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仕龍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藝@書
家庭是一道不確定與不安的界線
家庭是世上許多人必須面對的課題。不論是原生家庭的父母、子女,抑或是因應個人生命與社會環境變遷,進而衍生的各種家庭型態。法國作家費洛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的舞台劇本《母親》(La Mre)、《父親》(Le Pre)和《兒子》(Le Fils),就是圍繞著「家庭」所創作的三部曲。 這三部劇本的故事各自獨立,但故事之間的角色名字重複,且其扮演的家庭身分又有類似之處,以致於隱隱約約之間似乎可以理出一條軸線。彷彿是以一對離異的夫妻為核心,延伸到上一代的失智父親,以及下一代心理狀態不穩定的兒子,同時又牽涉到夫妻兩人現在的情感狀態,以及回溯兩人曾共享的生活點滴。劇情背景設定在巴黎,召喚出的情感糾結卻是不分國界的。名字是個代號,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才是重點,並且可以輕易連結到我們每一個觀眾及讀者的經驗,對照著我們每一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處的位置。 齊勒生於1979年,22歲出版第一本小說。2004年以劇本《他者》(LAutre)進入劇場界。此後劇本創作不輟,並常與法國知名劇場演員合作。2010年至2018年間,齊勒陸續創作《母親》、《父親》和《兒子》,其間還穿插了多齣劇本創作,包括《謊言》(Le Mensonge)、《幕後》(LEnvers du dcor)、《起飛之前》(Avant de senvoler),以及翻譯為英文後揚名國際的《真相》(La Vrit)。這段期間創作的劇本題材未必有一致性,但有些元素確實有重疊之處。例如《起飛之前》裡有位年長且思緒恍惚的父親,不免讓人聯想到《父親》裡的主角。 或許因為齊勒的劇本常以看似鬆散的片段串連而成,台詞淺顯明快,沒有複雜的情節起伏,也沒有高深的生難詞語。正是通過這樣的風格,齊勒的劇本往往給人一種貼近生活、無所不在的現實感,但又似乎隱藏了許多未曾開口明言的事實。齊勒於2018年出版《兒子》一劇時,接受《舞台前》(LAvant-scne thtre)雜誌訪問,坦言他的劇本語言一向非常簡單,而正是這種簡單的語言令他喜愛劇場,在表面上看起來平凡無奇的文字背後蘊含張力,在簡單之外保存了各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導演暨音樂家
羅蘭.奧澤 在對話中 探尋無所不在的慾望
自從二○一六年與印度舞蹈家阿露西.穆耿訪台演出《印X法交鋒》後,羅蘭.奧澤(Roland Auzet)似乎就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接著就與編舞家瓦旦.督喜合作了《尋,山裡的祖居所》,今年則將他在多個城市執導過的《在棉花田的孤寂》帶來,以戶外沉浸式劇場形式演出。奧澤表示,戈爾德思這齣作品最撼動他的主題就是「慾望」,這回他邀請徐堰鈴與王安琪兩位女演員擔綱,希望通過兩個女性角色,從一種「普世性的眼光」來看待慾望的問題。
-
戲劇 聲光劇團《馬戲暗影》
黑暗裡的劇場魔法 喚醒年少嚮往的奇幻世界
由貝爾蒙與麥耶兩位藝術家組成的「聲光劇團」,將於三月底帶來他們的作品《馬戲暗影》,演出融會砂畫、偶戲、動畫影像等呈現方式,並邀請法國知名童書作者暨繪本畫家沛浮撰寫演出腳本,故事以馬戲團為背景,乍看之下似乎是描述雜技藝人與動物的無奈,整體氣氛既詼諧又帶點懸疑與黑色幽默,最終在熱鬧嘉年華裡讓觀眾看到世界的溫馨與美好。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森林公園環境劇場 消暑涼夏有野趣
大家都去放暑假的巴黎,還可以在布洛涅森林公園看到「加特隆草地IN戲劇節」的精采節目,演出在「莎士比亞綠蔭庭園劇場」搬演,戶外森林劇場難免有小動物出場「客串」,讓觀賞別具野趣。這次的戲劇節中除了有劇情本就非常適合森林氛圍的《仲夏夜之夢》,還有改編自契訶夫《凡尼亞舅舅》的《契訶夫式婚禮!》、馬里沃的《考驗》等,多為活潑生動的輕喜劇,讓觀眾在夏日薰風中品味愛情的輕快氣息。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去中心」政策七十年 多位國家戲劇中心總監發表宣言
