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音樂的發展如其他產業文明一般,經過歷史長期點滴沉澱,匯流成河,在每個時代發出它獨特的聲音;原住民的天籟之聲在傳唱六十年後,仍深深感動著我們,而四百年前傳入台灣的漢族音樂,乃至於一百多年前在台生根發展的西洋音樂,都充實並轉化成寶貴的台灣音樂,近代台灣的作曲家們,就在此基礎上,創造出許多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心聲,而此次「聲動!福爾摩莎」音樂會是民間文教基金會,主動參與並鼓勵台灣作曲家創作的實際作為。
NSO精選—聲動.福爾摩莎
4/24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源起
在一次電話中,我的好友——侯王女士,談到藝術創造的可貴性,她提到春之文教基金會,過去由春之畫廊、長期鼓勵藝術家創作之計畫,到今日與國藝會「藝企平台」合作中的「東鋼藝術家駐場創作專案」計畫,甚至成立「橘園國際公司」,積極推動台灣文創產與世界接軌,已做了許多在視覺方面成功的案例。她很想在「音樂」方面也能有所作為,請教我如何開始。我聽了以後內心十分感動,立即採取行動,「聲動!福爾摩莎」就在這次的電話閒聊中誕生;約定好計畫由我策畫,春之文教基金會全力贊助,並由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執行,這也是兩年前開始發想,今年四月才能完整呈現給大家的一項文化工程。
稱之為文化工程,是因它工作內容龐雜,一方面需要作曲家們的創作,創作又需要時間,也需要演出;演出需要指揮家、樂團及演奏家們的練習和表演。就在進行的同時,兩廳院的「樂典」計畫正如火如荼地宣告執行,於是將雙方美意撮合而這項由國家交響樂團與兩個文教基金會的合作計畫行政作業就此展開,成果也將納入「樂典」的內容,成功地示範了一次音樂的「藝企」合作典範。
曲目內容
「聲動!福爾摩莎」音樂會將演出三首新作品,一場音樂會之曲目全部都是新創作品時,對演奏者、作曲家和來參與的聽眾來說都是一件深具「挑戰」的經驗。
第一首曲子由作曲家黃思瑜所創之《紅月傳說》登場,思瑜出生於台灣高雄,一九九六年自文化大學畢業後赴澳洲墨爾本大學深造,二○○七年轉赴美國羅德島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事Dr. Geoffrey Gibbs教授,她創作曲數已逾六十餘首,是年輕輩的傑出作曲家。《紅月傳說》靈感來自中國的月蝕傳說「天狗吃月」,全曲分為三部分:〈序-目連打開地獄之門〉、〈天狗逃獄了〉、〈天狗食月〉。故事的內容如下:傳說中有位叫目連的公子,天性善良孝順,但卻有一位生性暴戾的母親。由於其母為惡多端,死後玉皇大帝把她變成一隻狗並打入地獄,目連為了救母,用錫杖打開地獄之門救出母親,但母親不知悔改,逃到天上找玉皇大帝算帳卻未能找到,反而把月亮和太陽吃掉,讓世界陷入一片黑暗。思瑜以音樂來敘述古代傳說,其抽象性十分強,但也顯現出她的創作功力。
第二首曲目是金希文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和金老師一起工作已有許多次的經驗,二○○三到二○○七年共同合作並完成演出的《黑鬚馬偕》,為台灣歌劇留下了珍貴的「旗鑑」範例,這一齣跨國合作的經典大戲及他所創作的《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雙協奏》、《小提琴協奏曲-福爾摩莎的四季》,加上此次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以及今年九月將發表的《音樂詩劇-舞後無痕Ⅱ》…等作品,都獲得國內外樂壇的肯定和喝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發想源自於三首詩,而這三首詩分別是三個樂章的架構和核心思想:
第一樂章是閱讀了詩人Vilanell的十九行二韻律詩,這十九行詩的結構分為六節,在六節的變化中提供一種既穩定又變化、既反覆又變動的模式,這種既穩定又變化的「平台」提供金希文在創作這首協奏曲的音樂架構。
