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貝多芬這麼麻煩地想讓不懂德文的人了解這術語?其實他不是要折磨不懂德文的人,他說:「這是我的作品,我想用我的語言來形容它,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它,那麼你可以查字典。」在我聽來,挺有道理的,貝多芬和馬丁.路德雖然出發點不同,但一樣想用自己的母語去表達一些事。
古典音樂中普遍使用義大利文已經超過了四百年,大多的作曲家都用它來給予演奏者一些指示。就像各地的中國人通常講著自己的方言,但共通的語言是中文一樣。音樂上也是這樣,不管你是英國人、德國人甚至是非洲人,樂譜上所使用的義大利文術語你都會懂。舉例來說, “Allegro(快板)”意思就是要快一點,“Andante(行板)”指的就是走路的速度。如果你學音樂,不管你是哪國人,你都要會這些字的義大利文。
貝多芬要你查字典
大多數的台灣人都知道有天主教和基督教,但只有少數人知道「語文」是他們的歷史發展關鍵。直到十六世紀,都還只有天主教和用拉丁文寫的聖經。當然,大多數人看不懂拉丁文,因此不得不依靠神父幫忙解釋聖經。十六世紀的一位天主教神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為了讓廣大市民可以自己閱讀聖經,把拉丁文翻譯成德文,而被教會開除。這些用自己語言閱讀聖經且自行解釋聖經的人,被稱為新教徒。這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大分裂,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閱讀聖經。
貝多芬是位德國作曲家,和其他作曲家一樣,他也在作品中使用義大利文術語。直到一八一四年,當他寫作作品第九十的鋼琴奏鳴曲時,他才用了德文標示速度。但一般會音樂的人看到這個,並不一定能懂那是什麼意思:Mit Lebhaftigkeit und durchaus mit Empfindung und Ausdruck(活潑、整首都很有表情與感情)。德文單字往往很長,一個字就會有很多的字母。對一個從沒學過德文的台灣學生來說,那看起來簡直是火星文。為什麼貝多芬這麼麻煩地想讓不懂德文的人了解這術語?其實他不是要折磨不懂德文的人,他說:「這是我的作品,我想用我的語言來形容它,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它,那麼你可以查字典。」在我聽來,挺有道理的,貝多芬和馬丁.路德雖然出發點不同,但一樣想用自己的母語去表達一些事。
「停!停!停!給我停下來!」
我的鋼琴老師曾告訴我一個當他還是學生時的故事。那是他剛換了一位新的鋼琴老師的第一堂課,當他在彈貝多芬奏鳴曲時,老師突然對他大吼:「停!停!停!給我停下來!」他停了之後,老師就開始問他為何要彈得這麼重?他回答自己也不是很肯定要這樣彈,但那裡是一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所以他覺得應該要彈重一點。老師舉起她的食指搓搓樂譜上的一個字:leggiero(輕巧地),問:「leggiero是什麼意思?」老師非常小心謹慎地唸出那個字。但他承認他不知道,接著,他的老師講了一段話,讓他永生難忘。
「你會付多少錢去上一堂貝多芬的個別課?世界各地的鋼琴家可能都願意付出驚人的酬勞,為了有機會去聽到貝多芬講解他的作品。可是這些樂譜上的外文字已經精確地告訴你,他想要你怎麼演奏這樂曲,而且不花你一毛錢!」老師愈講愈激動。「你這禮拜花多少時間練琴?十小時?十五小時?而你居然連花一分鐘去查字典都不願意?你因為那是個外文字而忽略它,然後付錢來聽我說貝多芬已經告訴你的事,你是把我當成你的翻譯嗎?」她停了一下,然後用嚴肅的口氣說:「下次上課,如果譜上還有不懂的字,你就給我直接收東西回家去!」
幾乎我的每個新生,在彈樂曲給我聽時,如果有和作曲家所要求完全相反的詮釋時,我通常會偷笑,因為我知道他們一定沒看或沒看懂譜上的那些文字。然後,我會板起臉,大吼:「停!停!停!給我停下來!」接著,我就會有機會得意地傳授我師爺有智慧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