廿九位「國家戲劇中心」總監與藝術家選在法國國慶大典前夕,聯名投書《世界報》發表劇場宣言,闡述新時代的公立劇院角色。由於今年適逢法國劇院的「去中心化」政策實施七十周年,投書中讚揚當年「去地方化」政策的前瞻與創新,重申文化活動之可貴,強調劇場的社會責任。參與投書的總監多是年輕一代劇場導演,也使得這份投書更顯分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改編希臘史詩《伊里亞德》 法國受刑人演出搬上劇院舞台
巴黎維列特劇院在五月上旬推出一檔很特殊的作品《伊里亞德》,改編自同名荷馬史詩,特殊之處在於,這是由六名受刑人、八名專業演員與一名伊朗籍女歌手演出的製作,幾乎所有參與演出的受刑人都從沒進過劇場看戲,但他們充滿能量的演出卻不比專業演員遜色。導演賈克莫尼表示,該劇演出體現「尊重、榮譽、自豪」的精神,這對受刑人而言是珍貴的價值,不回頭去看每個人的過去,而重新去發現一個人,以及他人性的一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拼經濟總統上任 藝文政策首重績效
法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確定由年輕的馬克宏入主當政。回顧他競選期間提出的文化政策,多以守成為主,曾當過銀行家的他也強調藝術產生績效。在與表演藝術較相關的政見中,有提到要讓表演場館的主事者性別比更趨平衡,也提出讓更多兒童與青少年有參與藝術的機會,並提出「文化通行卡」的概念,並期望藝術家能身兼十八般武藝,並且積極「走出去」讓世人看到。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政治是最強劇本 法國總統大選辯論再現舞台
法國總統大選進入如火如荼的階段,知名老牌演員賈克.韋伯與方思華.莫雷也將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前夕,合作推出新戲《一九八八年:密特朗與席哈克的辯論》,將當年這場精采電視辯論搬上舞台,藉著重現當年歷史場景,讓歷史在今天的觀眾眼前映照出它的本質。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革命陽光再現! 陽光劇團經典《1789》DVD修復上市
在國家電影中心資助下,陽光劇團推出成名作《1789》高畫質修復版與藍光版DVD,此劇首演於一九七○年,是法國觀眾們心中不朽的劇場傳奇,通過廿五名演員「戲」說從頭,呈現大革命爆發後得種種社會動盪與政治混亂,乃至四處迸發、大破大立的能量。修復版《1789》套裝DVD共兩片,一是珍貴的演出紀錄,一是由義大利紀錄片導演密席歐攝製的《1789四十年後》,在後者的訪談中,莫虛金坦言她藉由劇場向社會不公抗爭到底的心志從未改變。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傳承偶戲技藝 法國加強硬體建設與專業認證
法國對文化藝術的保存與發揚向來不遺餘力,擁有悠久歷史與豐富傳統的偶戲,,自是法國政府致力的重點,早在一九八○年代就成立「國際偶戲學園」與「國立偶戲藝術高等學院」,為偶戲傳承培育人才。二月初文化部長阿祖雷女士更宣布偶戲將獲得文化部「國家標章」殊榮,未來除可享有更多預算,且學位認證與教育制度的層級都有所提昇,讓偶戲在國家殿堂的地位再上層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音樂劇地標 夏特雷劇院封館整修兩年半
創立於一八六二年,在總監夏普蘭手下成功轉型為巴黎音樂劇地標的夏特雷劇院,將自今年三月起展開封館維修,預計為期兩年半。這次工程主要為了翻修老舊的電力、空調系統及舞台機械設備等,使其符合最新的安全規範,同時也將改善櫃檯與內部空間動線。期間,原本已排定的演出計畫將移至其他場館,原總監夏普蘭也將轉任「樂之塞納」音樂廳總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一生早慧孤獨 法國導演巴彥逝世
法國劇場界的開路先鋒之一、劇場導演布魯諾.巴彥於去年十二月初猝逝,讓法國藝文界人士齊感哀傷。巴彥曾是法國公立劇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卻也是法國公立劇院有史以來最「短命」的行政總監。離開公立劇院,巴彥以翻譯、導演戲劇為主要職志,尤其是德語區國家的戲劇作品,讓法國觀眾認識德國劇場的多元面向。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加碼文化建設 巴黎「戲劇城」預定二○二二年落成
