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型長號演奏家尤根.范雷彥獲獎無數,且博古通今,是少數同時專精於巴洛克長號和現代長號的獨奏家。(©Marco Borggreve 攝 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長號名家尤根.范雷彥擔綱

台灣首演長號經典 與美人魚優游共舞

長號歷史雖久,但相較於其他管樂器,獨奏曲目實在少得可憐。這次NSO特別邀請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長號首席范雷彥,演出難得在台灣聽到的兩首長號經典樂曲。范雷彥博古通今,是少數同時專精於巴洛克長號和現代長號的獨奏家。這兩首相距兩百多年的經典作品,讓我們見識范雷彥悠遊於不同時代風格的大師風範。

長號歷史雖久,但相較於其他管樂器,獨奏曲目實在少得可憐。這次NSO特別邀請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長號首席范雷彥,演出難得在台灣聽到的兩首長號經典樂曲。范雷彥博古通今,是少數同時專精於巴洛克長號和現代長號的獨奏家。這兩首相距兩百多年的經典作品,讓我們見識范雷彥悠遊於不同時代風格的大師風範。

NSO「美聲長號與美人魚」

4/11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聖經》中多處提及古代以色列地區使用的各種銅管樂器,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將經文譯成德文時,大多將之譯成「長號」(Posaune),以致德語地區常形成一種「長號是自紀元前就存在的古老樂器」的錯誤印象;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英國。事實上,長號這項樂器,直到十五世紀才出現於德語地區。

優異技巧引發創作靈感

十六至十七世紀,不論在宮廷或教會裡,長號皆備受重用;但是,自十七世紀末開始,長號的使用大幅衰退,直到十九世紀後半才重新受到重視。也因此,相較於長笛、雙簧管、低音管、法國號和小號等其他管樂器,十八世紀寫給獨奏長號的曲目實在少得可憐。

里奧普.莫札特(神童莫札特的老爸)的長號協奏曲,便是十八世紀極少數長號的獨奏曲目之一。噢,不,它其實也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曲目」,而是一首九樂章小夜曲當中的第六至第八樂章。如同許多寫給獨奏樂器的曲目,這「三個樂章」是受到一位天才演奏家的啟發而創作:長號演奏家葛胥拉特(Thomas Gschladt)的優異技巧,不但啟發了老莫札特,也讓米凱耶.海頓(Johann Michael Haydn)為他創作了另外三個協奏樂章。

瑞典長號演奏家林德貝格(Christian Lindberg)以技巧精湛聞名,如同葛胥拉特,林德貝格也啟發許多作曲家為長號創作獨奏曲目,義大利作曲家貝里歐寫給長號和管絃樂團的《孤獨》便是一例。《孤獨》充滿艱澀的技巧與奇特的音響,並以其獨奏和樂團各行其是的冷酷,充分展現貝里歐的匠心獨具。

演奏家博古通今展現大師風範

受邀擔任這次NSO「美聲長號與美人魚」音樂會獨奏的尤根.范雷彥(Jörgen van Rijen),同樣是萬中選一的天才型演奏家。廿二歲即當上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長號首席的范雷彥,除了頂尖樂團團員的身分之外,還是個獲獎無數的獨奏家。而且,不同於擅長當代曲目的林德貝格,范雷彥博古通今,是極少數同時專精於巴洛克長號和現代長號的獨奏家。老莫札特和貝里歐這兩部相距兩百多年的經典作品,正是讓我們見識范雷彥悠遊於不同時代風格之大師風範的大好機會。

和兩首長號協奏曲目搭配的,分別是《巴黎》交響曲和《美人魚》。前者是莫札特最受喜愛的交響曲之一,後者則是齊姆林斯基(A. Zemlinsky)根據安徒生同名童話故事所創作的三樂章管絃樂幻想曲。齊姆林斯基的作品一九○五年首演於維也納,首演雖大獲成功,作品卻被遺忘了近八十年,直到一九八四年才第二次獲得演出。重新被發掘後,這部敘事生動的《美人魚》成為音樂會上相當受歡迎的曲目,也成為齊姆林斯基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