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三世》導演王嘉明與演員們一起讀本,但在此前演員已經進行了好幾個月的訓練。(登曼波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剖台上的理查三世—王嘉明的莎劇導演功課/演員訓練

配音、小丑、梨園科步 從無到有的入戲之途

王嘉明的演員訓練

排王嘉明的戲,演員會在排練前期「一起上課」,像這次排《理查三世》演出前半年就開始全體演員聚首學習的「訓練」課程,有配音課、小丑課、梨園戲、肢體開發,甚至魔術。戲裡都用得上嗎?不一定,但這是讓演員有機會一起尋路「共同工作的開始」。對演員而言,參與王嘉明的製作,似乎更像是成為創作者之一,在從零到有的過程中,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找到各自參與創作的平衡點。

排王嘉明的戲,演員會在排練前期「一起上課」,像這次排《理查三世》演出前半年就開始全體演員聚首學習的「訓練」課程,有配音課、小丑課、梨園戲、肢體開發,甚至魔術。戲裡都用得上嗎?不一定,但這是讓演員有機會一起尋路「共同工作的開始」。對演員而言,參與王嘉明的製作,似乎更像是成為創作者之一,在從零到有的過程中,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找到各自參與創作的平衡點。

《理查三世》演出前約半年,走進莎妹排練場,演員們跟在南管老師魏美慧身後,亦步亦趨學著梨園戲的基本科步。有人口中喃喃複誦:「舉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臍。」有人忙著詢問其他演員,確認提手、偏觸。若你在此時提問:「這是戲裡哪一段?」所有演員都會馬上回答:「不知道耶,哈哈。」然後繼續琢磨當天課程進度的細節,透過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並享受當下的學習,以及,為「表演」帶來的新的刺激。

「大家一起呼吸的方式」

排練前期,這般一週一次、全體演員聚首學習的「訓練」課程,包含一堂配音課、一堂小丑課、四堂梨園戲;到了排練中期,穿插數次肢體開發動作課程,甚至還有堂小小的魔術講座。

在王嘉明的工作過程,這是重要的環節。除了增進戲裡需要使用的表演技巧,更讓演員有機會一起尋路「共同工作的開始」(包括演員之間在「表演」上的互動關係,以及演員和導演在工作「表演」時,互動、溝通的基礎);並且透過演員「自身」這個身體空間,初探「這齣戲強調的、通往的」(可能)會是什麼?

舉個例吧。周明宇說,很多人講,唱歌的中心點在「丹田」;但對他而言,是要找到「呼吸的重心」,找到了,「氣就不會浮起來,不是只剩一顆頭在唱。」演王嘉明戲的訓練,「就像是一種過程,在找『大家一起呼吸的方式』。」

此外,就他觀察:「王嘉明最大的特色,是對於聲線的處理。他的思考『很音樂』,是能用『縱向』方式看待劇場的導演。」有別於一般慣用「音樂」一詞強調「橫向」的旋律起伏,周明宇所指「縱向」的觀點,是如同閱讀合唱總譜、交響樂總譜時,不同樂器、聲部間的交織與對位等關係、配置。

從「縱向」視角切入,也可進一步看見,其實,在王嘉明的劇場裡,每一部分都是「表演」(比如,演員必須關注所有場上正在發生的事,包括自己沒在演的時候,像是上、下道具、布景的節奏、方式等,也都需要隨時維持高度警覺)。在形式強烈的作品中,觀眾看演出,或許容易僅將演員視為導演手法的執行者,然而,從演員的角度看來,參與王嘉明的製作,似乎更像是成為創作者之一,在這趟從零到有的過程中,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找到各自參與創作的平衡點。

得以在相對壓縮的時間內,讓演員們不光只是「演自己的」,而是通力合作完成、主動彼此協助,也是訓練過程最實質的成果。長期與王嘉明合作的Fa形容:「工作過程中,信任感這件事,是很微妙的。一開始花時間做訓練,讓演員們可以彼此幫忙、給意見,也累積了演員之間的默契。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演嘉明的戲,演員團隊之間,都會有好的化學變化。」

提醒演員:如何看待表演

同時,Fa也強調:「給訓練,不是要直接用在戲裡;而是提醒演員:如何看待表演。或許不是那麼立即,但是一種更宏觀的視野,花更多時間,讓演員內在根本的東西,有些改變。這也是一直以來嘉明作戲的習慣。像這次對演員來說,是如何不斷檢視你自己的機會。」

梅若穎舉例:「像寫實表演,很容易在做功課時,很會分析、很會說,但實際執行卻出現落差。這種狀況下,很容易綁死自己,甚至落入表演者無法意識到的陷阱。演員自己演得很有感覺,但和角色在該場景中面對的困境,真的有連結上嗎?觀眾真的『有感覺』嗎?」

回看梨園戲的訓練,傳統戲曲中,對於台上表演者每一瞬間的精練、飽滿,相較於(目前在現代劇場中常見)看似「自然」實則「瑣碎」的表演習慣,確實是重要的提醒。

當然,提醒,不代表一蹴可幾。鄭尹真指出:「去蕪存菁、瀝除雜質的過程,從演員穿戴上角色,到心理與外在的統合,至少需要一年以上密集的訓練。就訓練來說,需要下更多工夫,也是目前製作期面臨的挑戰。導演這樣的野心,其實也暴露出戲劇教育的現狀。」之於針對演出所做的短期表演訓練,鄭尹真表示:「如果沒有延續,這種『看見』很容易就變成觀光客的目光,重點仍是回到『每天做的事』。」

所謂的「演員訓練」,或可視為一齣戲的工作起點、一種刺激的開始,但後續也必得是演員「在路上」不斷向前邁進的一種狀態、一股動力。不只一次聽Fa分享:「演員不可能永遠只演自己,需要一直累積許多才藝,要用的時候,就能馬上拿出來。」也或許正如梅若穎所說:「演員訓練提醒的是,如何讓自己維持在不斷前進的狀態,而不是『這樣就夠了』。當演員,就需要不斷學習!」

不斷學習的路上,且讓我們暫以詩人木心的話作結:「若頓悟不置於漸悟中,頓悟之後恐有頓迷來。」共勉之。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