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世英雄.李陵》將崑劇〈望鄉〉一折延伸,企圖重新解讀李陵的一生功過。(大稻埕戲苑 提供)
新銳藝評 Review

重構英雄 消解人物

李陵、蘇武兩人在〈別歌〉一場的對話,轉換為蘇武回漢朝後的視角,忽地又跳轉至李陵的視角看見蘇武的遭遇,或許是為了經營李蘇之間的內心獨白,又或像是一種刻意呈現歸漢如何、留於胡地又如何的無奈,但在這樣的轉換上,並不能有機地讓《半》劇的中心主旨清楚呈現,而消解了整齣戲應有的悲壯氛圍……

李陵、蘇武兩人在〈別歌〉一場的對話,轉換為蘇武回漢朝後的視角,忽地又跳轉至李陵的視角看見蘇武的遭遇,或許是為了經營李蘇之間的內心獨白,又或像是一種刻意呈現歸漢如何、留於胡地又如何的無奈,但在這樣的轉換上,並不能有機地讓《半》劇的中心主旨清楚呈現,而消解了整齣戲應有的悲壯氛圍……

1/2Q劇團《半世英雄.李陵》

3/7 台北 大稻埕戲苑

1/2Q於今年重新詮釋二○○八年新點子劇展的舊作《半世英雄.李陵》,就戲的名稱而言,將李陵在《史記》上所記載的形象攫取的非常好。今年的演出,將結尾的場名由〈歸鄉〉改為〈別歌〉,加入了「劍魂」一角多重改扮,並寫了一曲【傀儡歌】欲強化李陵投降匈奴的抉擇。《史記》與元代南戲《牧羊記》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史》為李陵辯白,然而《牧》卻書寫蘇武的忠誠,以顯示李陵的不忠,特別在〈望鄉〉一折,蘇李兩人的辯白使李陵羞愧而逃,上海崑劇團岳美緹已有細膩的詮釋。然而,1/2Q劇團將〈望鄉〉一折延伸,書寫李陵何以為「半世」英雄,心中又是何等無奈,但在增添了幾段情節與人物之後,是否真的能夠切中要旨呢?

「劍魂」的塑造  流於工具化

最初出場的「劍魂」是第一版中「李陵之魂」的重塑。在這次的演出中,重塑出出這麼一個角色的緣故,無非是為改扮之需要及與李陵之間的對話。然而,這個「魂」的重構和型塑是否真的能和李陵達到有機的對話,就我認為,還是有著一大段距離。「劍魂」的出現正如其型,並沒有在這齣戲中留下任何的刻劃,李陵內心幾個場次中的糾葛中,劍魂曾多次現身,甚至試圖與李陵對話,但在投擲而出的對話過程中,並未全然地碰觸到「李陵為何而降」,而是如同公主的視角一般,未能完全體現降將的真實心緒,僅藉由外圍之事(如婚配、朝廷傳來的各種消息等)的不斷重述,試圖使李陵放下心中的悔愧。如此的情況,仍舊規避了李陵為何而降的提問,然而創造角色進行對話的意義,或許已然不是那麼的重要,劍魂一角也顯得較工具性。

段落鬆散  消解了悲壯氛圍

再則,雖然整齣戲分為五個部分,但在這五個部分之中,除了〈望鄉〉的段落幾乎保留了原崑劇折子的樣貌之外,其他的段落皆過於鬆散。銜接上,有穿插而入的過場,及突兀的時空轉換,如「李陵碑」的過場片段,突然地加入便有扞格不入之感。李陵、蘇武兩人在〈別歌〉一場的對話,轉換為蘇武回漢朝後的視角,忽地又跳轉至李陵的視角看見蘇武的遭遇,或許是為了經營李蘇之間的內心獨白,又或像是一種刻意呈現歸漢如何、留於胡地又如何的無奈,但在這樣的轉換上,並不能有機地讓《半》劇的中心主旨清楚呈現,而消解了整齣戲應有的悲壯氛圍,無法抬升李陵這位英雄在力竭而降後,所面對的種種諸如誤傳為匈奴練兵,而遭誅族的內心悲痛,甚至是最後改易胡服的內心衝突。

「笑談罪愆皆由天,任青史漫編。」是劇中渴望呈現的中心主旨,然而辯證是一種方法,重構人物與視角也是一種手段,或許,未來我們可以再期待1/2Q劇團,從公主的角度重新描繪,抑或是直接地刻畫李陵面對現實當下的情感衝突,「半世」英雄或許能如同《亂紅》中的侯方域,具有更深厚的自我面貌。

參考資料:

汪詩珮,〈經典、重詮、男戲:「1/2Q劇場」的蹊徑與意境〉,收錄於《戲劇研究》第十四期(2014年7月),頁103-50。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本單元徵稿啟事】

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本刊以公開方式徵求表演藝術類評論,入選者即可於本單元刊出。徵求評論之條件如下:所評論的作品須在台灣演出,並於首演起兩個月內投稿有效,投稿作品必須為首次發表文章,包含不曾公開於平面媒體或電子(包括網路網站、部落格、BBS站、Facebook等)發表,每篇字數1,200字。入選刊登作品可獲獎金NT$2,400元。投稿評論文章請e-mail至mag13@mail.npac-ntch.org信箱,主旨標示「新銳藝評」投稿,並註明真實姓名、地址、電話。詳情說明請參PAR表演藝術網站(par.npac-ntch.org)。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