趕在明年總統大選前,法國政府確定推出重大的劇場計畫,將在巴黎第十七區成立「戲劇城」,主場館設於國立奧德翁劇院的貝堤耶實驗劇場所在地。「戲劇城」占地兩萬平方公尺,將於二○一八年動工,預定二○二二年落成,落成後將由奧德翁劇院、法蘭西戲劇院及國立高等戲劇學院共同使用,結合戲劇教學與專業劇團演出環境,讓學生、老師、藝術家、觀眾之間的互動更為密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文化多元是好生意? 法國劇場幕後的企業力量
法國政府智庫的研究指出,如果能降低不同族群(如性別、膚色等)之間的就業率差異,那麼法國的國內GDP將可提高6.9%,而在表演藝術界,也正有愈來愈多企業挹注資金,協助劇場推動各種提昇「多元性」計畫計畫項目包括演員養成、劇場創作參與,也含讓非中產階級觀眾入場看演出,可說是在實踐社會公義的同時,共同把產業的餅做大。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場多元性何在? 導演、演員齊嗆聲
法國的劇場不只是以白人觀眾為主,台上演戲的也多是白人演員,九月中《世界報》舉行了「戲劇與電影中的多元性在哪裡?」論壇,邀集文化部官員、劇場導演與演員等共聚一堂討論。果然當天砲聲隆隆,其他族裔導演與演員紛紛痛批此一現象,包含劇院安排的製作中,少數族裔的角色與劇本都非常少,也讓少數族裔演員難以現身。但當日論壇卻也少了亞裔的聲音,劇場的多元性問題,或許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真正找到解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外亞維儂藝術節風光落幕 票房、聲譽再創新高
今年的外亞維儂藝術節(OFF)已經落幕,成果豐碩,包含有一千四百一十六檔節目在一百廿九個不同的表演場所演出,票房更超越去年,成長了41%,氣勢已超越主場的「亞維儂藝術節」(IN),主要原因在於,法國各大公、私立劇院經紀人無不利用此一機會赴亞維儂「海選」下一年度的節目,誰能在外亞維儂勝出,誰就能贏得頭籌,所以即使無法打平甚至賠錢,各表演團隊也要來這個超級擂台,一拚高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尼斯恐攻事件 考驗劇場溫柔團結力量
發生在法國國慶日的尼斯恐攻事件,讓距離不遠、正在舉行的亞維儂藝術節頗受震撼,尤其今年多齣作品都涉及大規模屠殺、恐怖主義、極右派勢力等主題,當劇場中深思之時,劇場外卻上演真實的暴虐殘殺。雖然文化部長阿祖雷與藝術總監歐利維耶.畢都發布捍衛文化藝術場域的宣言,但恐攻頻頻之下,劇場人是否能繼續團結堅持,備受考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當代、多元、在地 珂嶺國家劇院新年度節目表出爐
五月底,珂嶺國家劇院新任總監瓦吉.穆阿瓦發布二○一六/一七新劇季節目,發展重點是提供當代劇作演出平台的該劇院,在身為移民後裔的穆阿瓦帶領下,更將視角延伸到其他族裔的劇作家,如讓非裔導演執導非裔當代劇作家作品。他自己也將執導自己寫的兩齣劇本:《孤身孑然》與《伊底帕斯王之淚》。此外,他也積極推展青少年戲劇工作坊,讓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戲劇製作。並要求工作人員走出劇院推動社區活動,與在地民眾「搏感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經濟不景氣更要看戲 巴黎公立劇院釋利多
經濟不見起色,法國公立劇院也必須努力祭出優惠利多,讓國民依然能親近劇場藝術。巴黎奧德翁劇院新任總監布隆胥維宣布新劇季節目時,特別推出五齣全新製作的優惠口碑場,以半價邀請觀眾嚐鮮;老字號法蘭西戲劇院也跟隨英國國家劇院的腳步,與法國百代影業旗下的「百代現場」合作,挑選經典劇目在各地電影院同步放映,讓古典文學與大眾更親近。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流亡者到新住民 穆阿瓦接任珂嶺國家劇院總監
懸缺三個月的珂嶺國家劇院總監一職,於四月初宣布由劇作家瓦吉.穆阿瓦接任。原籍黎巴嫩的穆阿瓦因中東戰亂流離,曾逃至法國卻未獲居留許可,後來輾轉落腳加拿大魁北克,從流亡者成為劇作家,筆下種種從個人生命史化出的離散之情、家國之思屢屢撞擊觀眾與讀者的心靈。穆阿瓦獲得法國劇場界重視,這次接掌以演出並推廣當代劇作家作品為重要使命的珂嶺國家劇院,是否能給低迷已久的法國戲劇帶來新氣象,令人期待。