背景,根據「懸峙國會」事件加以改編,呈現出許多源遠流長的國會禮俗。《鴨屋》則是用惡搞喜劇的方式,將國會議員浮報費用的醜聞以戲劇手法加以嘲諷。

英國的議會制度源遠流長,上議院(House of Lords)與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分別由貴族及民眾直選的國會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MP)組成。許多數百年的儀式和傳統仍保留至今。一如女王每年都會主持的議會開議典禮,又如下議院執政與反對黨議員分坐議事廳兩側,面對面的座椅距離必定是大於兩劍相接的長度,以避免一言不合,議員間揮劍相向。激辯、投票、杯葛議事……議會百態,往往才是一個國家檔期最久的定目劇。

以戲劇嘲諷國會百態

既然會議種種高潮迭起,劇作家也自然不會放過把政治搬上舞台的好機會。近年來以英國國會為主題的作品包括國家劇院的《議會》This House及《鴨屋》The Duck House。《議會》以一九七○年代的英國為背景,一九七四年,當時的英國政府欲振興工業,計畫的實現卻不如預期。社會上彌漫騷動,礦工罷工潮起,經濟萎靡,當時首相希思(Edward Richard George 'Ted' Heath)要求女王解散國會,提早進行議員選舉,結果組成了沒有政黨過半的「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議會》便根據此一真實事件加以改編,演出國會中的種種衝突與溝通。劇中演出許多源遠流長的國會禮俗,例如議會開議前,被選為主席的人選,必須盡其所能逃離主席台,而其他議員得將主席給拖上去。此習俗源於主席必須向君主報告國會意見的體制,若君主聽了什麼不愛聽的,主席得小心要倒大楣了。無怪乎,得靠其他議員威逼善誘,主席才肯執行職務。

議員浮報帳款醜態百出

若《議會》呈現的是無奈的政治現實,現正在西區劇院上演的《鴨屋》則是用惡搞喜劇的方式,來嘲諷政治人物。以○九年的國會議員浮報費用醜聞為主題,從電視脫口秀出身的兩位編劇Dan Patterson和Colin Swash以戲劇手法,嘲諷被媒體追查浮報開支的種種議員醜態。在《每日電訊報》的揭露下,千奇百怪的核銷品項被攤在陽光下:議員Viggers在自家池塘上裝了浮在水面上的鴨屋,要價一千六百多英鎊,卻記在帳上,要納稅人買單;另外還有議員報帳買了六百英鎊的懸吊花盆和植物、或是買了七百三十英鎊的電動按摩椅等等,讓許多議員顏面盡失。不僅有議員因此辭職或判刑,當時的首相高登.布朗(James Gordon Brown)亦為此公開道歉。

在《鴨屋》劇中,虛構的議員Robert Houston也捲入了這場風暴中,平日習於浮報開支的Houston,面對來調查的人員,努力地想要湮滅證據:把報公帳買來的按摩椅藏起來、十數個懸吊花盆藏進櫥櫃;至於水上鴨屋只好搬進屋裡,偽裝成俄籍女傭送的娃娃屋。慌亂之中,卻又發現雇用的俄籍女傭其實是非法打工,只得匆匆將她資遣。一時間狀況百出,「鴨」飛狗跳,嬉笑惡搞,笑聲不斷。然而在戲劇之外,製作單位在節目單中也邀文探討這起國會醜聞的背後意義: 國會議員是否得到與其工作相符的報酬?整體報帳制度是否不合時宜?

《鴨屋》在西區上演兩個多月後,二月初媒體披露英國掌管移民事務的部長Harper,最近重新清查他所雇傭人員的工作簽證,才發現他雇用多年的清潔員,其實並未具備在英國工作的合法身分。為此,Harper向首相提出說明並辭去相關職務。政治可以如戲,誰知戲也不巧預言成真?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