第二樂章是源自於日本詩人松尾芭蕉的一首三行俳句詩,在讀此詩時,作曲家感到莫大的空虛,彷彿聽到被荒蕪冷寂的枯野所圍住的靈魂,在吶喊後傳回來陣陣的回音,這種回音在你我的人生旅途中,都會變成身邊縈繞不去的聲音,此樂章的情境是在陰鬱的心情中進行,表達對時間存在的一種無奈感與揮之不去的冷寂回音。
第三樂章是汲取自英國作家詩人艾蜜莉.白朗特(Emily Bronte)的詩〈夜色朦朧〉,詩中表達人的生命中,必須擁有堅強的意志力,這種堅毅的生命力,藉由金希文的音樂將傳達給聽眾們。
第三首曲目是賴德和所創之交響曲《吾鄉印象》,賴德和是國內知名的作曲家,在他的多數創作中手法充分顯示對台灣的高度關懷,其中《鄉音》Ⅰ、Ⅱ、Ⅲ、Ⅳ系列作品更宏觀的詮釋了台灣,而他與「雲門舞集」合作的兩個重要作品《眾妙》和《紅樓夢》,更分別獲頒吳三連文藝獎及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新作《吾鄉印象》的曲名是引用自田園詩人吳晟的同名詩集,詩人以樸素的詩風描述鄉人胼手胝足的農耕生活,顯露出他對莊稼土地的深愛。而賴老師以「原鄉時尚」的理念,同樣感受吳晟先生熱愛土地的情懷有感而發,企圖使用曾經迴盪傳唱在這片土地,而今業已式微成幾乎消逝的南管、北管及原住民音樂,來歌頌台灣。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以南管為素材,管絃樂配器法模擬南管支聲複音的特質,以抒情款步,自遙遠的時空走來。
第二樂章以北管戲曲為素材,傳統戲曲的音樂分文場和武場;所謂文場就是旋律樂器;所謂武場就是鑼鼓等打擊樂器。武場頻頻打斷文場成為線性進行的闖入者,同時速度也逐段加快,造成情緒的昂揚。
第三樂章引用布農、阿美、卑南、泰雅等部落的多首民歌,素材龐雜多樣,情境也多所變化,時而高亢吟哦,時而呢喃低語。
第四樂章與前三個樂章是在建構上有組織架構的,換句話說它們之間的關係是逐步地走向對立面。
這首曲子表達了台灣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賴德和堅信創作須根植於斯土斯民,也就是所謂的民族性,依核心創作理念,創出傳統與現代、經典與新創、原創與時尚之作品,《吾鄉印象》是首台灣史詩。
三首新曲之演出將由台灣國家交響樂團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座指揮根特.赫比希(Günther Herbig)和國家交響樂團演出,並由青年鋼琴家盧佳慧擔任鋼琴獨奏。曾任東德德勒斯登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及柏林交響樂團首席音樂總監的赫比希,一來台灣就積極認識許多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並鼓勵「樂典」計畫的執行,而這一次是他離開NSO職位前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他堅持要演出一場全場以「台灣音樂家作品」內容的音樂會,用心良苦令人感佩。
結語
「原鄉時尚」是白鷺鷥文教基金會一直推動的志業,而「時尚」是春之文教基金會推動的「鼓勵創作」志業,我們很高興能共同促成「今日台灣藝術創作」來儲備「明日台灣的文化資產」。
當我們常常聽到「台灣主體文化」這個抽象的詞時,可要了解在它背後是意味著多少創作、研究等工作的累積;所以我一直有信心只要勇敢去做、每日去做、文化主體,在二十年、五十年或一百年後必能十分紮實、豐富,且明顯的呈現出來,它是代表國家靈魂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也是國家存在的命脈。我很慶幸有這麼多有理想的人能共同工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慧、有創造力的人創造無形無價的藝術文化生命經典。「聲動!福爾摩莎」須要大家的支持與鼓勵、邀請同好共襄盛舉,讓這項文化工程能永續不斷的綿延下去。
(本文由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提供 撰稿人/榮譽董事長陳郁秀 圖片由國家交響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