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李國修紀念特輯

國修老師給我的6個劇場筆記

他說,進到劇場,看到過程中一些沒有修飾的燈光畫面,自然、有生命力,才最好看。這讓我明瞭,在檢視設計的過程中,精緻或粗糙、蓄意或隨機,永遠要在精準的思考中,留一扇自由的窗。

他說,進到劇場,看到過程中一些沒有修飾的燈光畫面,自然、有生命力,才最好看。這讓我明瞭,在檢視設計的過程中,精緻或粗糙、蓄意或隨機,永遠要在精準的思考中,留一扇自由的窗。

在《徵婚啟事》的台中巡演後台,國修老師突然對我說,「你想想如何在舞台上創造北極光。」忐忑不安的我研究了網路上所有北極光的資料,科學的、視覺的、文字的,終於在舞台上完成這一題,水霧與光影互動的北極光。那是與國修老師合作完成的第一個新作品。

二○○二至○七年,從《徵婚啟事幸福版》到《京戲啟示錄典藏版》,連續十個或全新或重製的設計作品:《北極之光》的北極光,《女兒紅》的中華商場長廊,《西出陽關》的歌廳及磅礡雨景,《好色奇男子》的萬點燭光,《莎姆雷特》的經典氛圍與空台景,盡是難忘的設計經驗。與國修老師工作的我,除談設計外,很少跟國修老師閒聊,心中覺得是鏡子效應,A型摩羯座,性格上那種熱情與冷漠如影隨形地共存,確實讓我認同到不須贅言。

每個設計都該為整體加分

國修老師是一位與現實密切接軌的編導。在藝術上引發設計們的創意發想,在有限的預算上做好掌控,往往是兩難的。國修老師總是誠實面對,不在虛浮的外在事物打轉,確實切入執行面做決斷。沒有所謂完美的設計,只有切合實際經費及執行面的設計,他告訴我們如何調整和捨得。

“MORE IS LESS, LESS IS MORE是我最喜歡的國修老師金句。在天馬行空的發想中,我們往往覺得要用很多的設計元素來填滿整個演出製作,誤以為貢獻了許多構想,其實都是各人心中的執著,重要是如何拿捏,何時留白。

「劇本及演出本身都已經很好了,就看大家如何為整體加分。」這句話表達了國修老師對創作的絕對負責,以及他對設計構想的評估標準——加分概念。每個設計都該成為一個加分,沒加分的構想自然該速速拋去,繼續前進。

CUE點會議是國修老師建立的經典傳統。作品整排前,技術組與導演組就對整體聲光節奏,做地毯式的細部討論。何時有音效、配樂?何時有如何的燈光畫面與變化?在會議中溝通、討論、定調,之後透過整排來實踐及調整。也因此,燈光設計能在進入劇場工作後專注於視覺畫面的呈現,讓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用。

在精準的思考中留一扇自由的窗

在做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往往期待每一個燈的角度、顏色、區域、感覺都能精準控制,以完成預想的畫面。國修老師卻時常鼓勵“HAPPY ACCIDENT”,他說,進到劇場,看到過程中一些沒有修飾的燈光畫面,自然、有生命力,才最好看。這讓我明瞭,在檢視設計的過程中,精緻或粗糙、蓄意或隨機,永遠要在精準的思考中,留一扇自由的窗。

對於屏風舞台上的演員們,國修老師都在台上給筆記,隨時指導大家演出。其實老師也會給燈光筆記,在演出空間裡的他,留意寫實情境中的光線,經常提醒我注意空間的自然氛圍。光詮釋空間,空間的密閉或開放,都在那一抹光的著色。

在燈光設計的路上與國修老師相遇是我極度的幸運,您成就的,又豈止是編、導、演?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