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會考(BAC)是每個想進大學的法國高中生都需參加的重要考試,今年的法文科考題重點放在戲劇,社會經濟組與自然科學組的考題是「十七世紀迄今的戲劇文本與舞台呈現」;文學組考生的「藝術科」則考馬戲。考生不只要熟悉經典戲劇文本,也需有觀戲經驗,甚至有機會展現個人的舞台創造力。靈活、多元的考題,顯示法國國民教育體系對戲劇與表演藝術的重視。
一年一度的法國高中畢業會考(BAC)已於七月中旬放榜。總計今年有87.8%的考生通過會考,成為大學準新鮮人。從考試的題型與題目內容,可一窺法國高中教學的趨勢與重點。
法文科試題考戲劇文本
以法文科為例,這門科目類似台灣的國文科,所有類組考生(包括文學組、社會經濟組、自然科學組)都要參加,不過不同類組有不同考題。今年社會經濟組與自然科學組的法文科考試為同一份考題,主題是「十七世紀迄今的戲劇文本與舞台呈現」。考生回答問題前,必須先詳讀題目卷上的三段劇本選文:(1)古典劇作家拉辛(Jean Racine)悲劇《費德兒》Phèdre第五幕第六場;(2) 荒謬派劇作家尤涅斯柯(Eugène Ionesco)《國王將亡》Le Roi se meurt劇末最後一場;(3) 當代劇作家羅蘭.高蝶(Laurent Gaudé)《幼發拉底河的藍老虎》Le Tigre bleu de l'Euphrate第十幕。考題分為兩大題。第一大題是要考生比較上述選段,分析古、今劇作家如何以不同筆法呈現死亡。第二大題則是從以下三小題中擇一作答:(1) 試分析《幼發拉底河的藍老虎》一劇;(2)根據上述選文及個人觀劇經驗,試論如何通過舞台呈現,強化劇本文字的情感;(3)根據劇本內容及個人觀劇經驗,想像你是尤涅斯柯給導演寫信,向導演說明演員應該如何詮釋《國王將亡》的結局,以及導演閱讀、呈現劇本時應該注意的元素。
三段選文跨越古往今來不同流派,既重視傳統經典訓練,也不偏廢當代閱讀品味(羅蘭.高蝶為龔固爾獎得主,台灣曾翻譯多本他所撰寫的小說)。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通常把戲劇作品排除在文學史、國文教學領域之外,但在法國的中學語文教育體系裡,戲劇卻顯然是重要一環。
另外,從考題也看得出來,考生必須要有到劇場觀劇的經驗,否則將難以回答舞台呈現的相關問題。對於有創作天分的考生來說,上述考題中也不乏展現編導理念的機會。事實上,今年文學組的法文科考題雖然以詩歌為主,但其中也有一道考題要求考生以對話形式,藉由不同角色的口吻討論不同的詩歌創作觀,可說是間接考驗考生的編劇能力。
考試也考舞台創意呈現
法文科不是唯一戲劇入題的科目。文學組考生「四選一」(藝術、希臘語文、拉丁語文、高等數學)考試科目中的藝術科也考了戲劇。主題是馬戲,題目共有兩道。
第一道題著重考生的創造力,要求考生以「時間」為主題,構思一齣長度十五分鐘,可在藝術節演出的室內馬戲表演。為了激發考生靈感,題目卷上有五項不同的文藝創作作品,包括西班牙畫家哥雅(Francisco Goya)的作品《土星食子》、法國頹廢詩人波特萊爾詩集《惡之華》的〈時鐘〉選段、英國攝影家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的馬匹奔跑連續動作照片、美國攝影家曼.雷(Man Ray)以節拍器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以及默片大師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電影劇照。考生必須先分析上述每一項藝術作品,然後挑出二至三項發展成馬戲表演作品,並詳加說明演出所需的場景、布景燈光、音效、裝置、腳本等各項要素。
第二道題則偏重論述。試卷上提供六張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馬戲演出劇照,考生以此為出發點,結合個人實務或觀賞經驗,陳述當代室外演出的馬戲表演可如何運用空間,並通過不同的空間使用與觀眾產生不同的互動經驗。
靈活、多元,重視學生個人的分析與創造力,不追求統一的標準答案。這是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特色。回顧今年考題,可發現戲劇相關考題比重相當高,顯示法國國民教育體系對戲劇與表演藝術的重視,相當值得台灣借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