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作曲家蕭泰然,於二月廿四日病逝於美國,享壽七十七歲。際遇坎坷的他,曾被迫離鄉多年不得歸,但蕭泰然將磨難轉為力量,化作旋律,用深情的語調傾訴著一段一段的故事,沒有怨懟、不帶苦澀,只有暖暖的愛與希望。
二○一五年二月廿四日台灣時間下午一點十分,一代東方浪漫派作曲家蕭泰然,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美國洛杉磯,走完他七十七歲的坎坷又豐富的人生。
蕭泰然生於高雄鳳山,於一九七○年代末因家庭因素移居美國。他的一生致力於台灣本土元素融入西方古典音樂技巧的創作,以浪漫的風格表現發自內心的真誠。他親手作詞譜曲抒發遊子的思鄉情懷,如《出外人》、《點心擔》;更創作《嘸通嫌台灣》、《福爾摩沙交響曲》、《一九四七序曲》……實踐個人對故鄉、政治與社會的關懷。
戒嚴時期,蕭泰然曾因其歌曲常為政治抗爭運動引用,讓他成為執政當局的黑名單之一,阻斷了其歸鄉之路長達近廿年。但蕭泰然卻將思念化作一顆顆音符,刻畫在樂譜上,富有濃烈台灣味的曲風,也使得擁有共同記憶的台灣人聽來格外動容。
除了創作之外,在一九八一年初,他更分別在洛杉磯舉行大型音樂會,把江文也、陳泗治、郭芝苑、馬水龍、徐頌仁、許常惠等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介紹給美國聽眾,藉著這樣的機會,也讓許多演奏家在國際的舞台上被發掘。
在他直入人心的音樂背後,我們聽到他的柔情與堅定。即使歷經無數的風霜與磨難,蕭泰然卻從未在創作的道路上退卻。他將磨難轉為力量,化作旋律,用深情的語調傾訴著一段一段的故事,沒有怨懟、不帶苦澀,只有暖暖的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