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獨特好奇的世界觀、強大的知性取勝,「城市游牧影展」今年進入第十四屆,依然關注次文化、對抗主流霸道、到處挖掘這個世界上好玩有趣的人事物,今年影片中呈現多部關於音樂及其他奇人異士的影片,讓我們看到驚奇的風景。
2015第14屆城市遊牧影展
5/8~17 台北西門町樂聲影城
INFO 2015.urbannomad.tw/?lang=ch
二○○二年兩個老外在台北華山辦了「城市游牧影展」,從輕鬆好玩的派對交流,變成人氣旺盛的小型影展,從V8小短片到邀請到國際影展爭相邀約的記錄長片,雖然議題鮮明,但仍保有初衷地關注次文化、對抗主流霸道、到處挖掘這個世界上好玩有趣的人事物,補足了台灣其他影展的缺口。以獨特好奇的世界觀、強大的知性取勝,從選片的方向與內容,總是帶給我們驚奇,或是帶來各類型小眾所膜拜的影片,十三年過去了,今年已邁入第十四屆,除了描述去年香港占中的影片、還有井口昇帶來的女高校生大戰活屎人的超B級片外,還有關於音樂的、及其他奇人異士的影片。
藝術背後的人生
二○一一年的劇情電影《聽見沉睡的聲音》,描述了一個民族音樂學者Louis Sarno,從美國前往中非尋找電台裡聽到的天籟之音,最後在非洲巴卡匹美族聚落腳,但部落遭到外人入侵,砍伐樹林獵殺大象,都無法阻止他尋找部落裡傳說中的「馬利莫」樂器。而兩年後拍成的紀錄片《叢林之歌》,則是這位民族音樂學家的真實生活記錄,除了描述他採集超過一千小時的「巴卡」音樂,娶當地女子為妻,育有一子,在原始叢林裡生活了廿五年(連吉姆.賈木許都無法相信他能待這麼久),最後為了實現承諾帶著幼子重返紐約的過程,除了世界音樂的類型,也探索了親情的價值。
任何與班克斯(Banksy)沾到邊的事情,都將成為傳奇,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這個出盡鋒頭的塗鴉畫家,廿多年來從沒人見過他的真面目,繼上一部《怪盜塗鴉異世界》在金馬造成轟動,這部紀錄片《紐約!Banksy來襲!》由HBO製作,深度追蹤了二○一三年,班克斯是如何用他為期一整個月的最新藝術計畫“Better Out Than In”,造成整個紐約的媒體旋風,警察要抓他,全紐約人瘋狂的追蹤他,他仍舊能在每一天帶給紐約驚奇,依舊沒人看到他的真面目……
《十一歲的我》是一部充滿童趣的紀錄片,澳洲導演Genevieve Bailey以六年的時間,橫跨十五個國家,與各地十一歲的孩子們對話,有的從沒見過外國人,有的和大象一起玩水,有的跳著印度舞,卻不約而同地以有點超齡又依舊純真的觀點討論著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小至家庭、成長過程、幸福的定義,大至國家、生態、文化與未來的願景。這是成長過程都會經歷過的半大不小,童言童語中卻也撞擊著已經長大的我們。
李察.林克雷特用十二年時光拍了《年少時代》,而不知名的美國魯蛇阿宅Sam Klemke,則用自己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數位產品自拍卅五年,在二○一一年釋出了他的真實人生剪輯版,吸引超過百萬網友點閱並從此爆紅。日舞影展新銳紀錄片導演Matthew Bate,將他的自拍影片融入了卅五年間的全球大事記,竟重新詮釋出《山姆叔叔的時光機》,一幅小人物與大世界的絕妙對照圖。
那些音樂的源流
一九九四年美國東岸饒舌傳奇Nas第一張專輯Illmatic發行,開啟了嘻哈的全新可能,他以詩意的韻腳,勇於誠實寫出美國的黑暗面。《Nas的毀壞機制》以當年錄音的幕後記錄,將他的成長環境,冷漠炙熱真實的情感,都在Nas的歌詞裡真實呈現,同時也汲取了九○年代紐約地下音樂與次文化的菁華。
二○一二年在倫敦奧運開幕表演的「柬埔寨詩人」,一歲時為了躲避高棉屠殺被送到美國,《柬埔寨饒舌魂》描述他在美國無國籍的貧困生活,加入幫派火拚坐了十四年的牢。顛沛流離的人生令他產生混淆的認同感,甚至無法理解故鄉的語言,唯有在獄中認識的饒舌音樂是心靈的原鄉,而創作成了他與世界溝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